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場故事:不在場,更好
當我看到這個主題,記憶中點點滴滴的碎片開始涌現:開創的艱辛、獲獎的欣喜、差點過不去的坎……和勢營銷是2016年成立,是我創立的第三家公司,20年創業經歷可以梳理出100個故事,但只有一個與“在場”有關的故事,給我的經營和組織管理帶來深遠的影響。
記得是2019年,我們與天貓合作的案例被萬科上海區域品牌負責人看到,因此邀請我們參與“萬科與上海迪士尼合作”的營銷推廣項目。這是第一次收到萬科的邀約,我分外珍惜這次機會,方案過程親自指導撰寫,現場親自提案,最后獲得第二名,無緣合作。
2020年初,我們又接到萬科市場部的邀約,邀請我們參加萬科品牌年輕化的創意提案。我全程參與方案創意過程,現場主創提案我臺下坐鎮不時補充,生怕有什么疏漏。但也很遺憾,第二次提案鎩羽而歸。
2020年中,萬科品牌第二輪品牌年輕化招標啟動,我們第三次參與創意提案。因為我有其他工作沖突了,因此從前期策劃到現場提案,我都無暇顧及,二位94年的主創同學牽頭完成方案,又飛到深圳完成了提案。提案后,我詢問他們客戶的反饋,兩個年輕人輕描淡寫的說道:不知道,反正現場客戶都聽得挺開心的。我問客戶為什么開心?他們說,他們把創意內容唱出來了……這不按常理出牌的思路果然收獲奇效, 2天后我們收到了中標通知。這個案子就是屢獲好評的《挺傳統的娃娃菜》。
這個項目的成功競得,在喜悅之余也讓我陷入反思。作為白手起家的創業者,對項目的把控已經成為我的肌肉記憶,在過去的16多年里驅動著我參與(插手)工作各個環節。但這次經歷讓我意識到,我的「在場」或許是公司發展的掣肘。
我開始重新審視自我,最終梳理出來:對確定性的追求是我不敢放手的原因。而在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老板對確定性的追求或許是一家公司步入衰退的首要原因。組織想要跟上時代,首先打破的應該是老板自己的腦袋。但真正破局啟動時,并沒有那么容易。
是工作就難免會犯錯,犯錯就有責任人,該怎么處理?
有些創意過會時我覺得略遜,但主創人員非常堅持,該怎么辦?
創意同學追求效果,但利潤率低于標準,怎么解決?
問題看似難解,但實際解決方案特別簡單:假設這些項目都是我親自做的!
對,就這么簡單,假設這些項目都是我做的……
我犯了錯~那能怎么辦?吸取教訓,查缺補漏,下次不再出錯。
我的創意沒有被認可,但我自己很喜歡,那我會堅持說服團隊和客戶,努力把項目執行出來。
我想要做個出彩的創意,那利潤低點就低點吧,我們首先保證效果第一。
你看,當一切都是自己的決策,是不是解決方案就簡單多了。那就把“主人翁”權利交給和勢營銷的每一個人吧。
經歷過去三年的艱難歲月,和勢營銷30人的團隊穩定而堅固。我的「不在場」并沒有滋長出不負責任、執行混亂、得過且過的文化,反而萌發了彼此信任、相互支持、敬業付出的公司文化,也因此和勢營銷獲得更多客戶信任,贏得了生意增長的機會。
很多人說,廣告創意是靠人的,而人是最不好管控的,人性中的自私、貪婪、得過且過如果不進行約束會毀掉一個組織,而在和勢營銷我們看到更多人性善的一面。當充分信任、尊重每個人和他們的夢想,組織無需管控,可以自己生長出自律、友善、樂觀、為自己負責的基因。
這是一個關于「老板不在場更好」的故事,也是一個廣告公司關于信任和尊重的故事,希望你喜歡,也希望每個廣告人都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記錄每一個在場故事
2023數英獎,以“在場”為主題,匯聚了百個行業人物的在場故事,真實鮮活,耐人尋味,歡迎前往活動專題頁查看更多故事。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