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場故事:因為相信,所以看見
絕大部分在場的創業者,都是廣告人或創意人出身。我不是,一直學的是商科,不過是個喜愛設計的學管理和商業的人。
2013年陰差陽錯進入廣告行業,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廣告傳媒集團,是第8號員工。3年的時間里,一路業務高歌猛進,當時公司幾乎所有的global客戶都交給了我和team來服務。
而后帶著對設計行業的喜愛和熱忱,在2016年我加入了特贊,成為第18號員工。差不多也是花了3年時間,把特贊從0-1帶到廣告創意領域的頭部平臺。
為什么選擇去創業?
我的初心一直是做一個插畫師、藝術家聚集的平臺,包括國內,包括海外的設計師和藝術家,能夠幫助他們完成商業那部分的事情,讓他們安心聚焦自己的創作領域,過上更好的生活,作品可以被更多的普羅大眾所周知,這個就是我的初心。
要做平臺是需要拓展兩端的資源,需要不菲的資金投入,那時候我跑遍了法國,荷蘭,比利時,西班牙,去拜訪各色各樣愿意來中國市場拓展的插畫藝術家們。
等到2019年下半年正式啟動這件事時,卻遇上了融資寒冬的開始,這時候團隊要生存下去,我們必然需要承接一些設計、創意的業務來維系生計。這前半年幾乎都是在摸索、有一單沒一單地尋找機會。
有一段很難熬的經歷是我們在WeWork Lab的創業初期,2020年3月大家回歸辦公室的時候,眼見lab里的創業團隊一家接一家地撤掉,從最初撤一張桌子,到最后撤走整個區域,最終WeWork lab整個孵化器也不復存在,只留下我們和另外一個哈工大畢業做在線教育的哥們在努力堅持著。
那年的冬天很冷,因為眾所周知的特殊原因,當時WeWork是不能開中央空調的,?我和partner就靠著一個70多元的取暖器持續工作著,這個滋味是很不好受的。
一直到2020年4月,抖音大力在做援鄂計劃時,我們很有幸的接到了這個需求,并在那段特殊的日子里沒日沒夜輸出,最終開始了我們設計創意的業務步入正軌。
創業的4年里,我們幾乎不做主動的對外推廣、PR,但是仍然通過細水長流的合作,被行業的客戶、伙伴、設計師們認識和認可,直到走到今天,我們還是持續創業著,持續著always day 1的價值觀。
因為相信,所以看見。
照片攝于創業Day 1,當時的新疆路Wework Lab
記錄每一個在場故事
2023數英獎,以“在場”為主題,匯聚了百個行業人物的在場故事,真實鮮活,耐人尋味,歡迎前往活動專題頁查看更多故事。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