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品牌發展的四個時代
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段子:中國出口8億件襯衫,才能換1架波音飛機。曾幾何時,在國際分工體系中,中國長期處于微笑曲線的底端,在價值鏈的制造環節,干著最臟最累的活,獲取最少的利潤。在微笑曲線的兩端,價值鏈的高端環節,一個是技術,一個是品牌,長期被發達國家所壟斷,中國則成為世界的制造工廠。
隨著中國制造2025行動綱領的出臺,明確提出了將我國打造成世界性制造業強國的目標,推動中國經濟向價值鏈高端環節全面轉型,到2025年邁入制造強國行列,2035年制造業整體達到世界制造強國陣營中等水平,2049年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綜合實力進入世界制造強國前列。
打造中國品牌也已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總書記多次強調: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2017年,國家正式設立“中國品牌日”,中國品牌有了自己的節日,將進一步擦亮中國品牌,助力更多中國企業參與到創建中國品牌的行動中來,實現中國品牌實力的整體躍升。
中國品牌發展史
40多年的發展,中國品牌歷經種種磋磨,開啟了蛻變和崛起之路,實現華麗轉身。期間有90年代土洋競爭慘敗后重頭再來,也有在國際化轉型中從被動不適到得心應手,更有現今于部分領域實現世界級領先突破,中國品牌不再是過去海外消費者口中的“山寨品牌”,我們以變革化的努力,向世人證明我們的中國品牌,是中國質量、中國品牌價值的代表!
改革開放初期,是一個膽識為王的時代,沒有任何經驗,一切都在摸著石頭過河。一大批的企業家靠著膽大吃香、勇氣為王,敢為人先,愛拼才會贏的精神與膽識,享受了那個時代變革的紅利。
Made in China,世界工廠的崛起
1978年,中國開啟改革開放之門,在那年的一個夏夜,位于東莞虎門的太平服裝小廠來了一個名叫張子彌的香港商人,商洽投資建廠的事情,一個月后,中國第一家“三來一補”企業,太平手袋廠誕生了。太平手袋廠為“中國制造”注入了另外一個發展路徑,隨著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四個經濟特區相繼成立,世界工廠開始崛起。雖然Made in China為中國贏得了一個過去,但因為處在價值鏈的底端,只能是干著最累的活,賺最少的錢,中國制造與中國品牌顯然不愿意用這樣的方式崛起。
商標法的實施
改革開放伊始,我國尚處于無品牌意識階段。直到198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的正式實施,有品牌意識的中國企業開始了以注冊商標為標志的品牌建設行動,這一階段中國品牌建設基本上處于啟蒙狀態,不少企業認為注冊了商標就是擁有了品牌,更多的企業對于“產品”的認識遠勝于“品牌”。
時代標志性事件
1980年,中國第一臺全自動洗衣機——小天鵝問世;1981年,咸亨酒店因魯迅文學巨作《孔乙己》馳名國內;1983年,第一輛上海桑塔納牌轎車在上海汽車廠組裝成功下線;1984年,健力寶借洛杉磯奧運會一夜成名;1986年,海爾“砸冰箱”事件開啟海爾以質量創品牌的序幕,成為最知名的品牌傳播故事……
1992年鄧公的南方談話,猶如一股強勁的東風,驅散了人們思想上的迷霧,中國開始了新一輪改革開放的大潮。商業社會變得越來越繁榮,市場上的商品也越來越多,企業間的競爭開始加劇。
而彼時跨國公司、世界500強企業也紛紛進駐中國,在媒體大量投放廣告,樹立國際品牌形象,民族品牌紛紛遭遇沖擊,在與外資品牌的競爭中,中國企業開始認識到“品牌絕非僅僅是商標,品牌知名度決定市場占有率,只有創‘名牌’才是出路”,中國品牌步入廣告為王的時代。
標王的誕生
這個時代比的是誰的嗓門大,央視作為中國最具權威的電視媒體,它的廣告時段也成為了商界大佬們的必爭之地!90年代,企業只要在中央電視臺投放廣告,再搞一個“中國馳名商標”或是“中國名牌”的認證,馬上就會成為人盡皆知的品牌。人們走在商場里,看到一個在電視上見過的商品,馬上就知道這是“牌子貨”。晉江系”的安踏、特步、鴻星爾克、361°等品牌憑借在央視的廣告投放,成為這個時代的品牌代表,在中國紅極一時。
1994年,時任中央電視臺廣告部主任的譚希松,在梅地亞中心舉行招標會,開啟了一場足以震動整個中國商界的中央電視臺標王大賽,吸引了無數商界大佬。孔府家酒奪得第一屆標王稱號,得標王者得市場,孔府宴酒登陸央視,媒體對標王大肆渲染,讓孔府宴酒的名聲一夜間傳遍全國。
得渠道者得天下
這個時代也是渠道為王的時代,定價權掌控在渠道方,誰占領渠道誰就能在競爭中取勝。商業競爭的關鍵要素是貨架,占領貨架就能占領市場。誰擁有更多的渠道,更廣的終端、更優質的貨架,誰就能快速把貨賣出去。
典型代表是娃哈哈,娃哈哈開創了聯銷體,掌控了渠道的資源,把所有的經銷商都綁在了自己的戰車上面,渠道建設深入到了中國的每一個縣城甚至農村,締造了一個飲料王國。
時代標志性事件:
1994年“兩樂水淹七軍事件”,兩大國際飲料巨頭聯手,一舉收購或并購中國七大飲料品牌;1996年,長虹發動價格大戰,國內所有彩電企業掀起降價風暴,開啟與外資品牌的全線競爭;1999年,新浪、搜狐、網易等互聯網品牌興起,全新的門戶網媒品牌樹立……
伴隨著中國經濟持續的高速發展,商業競爭愈發激烈,消費者的每一個需求,都會有無數產品來滿足。傳播也變得粉塵化,尤其是互聯網的高速發展,讓信息爆炸,傳播環境日趨復雜,信息對人們的干擾程度日益加劇。在產品同質化,產能嚴重過剩的時代,企業只有贏得消費者的心智,贏得消費者的選擇權,才有機會存活下去。
定位理論的風行
上世紀80年代,定位理論由臺灣廣告學者劉毅志引入臺灣,隨后傳入大陸,起初在企業界沒有引起多大反響,直到2003年初,特勞特公司與廣州成美合作,用定位理論,將王老吉從“中藥涼茶”重新定位為“預防上火的飲料”,憑借“怕上火、喝王老吉”的廣告,與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形成了差異化競爭,進入消費者心智,贏得了消費者的選擇權。隨后王老吉迎來爆發式增長,十年間銷售額從2002年的1.8億元到2012年突破200億元。
王老吉的成功讓中國的企業家們開關注定位理論,越來越多的品牌打造方式也從“直接做廣告”轉變為 “先定位,再做廣告”,先找到品牌的差異化定位,說出讓消費者選擇你而不選擇其他品牌的理由,同時抓住時間窗口,采用飽和式廣告攻擊,搶先占據了消費者心智,引爆主流消費人群,成為品類代表,中國品牌步入心智為王的時代。
時代標志性事件:
“怕上火喝王老吉”成為這個品牌發展的里程碑事件,讓王老吉成為涼茶行業的代言人;格力憑著“好空調,格力造”的定位,聚焦空調領域,坐到了中國空調行業的老大位置;飛鶴乳業“更適合中國寶寶體質”的核心定位,在國內奶粉領域成為第一; “中國兩大醬香白酒之一”的定位,讓青花郎在高端白酒中異軍突起;勁霸男裝,讓“勁霸”與“茄克”劃上等號……
2022年5月31日,在格力電器的年度業績說明會上,董明珠發表了:“格力過去30年被空調綁架了,以后要多講格力電器“的言論,同年,美的市值和營收幾乎是格力的兩倍。九陽豆漿機常年占據品類第一的位置,但在小家電方面,被美的和蘇泊爾超越,品牌勢能卻越來越弱。勁霸男裝,因為限于夾克品類,品牌老化嚴重,自2013年開始持續衰落。那些在心智為王時代成為品類領導者的品牌,在發展的過程中又受困于心智,成于心智,也敗于心智。
超級品牌跨越品類
心智時代,一個品牌只能代表一個品類,超級品牌時代,品牌可以代表多個品類。蘋果從最初的個人電腦、到音樂播放器ipod、再到智能手機iPhone,平板電腦ipad等,成為改變世界的超級品牌。
超級品牌穿透人心
小米,以消費者為中心,打造感動人心,價格厚道的好產品,始終和用戶交朋友,成為穿透消費者心智的超級品牌。
超級品牌全球視角
任何一個大國的崛起,無一不是眾多“超級品牌”所支撐的,如今在中國大地上已經爆發出的“超級品牌”包括:華為、美的、格力、海爾、小米、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等等。在中國崛起的道路上,中國品牌正以全球化的視野與格局同世界品牌同臺競技,加速實現新時代中國品牌全面走向世界。
下一個時代、是超級品牌時代,屬于中國的品牌大劇正緩緩開啟。
待續……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