在場故事:在大運會憶奧運會
(這段文字寫于北京冬奧會開幕式當天)
冬奧會終于開幕了。
兩天前,最后一次親手把自己的影片送到鳥巢,藝謀導演終于宣布影片通過,書記說每個畫面都很精美,在場的所有人為我們鼓掌,我當然如釋重負。離開鳥巢時,我走在寒風里,這時你才會百感交集。明天開幕式會怎樣?我的影片,將會面對幾十億觀眾的眼睛。
我突然想到半年多之前的一個畫面,我送我們家孩子去趕考,過于沉重的畫材板凳壓滿了他的身板,人潮中,我看到他緊張匆忙的背影去面對未知的考場。我的影片,其實就是個孩子,總導演是這個孩子的父親,我們含辛茹苦地把孩子帶大,直到學會走路,直到獨立成人,直到有一天遠離你的視線……
好了,沒出息,發個朋友圈居然煽起了情。說說半年多為啥只干這一件事吧。
談辛苦,談委屈,甚至談情懷,其實是毫無意義的,沒人要聽你說,不樂意你完全可以不干。
其中,經歷了隊友的離開,惺惺相惜又敬佩的那種,滋味很不好受;經歷了妻子為這個影片趕制90多人次的造型,不眠不休;還經歷了疫情的阻擾,很多地方就是沒法拍,時間一天天逼近,可開幕式到點就得開。(時間在倒計,我們拍的就是開幕式倒計時片)
以前,我也經常捫心自問——你是否愛國?假設在戰爭年代,我會上前線嗎?那可是要流汗流血搞不好是要犧牲的呢。我就會想,內戰我是不干的,躺平比較好。那保家衛國呢?那還說啥,骨子里的熱血一下子就涌上來了。
現在為國效力的機會來了,成為張藝謀導演挑選的眾多導演之一的那一刻,我就告訴自己,除非有人讓我滾蛋,我可是會戰斗到最后一刻的。現在,我真的孤軍戰斗到了最后一刻。
我曾經和張藝謀導演說:“我沒您那么愛國,我是沖著您來的,我想學習您。”他哈哈大笑。
說實話,其實我還想說,我受不了某些國外描述中的中國,我想呈現我心中的中國。只是,我不敢說這種大話而已。
壓力是雙重的,張藝謀導演是影像第一宗師,他這一關你必須過;而我對應的環節是2008年開幕式最經典的擊缶節目。
盡管影片有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沒想到我還挺坦然的。其實也是最近才坦然的,為什么我是團隊中挨罵第二多的人?因為每天都想極致地表現出自己的想法,恨不得讓全世界都看到你。讓忙得滿天飛的總導演牙癢癢地天天來糾正你狹窄的世界觀。
現在想明白了,原來這也是一種自私,一不小心你還自鳴得意地說是在捍衛藝術!如果全世界只看到你,那你的國呢?哪去了?
又想起了一句話,不要問國家為你做了什么,而是要問你為國家做了什么。
記錄每一個在場故事
2023數英獎,以“在場”為主題,匯聚了百個行業人物的在場故事,真實鮮活,耐人尋味,歡迎前往活動專題頁查看更多故事。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