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牛耳創始人喬云云:創業沒那么多思維定式|《中國婦女》雜志
又到畢業季,創業的激情正在許多畢業生的心頭萌動。
據教育部統計,2023年全國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達1158萬人,同比增長82萬人,再創歷史新高。
與此同時,中國青年報社、天眼查與青創頭條客戶端聯合發布的《青年創業城市活力報告》顯示,2011~2020 年,我國新增超過4400萬家創業公司,其中女性創業者比例達44.6%,成為創業賽道上的主力軍。
《中國婦女》雜志于7月刊刊載了題為《青春無極限,看90后女性如何成為創業新勢力》的訪談內容,分享90后的師姐們如何在創業賽道上恣意揮灑、一路狂奔。作為一名90后女性創業者,執牛耳創始人、她媒BrandsWomen主理人喬云云女士接受《中國婦女》雜志訪談。
原文刊于《中國婦女》雜志《青春無極限,看90后女性如何成為創業新勢力》
“創業不看你的起點有多低,關鍵看你有沒有夢想。”
“我小時候家里是村里的貧困戶,高考落榜后只能上民辦大學,創業不看你的起點有多低,關鍵看你有沒有夢想。只要你想,任何時候,你都可以出發。”
1990年,喬云云出生在山西臨汾,家里有個姐姐初一就輟學了,“村里12個孩子,我能考前三名,周圍人就說,我將來能去北大、清華,這讓我很早就懷揣著熱乎乎的北京夢。”
但不幸的是,高考那天,喬云云不小心把頭碰破了,導致沒考上公辦本科學校。
于是,喬云云拿著路人發的廣告傳單,上了北京一家不知名的民辦大學,讀了新聞專業。
畢業后,喬云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營銷類媒體做編輯,月薪只有2000元。
“我住在學校附近的房山竇店,房租只要100元,但要去朝陽常營上班,每天往返起碼要花5個小時,單程要換乘三四次公交車、地鐵。”
每天下班路上,她都要復盤當天工作,更不時地向自己發問:“再做10年,就只拿比我現在高一點點的薪資,我還繼續做嗎?答案是否定的。”
于是,2015年,瞄準“做更懂營銷的科技商業報道”這個方向,喬云云創辦了更細分的內容平臺,名叫“執牛耳”,為數字營銷行業服務。
“我的前東家做得很泛化(涵蓋面廣泛),后期沒做什么突破性的規劃(但給了我足夠的空間和開闊視野的機會)。而我做了一系列業內高端訪問之后,又查詢借鑒了海外的數字營銷媒體經驗,做了一番行業摸底后,我很看好細分后的未來。”
她還記得那是她第一次辦信用卡,而“貸”出來的第一筆2萬元錢,是用來創業的。“可以說,我是與數字營銷這個行業‘共同生長’起來的,那時市場大環境正在步入‘數字時代’,商業發展規則也在迅速改寫中。”
雖然市場對“營銷商業”的討論熱度不及現在的十分之一,但她還是基于對機遇的敏銳洞察,發現數字營銷正在成為企業增長的核心引擎和戰略發展重點,而專注于數字營銷領域的內容平臺卻屈指可數。
有趣的是,創業半年后,喬云云還做了兩年的“兼職”,給某中國互聯網百強企業(一家大數據技術公司)做市場部員工。
“我和這位高管有過入職前協議,在不干涉我創業的情況下,我保證完成他交給我的工作任務。”
而之所以能遇到這么匹配的老板,源自沒有背景的她,會把遇見的所有人都當做自己潛在的貴人交往。
“當時,我們公司在外地辦活動,快散場前,忽然有個人來問我要個定制軟陶筆紀念品,其實他問我前已經預判沒有了,不抱任何希望了,但我在不知道他是誰的情況下,還是努力想辦法幫他找到了一支。”
對方很欣賞年紀輕輕的她在這些小事、細節上的用心和高效,于是就有了后續的合作。
今天,喬云云執掌的“執牛耳”已成為數字營銷行業的頭部內容平臺。
不久前,她主辦了“全球女性消費品牌營銷峰會暨執牛耳者嘉年華”,為女性消費品牌和女性營銷人提供交流空間。
喬云云堅持不斷學習,今年她終于拿到了成人高考的中國傳媒大學本科畢業證。
沒有人脈、資源也不是借口,那就讓遇見的所有人都成為自己的背景;創業也不意味著“孤家寡人”,“我也有雙向奔赴的婚姻和一個活潑可愛的孩子”……
喬云云說,創業沒那么多思維定式,更看你走不走心,她感謝創業給予她的所有物質和精神財富。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