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場故事:不在廠,更在場
2019年我在螞蟻金服,負責支付寶市場部的相關工作。當時還沒有改名叫螞蟻集團,是全球最炙手可熱的金融科技獨角獸。彼時阿里正值20周年,馬老師會在萬人體育館進行他的退休告別演出,我手里也有那日盛會的入場資格。
但,沒在這個場。因為那時我因家庭原因已決定離開杭州,回到成都,進入新的人生階段。要放下的東西很多,要拿起的東西卻很少。因為成都沒有大廠,也沒有大市場部,作為一個年輕人向往的網紅城市,能夠提供給我這樣職業經歷的人的工作崗位,卻幾乎沒有。
所以在跟劉睿談合作之前,還是蠻有一種人到中年的悲涼感。但迅速又覺得似乎這也是一個機會——為什么成都如此迷人,有這么多優秀的創意人和創意團隊,卻沒有像樣的創意舞臺?
二線城市的一線創意舞臺,我要在這個場。
于是我們決定搭建一個平臺化的創意創業聯盟,通過我們所擁有的能力和資源,通過投資+孵化的模式,來為二三線城市的優秀創意人,創造一線的創意舞臺。所以我們提出了“讓文創與商業相互成就”,商業的成功需要文創的能力來實現,文創的情懷也需要商業方法來實現。
命運的齒輪開始在場轉動。
我們搭建中臺組織,推進商務,建立全國的資源和商業客情網絡,一個公司一個公司的,開始運作。迄今為止,已經有13家類型各異但同樣優秀的創意公司,在這個生態上生長起來。沒有4A或一線熱店的拿腔拿調,他們的創意純粹、高效而鋒利。而他們的作品也不再是“朋友圈轉發”,而開始被全國5億人以上的傳播受眾看到。
作為成都市天府文創板的頭部企業,我們成為了政府和城市發展文創產業的抓手。而他們各自堅韌美好,在旺盛的創作欲中,有蓬勃的生命力。
在過超級大廠,不及這一個鮮活現場。在場不是光鮮亮麗的紅毯晚宴,而是落地生根的實干精神。正如那一晚我和劉睿喝著瀘州老窖吃著成都串串,我們放下一切虛頭巴腦的情懷與宏大敘事的描述,只留下簡單粗暴的一件事:讓優秀的創意人,獲得事業上的成功。
就這事兒,我會一直在場。
記錄每一個在場故事
2023數英獎,以“在場”為主題,匯聚了百個行業人物的在場故事,真實鮮活,耐人尋味,歡迎前往活動專題頁查看更多故事。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