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版《孤注一擲》性感荷官?娜扎代言翻車了!
01
在開始今天的文章之前,先放一張古力娜扎的代言海報,讓大家看看,第一感覺像什么?
圖源:八醬日常
多少人看完,想到《孤注一擲》美女荷官安娜,或者小卡片的詐騙廣告,隔著屏幕仿佛就都聽到了BGM:性感荷官、在線發牌
圖源:創作官頂流
但這一幕,其實是出現在娜扎拍的《途游休閑捕魚》游戲廣告中。
02
這一邊《孤注一擲》票房斷層第一被夸爆,那一邊古力娜扎代言游戲蹭《孤注一擲》翻車,被罵上熱搜。
圖源:八醬日常微博
看完之后,有人第一反應是現實版《孤注一擲》安娜,有彈窗廣告澳門賭場美女荷官內味。
這究竟是不是蹭《孤注一擲》的熱度,借鑒劇中荷官安娜的造型?
除此之外,微博抖音宣傳文案也遭質疑:輕輕松松中大獎,人人都能中大魚
圖源:抖音@娜扎nz/抖音網友評論
還有人刷到,游戲方還在朋友圈做了爭議廣告的推廣。
圖源:微博網友
就視覺畫風來看,整體走的是古早風格,讓人感覺有點low,不上檔次。
由于游戲是需要玩家充值vip禮包,廣告也被貼上變相教唆人賭博罪名。
于是網友就質疑娜扎為什么接這種廣告,好奇收了多少代言費。
不過也有認為沒毛病的網友,覺得賺錢嘛不寒磣,不要隨便審判。
更何況類似的游戲代言廣告也有其他明星拍,比如古天樂、張家輝、楊超越、柳巖,為什么被罵的偏偏只有娜扎。
面對外界的爭議,娜扎的經紀人馬上回應,一是強調游戲公司是正規,二是說明玩游戲是有設置門檻的安全的。
圖源:DK李登科 個人微博截圖
雖然娜扎拍的并非詐騙廣告,但因為風格問題徹底翻車了。
接廣告究竟該不該分三六九等,明星該不該接游戲廣告,一時之間成為網友關注的焦點。
03
明星接游戲代言在業內不是什么稀罕事,比如我們所看到的:劉燁《傳奇永恒》、周杰倫《魔法王座》,不難看出游戲爸爸是不缺錢的金主。
再看娜扎自己,這次上熱搜后,還被網友扒到已經代言了5款游戲。
圖源:微博網友截圖
雖然有些游戲比不上迪奧、LV等這些大牌,游戲合規、明星掙錢不寒磣,這些道理大家也都懂。
但因為代言游戲,明星被釘上“恥辱柱”的現象并不少見。
說到印象深刻的游戲廣告,很難不說到張家輝的《貪玩藍月》廣告:
“大嘎好,我系渣渣輝,系兄弟就來砍我。”
在廣告中張家輝扛著大刀戰戟,講了一嘴蹩腳“港普”,讓大家對貪玩藍月的廣告,留下了深刻印象。
圖源:差評
因為太魔性,“系兄弟就來砍我”早已淪為全網玩壞的熱梗。
當然玩梗歸玩梗,反感也是真的。
以至于張家輝上《魯豫有約》節目無奈自嘲:“整個中國都在笑我!”
圖源:哈爾濱日報
說到底《貪玩藍月》的廣告,文案Low穿地心,畫面堪稱五毛特效,又經常閃現在屏幕彈窗網頁上,被吐槽也理所當然。
當初羅永浩為了還債,接了個游戲代言后,同樣躲不過被罵的命運:羅永浩連游戲廣告都接。
圖源:注明網黃貓日
所以娜扎代言游戲產品引發爭議,并不在預料之外。
回看過往明星拍的一些游戲廣告,多數充斥著低級低俗的元素,再加上部分游戲存在“誘導充值”消費的問題。
不知不覺,明星代言游戲產品被污名化,讓部分網友一旦看到明星代言游戲,就難免產生反感。
04
除了游戲廣告的爭議,娜扎的廣告出街剛好遇上《孤注一擲》上映,因為廣告畫風和電影場景相似,讓人將兩者聯系到一塊。
電影中的王大陸飾演的阿天,演出逼真的賭徒形象:
自第一次在車內通宵賭博后,一步步墜入深淵,贏了貪心輸了不甘心,變得六親不認:
小雨沒幫自己下注,動手推倒女友;母親藏自己手機,用玻璃碎片自盡威脅對方;探望外婆時偷手鐲,最后得知被騙800萬,徹底崩潰絕望跳樓。
而阿天之所以會掉入圈套,就是抵擋不住詐騙信息的誘惑,看完電影之后很多人對賭博恨之入骨,呼吁多一個人看到就少一個人受騙。
也有網友坐不住,對安娜頭像下手。
翻開小紅書之后,“少說有1000個金晨”的話題火了。很多人把加VIP的安娜頭像,P成肯德基瘋狂星期四、國家反詐中心等,網友一夜之間被vip客服安娜包圍。
圖源:微博網友
網友自制“反詐騙頭像”的背后,也是在用娛樂化、接地氣的方式,變相表達對反詐的支持、對賭博的痛恨。
在這樣的輿論下,娜扎接的代言海報,被拍成詐騙風和賭場風,顯然在部分網友的雷點上蹦迪,讓人對游戲產生不正規不好聯想,招致非議也是難免。
05
最后這次爭議廣告還涉及到一個問題:
公眾人物接代言、拍廣告,不可忽略價值觀的引導。
對于明星、演員來說,在公共場所的行為、接的廣告代言動作,無疑會成為他們公眾形象的一部分。
正如此前古力娜扎因為穿了假兩件的褲子,被質疑“內褲外穿”擦邊,引發網友討論公眾人物在公共場合穿衣自由的問題。
圖源:我是娜扎
也有演員因為接了不該接的廣告被網暴,比如演員朱宏奇,就曾拍了個毀三觀的某金融貸款廣告,被全網痛批。
在廣告中,朱宏奇飾演“網貸大哥”,一個農民工坐飛機,因為母親不舒服想要開窗,反而被周邊乘客嘲笑第一次坐飛機。
這時候“網貸大哥”出面幫忙升艙,但老大哥表面上喊話出錢,實際上卻趁機推銷金融產品教農民工網貸,張口就是隨用隨取畫大餅,關于貸款風險卻只字不提,誤導別人超前消費。
圖源:抖音
最近朱宏奇還出來為爭議的廣告道歉——演員只負責演,只是按照甲方要求“演戲”,聲稱被“網暴”不應該,表示以后會盡量少接。
由于道歉的字里行間含有喊冤、甩鍋成分,反而被罵得更慘了。
圖源:都市快報橙市互動
所以說,明星演員也好網紅也罷,一旦接了拍廣告,在外界看來就是在默認表態對廣告內容、價值觀的認可。
越來越多的品牌為了賺取熱度,希望消費者狠狠記住品牌,難免選擇博眼球的方式拍廣告,不斷試探大家的底線。
明星、演員作為公眾人物,對于所接廣告傳達的內容品質和價值觀,要有自己的判斷和立場。
如果只是把不違法,當成接代言廣告的底線,而枉顧道德層面的內容恰爛錢,或者忽略代言人與產品的契合度,最后必然要接受媒體、公眾的審判。
說到底,雖然沒有人會跟錢過不去,但如果站在消費者的對立面,為了流量而不顧吃相,無論是明星方還是品牌方,哪怕贏了熱度,也會遭到流量的反噬。
頂尖廣告原創,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頂尖廣告(ID:idea1408)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