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場故事:一粒球
1995和1996年那兩年,我在新加坡李奧貝納,為了加入這家仰慕已久的廣告殿堂,當時時任ECD的Martin Lee邀我加入,并提出公司創意組織結構里,不能給我在Grey的CD職稱,而是降一級的Group Head。我當時毫不猶疑地答應了。
后來取代Martin Lee的是大名鼎鼎的廣告女王Linda Locke,那兩年,也是我在新加坡做廣告生涯里產出最多好作品的兩年,這和公司文化及領導們的風格是脫離不了關系的。
1996我在李奧貝納
當然,在李奧貝納,除了創意空間最大的麥當勞客戶,我們也有不少“Pay our bill”,但創意無空間卻有正規預算的客戶,只要大家有共識,運作起來也可以非常愉快和順暢。
當時Linda Locke指派我接一個房地產廣告,是新加坡房地產重量級的客戶,和多家4A公司同時有不同的項目在進行中,擁有全島多個地段的房產,單在最黃金地段烏節路就有不少產業和大樓。
客戶要求我們創作一個30秒的電視廣告,介紹一個新樓盤的上市,并具體要求內容里必須強化地點的便利:一近地鐵、二近名校、三近購物中心、四樓盤有優質生活和休閑設施等等。
事實上,我們也很清楚,這些信息也是對買客非常實用的,也是全世界好樓盤的不變定律:Location, Location, Location.
做廣告,總得對得起Linda Locke的信任和自己名片上Creative Group Head這個Tittle,我們把這一切須要在30秒溝通的“干貨”透過一個也不是什么了不起,但視覺效果好看的水晶球里去發生。比喻這是一個您的夢想家園,一切如在水晶球里的美好夢想,現在是可以實現的時候了。
水晶球
這個想法和客戶市場部提案一拍即合,一個月后,影片制作B-copy完片。
交片當天,客戶約了我的小團隊和Linda locke一起到烏節路總部開會,會前市場部特別交待,按公司的規定,我們所有新樓盤上市的廣告片,不管是和哪一家廣告公司合作的,都必須在新樓盤廣告片推出市場前,讓公司最高領導,也就是創始人過目,才能上片。
市場部主管還特別交代:老板看完片,不論他有什么更改的意見,請不要嘗試說服或解釋,開會過程不須討論交流,老板很忙,廣告公司只要執行老板的意見就好,我們對每家廣告公司都是一視同仁的。
我們等待的那幾分鐘,會議室里的氣氛顯得有點緊張,不一會,特助輕輕地扶著老板進來了,這是我生平第一見到這位對新加坡經濟和社會有巨大貢獻的“烏節地王”,現在算一下,老板當年才67,行動有點慢,感覺有點老態,卻精神奕奕。
會議開始,放片。
老板瞇著眼在仔細地看,一面看,一面自言自語地用福建話對應著播放的畫面說,“唔有地鐵,好,有學校,好,有商場,好,有泳池,好”,頓了一下,老板繼續說,“好,好,好。但是,這個廣告,所有畫面上的那一粒球,不要,把那一粒球拿掉”。
會議結束。
老板緩緩由助理陪同下離開會議室,Linda Locke給我打了一個憐愛的眼色。我下意識地透過玻璃墻,望向會議室外老板離開的背影,看見會議外有個英挺高大的青年,我的業務同事和我說,他是老板小兒子,剛從美國回來,集團未來掌門人,聽說已經開始為集團進行升級和改革。
我在想,老板一生勞碌,為家為國做出巨大貢獻,老先生大概沒有時間關注迪士尼樂園,關注那些充滿美好和夢想的迪士尼故事,所以老板不能夠理解那一粒球是什么?
我很慶幸,那一次,我在場,“那一粒球不要”對我往后的廣告創意生涯,啟發不少。
廣告片中的三胞胎
記錄每一個在場故事
2023數英獎,以“在場”為主題,匯聚了百個行業人物的在場故事,真實鮮活,耐人尋味,歡迎前往活動專題頁查看更多故事。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