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場故事:團隊管理—創意從業者的項目大考
說到做項目,做團隊。我身邊的所有創意人、設計師、視覺從業者們都非常興奮。但是一說到做公司、做團隊、做管理、感覺每個人都說得上這么一兩句,又懵懵懂懂,實屬頭痛。公司不得不發展,但這確實又沒有一門課程教給我們這些創意創業者,這個大考是很多創意人都過不去的坎。
最近這兩年,新罐頭就在這個瓶頸老是磨損,反反復復,所有的團隊管理型伙伴都苦不堪言。
說實話,對于做案子,每個管理者都是技術出身,扎起袖子就可以干。但是一讓他們通過別人拿結果,瞬間團隊的氣場就如便秘一樣,左右錯位。
在反復得學習/練習/理解/互相傷害以后,今年總算有兩個關鍵點總結,以實例的方式供大家參考。
指令下的詞匯體系
之前很多時候,我們在就項目/任務/團隊溝通時都理所當然認為自己已經說清楚了,結果經過核對才發現,當我們即使講的是同一個詞的時候,由于每個人對于詞匯的理解不一樣,我們做出來的結果就會走樣。
比如 ,我們團隊中常用到的高頻角色——主控。我們希望主控就猶如一個主理人,能幫助項目解決核心工作和細節控制,但是主控往往是控了個寂寞。
在一次項目實拍操作過程中,我們發現主控根本就不在現場。問她很多的問題,她也幾乎不知道。她告訴我她的信息被執行團隊架空了,我才發現實際上我理解的主控這個角色職責與她理解的完全不一樣。這個難道是她的錯嗎?不是,是我們在詞匯體系的理解里完全不一致。
再比如,有一段時間,我們的客戶喜歡說做國風國潮的設計,我們團隊真的認認真真做了自己理解的國潮。結果一交稿,發現牛頭不對馬嘴,你說這個是誰的錯嗎?其實還是詞匯體系的問題。
解決這個的方法很簡單,找準目標,對齊某個核心詞匯的具體表達,開干。
時間管理
現在作為我們公司新人培訓的第一課,我們希望在第一時間進行明確的時間管理。在過去的很長的工作里,我們經常做方案做到深夜或者在甲方的倒計時中坎坷地趕進度,實際上這些問題都是在前端的時間管理顆粒不夠的情況下產生的(精益求精不在此范圍)。
最極限的一次是我帶領團隊去客戶公司提案,由于前一天凌晨團隊才做好方案,第二天一早又是非常早的會議,我和伙伴不得不扛著電腦連著手機熱點在電梯里一邊接收方案,一邊貼圖,在進門最后一刻,勉強貼完了所有圖。這個滋味真的不想再嘗試第二次,當時我心里在想,如果能多給我一些時間,這個方案可能會更好!
時間管理雖然看起來和創意工作是天敵,但是一家公司的運作絕對離不開優秀的時間管理手段,現在我們的解決方案是在公司直接放大字報的項目表,隨時路過、隨時看到、隨時提醒。
成長的這幾年,好像跟創意工作本身走遠了,但實際又更近了。如果能在這些樸實的管理工作中加入更創意的手段,就更加完美了。我也期待那一天的到來~
記錄每一個在場故事
2023數英獎,以“在場”為主題,匯聚了百個行業人物的在場故事,真實鮮活,耐人尋味,歡迎前往活動專題頁查看更多故事。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