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場故事:雜談
我總認為復制成功經驗的效果是比不上從錯誤中學習來得更有效。
在職場的精進中,我們時常會分析,學習、模仿,優秀成功的案例或是人,但從失敗的過程中更會有深刻的學習和體悟。
那今天就跟大家開聊兩件我曾經發生過的小學習。雖然說我們的職業生涯是不斷地受挫后學習,但在職務變動時總會特別具體明顯。
1999年,我從電通被挖角到JWT(智威湯遜),職務從藝術指導升為副創意總監,工作形態也從組員轉變為一個組長。由于急著融入新的環境、新的工作、新的伙伴并希望有所表現,上班第一天我請每位組員單獨進入我的房間一一談話,主要就是想了解每一個人,及他的工作內容與客戶還有他的需求與想法等等,當然我也做了自我介紹讓大伙認識我。我自認為這樣很有效率也很周到,但加入這個新團隊幾周后,卻感到融入得不是很順利。還好團隊中有一位是我前公司的同事,他私下告訴我,因為我才上班第一天就一位一位的把組員個別叫入辦公室談話,給大家覺得我這個空降組長架子很大、愛擺官威。這完全跟我的本意不一樣,于是我立刻請大家一起吃個飯并向大家說明本意和抱歉。雖然如此,還是用了大半年的時間,才讓大伙慢慢地接受我。
另一件事,也是在剛開始帶領團隊時。有一次要提一個零食客戶的案子,我要我的文案和我一起搭配演出創意腳本,因為腳本是一個瘋狂、夸張、搞笑的內容,而我的文案卻是一個非常內向安靜的人,尤其他的講話非常小聲。又因為我一直認為提案就是一場秀,娛樂受眾之前必須要先能娛樂到客戶,于是會前我特別叮嚀要他大聲地說、放開地演。結果整個提案他的表現非常地不自在、不流暢、非常地尷尬,令我感到也很尷尬甚至連客戶都很尷尬。這當然是一場很失敗的提案,浪費了大家很多的精力與時間,更浪費了一個好的idea。
這兩件事都是本意良善的,但都沒有好的結果。
工作互動上不要太把自己的需求和想法放在第一位,要了解每一位對手的感受,要尊重每一個個體的特質,尤其當你的職務越高權力越大時。
2000年某個上班日和伙伴們翹班去陽明山~換腦袋
記錄每一個在場故事
2023數英獎,以“在場”為主題,匯聚了百個行業人物的在場故事,真實鮮活,耐人尋味,歡迎前往活動專題頁查看更多故事。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