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場故事:品牌不只是門頭加LOGO
1996年,大學畢業的第二年陰差陽錯地進入會展行業。
學服裝設計的我對展覽行業一無所知,北京會展圈新加坡筆克公司一家獨大,當年也正是會展行業蓬勃發展、欣欣向榮的時代,巨大的市場潛力給無數小展覽公司帶來迅猛發展的機遇,(我加入的豪思展示就是這樣不斷壯大、穩穩地在市場站穩腳跟,鼎盛時期聯合張藝謀團隊、Jack Morton團隊躋身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最終入圍方案;2009年作為出品方推出鳥巢版圖蘭朵;2012年策劃執行上海世博會開幕式激光表演)。
我剛入行那時候展覽設計人才奇缺,我們經常調侃展覽設計師就分為兩類:手繪效果圖設計師和電腦效果圖設計師。當時的電腦還是DOS系統,三維軟件是3ds,出圖的效果和今天沒法比,即便這樣在比稿中碰到提供手繪效果圖的競爭對手,也是一種降維打擊。對于只能手繪效果圖的我,也只能逼迫自己不斷摸索并快速掌握電腦制圖。
當時的展覽設計師對品牌的理解相對比較簡單,可能與太不缺活也有關系,許多客戶對品牌建設也缺乏系統的思考,所以展位設計的表現形式也非常直接,每個特裝展位門頭是標配,門頭搭配logo,你家是苯板立體字,那我家就是亞克力發光字;你家門頭搭5米,我就一定要比你高半米,那時候我記得場館限高一般也就是5米,但開展一看,有實力的大品牌沒有幾個遵守規則的,成了比高大賽,怎么通過場館審批的,估計大家也是各顯神通吧……
作為當時公司唯一的設計師,幾乎每天都要畫到深夜。公司很小只是在亞運村奧體中心里租了一個小房間,招牌也不醒目,旁邊緊挨著一個室外網球場,顧長衛、毛寧……經常出沒于此,我們屋里擺滿了掃描儀、打印機、復印機,經常有人推門進來問:能復印嗎?
一天深夜,我正在畫圖,一位年輕的女士推門進來,一襲黑色連衣裙,氣質優雅,果然又是問復印的。看見我的電腦屏幕,問是否會畫效果圖,得到肯定答復后異常興奮,自我介紹她姓王,先前在沈陽租了個小木屋開了間服裝店,剛來北京不久,成立了一家服裝公司把中國傳統服裝時裝化,給公司起了一個別致的名字叫“木真了”,得知我也曾學的是服裝設計專業,相談甚歡,聊到最后,竟然委托我為她北京的第一個店面做設計,面對如此的信任我誠惶誠恐,決計不敢用門頭+logo糊弄事,思考良久用一個木制的中式窗欞結合“木真了”原有的書法字體,打造了一個全新的品牌視覺符號,貫穿于整個店面設計中,兩天后把設計呈現在王女士眼前,獲得高度認可。這一品牌符號被“木真了”沿用了許多年,即使今天品牌形象早已迭代升級,當年我和王女士一拍即合的品牌元素依然依稀可見。
這次經歷讓我開始對品牌有了更多的思考,再遇到新的設計項目時,至少不是門頭加logo那么簡單了。
記錄每一個在場故事
2023數英獎,以“在場”為主題,匯聚了百個行業人物的在場故事,真實鮮活,耐人尋味,歡迎前往活動專題頁查看更多故事。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