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企認知 vs 患者洞察:你以為的“患者中心化”,真的以“患者”為中心嗎?
在廣大患者眼中,哪類疾病已經呈現患者中心化趨勢?
哪些藥企真正做到“以患者為中心”?
藥企一擲千金后,患者真能有所感知?
藥企的投入能否帶來同等價值的獲益?
近年來,醫藥健康產業面臨諸多挑戰,錯綜復雜的政策影響,日新月異的市場環境,愈發激烈的競爭格局。從臨床試驗、藥物研發、院內患教到渠道鋪陳……“以患者為中心”的價值理念逐漸成為各大藥企的集體共識,并在它們各自擅長的疾病領域所倡導和踐行。然而,在廣大患者眼中,哪些疾病類型已經呈現患者中心化趨勢?哪疾病診療還需要加深患者中心化程度?又有哪些藥企真正做到了“以患者為中心”?
意略明旗下iHEALTH醫藥醫療咨詢團隊重磅推出患者中心化指數,把脈9大疾病領域和國內外知名醫藥企業的患者中心化程度。
九大疾病患者中心化指數排名
iHEALTH團隊于今年2月至4月對近300位18-80歲的患者進行定量研究,并邀請20余家藥企從業人員參與共創,近日正式發布來自藥企認知和患者洞察的“九大疾病患者中心化指數”,以反映不同疾病的患者中心化程度,進而評估患者中心化策略在當下與理想之間的差距。本次研究涵蓋腫瘤類、罕見病類、慢病類及自身免疫類等9大疾病領域,并基于患者旅程全鏈路評估而成,覆蓋診斷效率、治療決策參與度、疾病長期管理、信息需求、患者聯結和藥物可及性六大維度。
為什么藥企眼中患者中心化程度相對較高的疾病,患者的感覺卻并非如此?
藥企通常會在疾病長期管理、信息需求和藥物可及性上投入較多,尤其像糖尿病、高血壓、乳腺癌等均屬于醫藥圈默認的、在以上方面投入較大的疾病領域,因此醫藥人自然會覺得它們的患者中心化程度相對較高。
然而藥企在這些疾病領域的一擲千金,患者真能有所感知?患者實際診療體驗真能如預期提升?藥企的投入能否帶來同等價值的獲益?iHEALTH的研究發現事實并非完全如此。以糖尿病和銀屑病為例,患者在疾病自我管理、藥物可及性、患者聯結等方面的未滿足需求與藥企的已知投入有所差距,因此它們的患者中心化程度反而不如藥企以為的那么高。
你以為的那些“以患者為中心”的藥企,
在患者心中是怎樣的?
與疾病領域患者中心化程度研究類似,醫藥人評估藥企的“患者中心化”程度時,往往只關注該企業對疾病的投入是否足夠,卻忽視了患者心目中對于企業的認知和形象。iHEALTH認為應該從以下三方面來衡量藥企的患者中心化程度:
1. 用藥服務和疾病教育上投入的廣度和深度
2. 患者心目中的企業形象或地位
3. 患者對其藥物的使用情況
因此,藥企若要真正做到“以患者為中心”,還需從患者切入,真正洞察患者在疾病診療旅程中的未滿足需求,甚至被隱藏于冰山下的、未被意識到的需求,從而更好地賦能“以患者為中心”的商業模式,創造更大的商業價值。
構建“以患者為中心”的醫藥新生態,對藥企而言,不是閉門造車,而應真正從患者出發,創造切實的醫療價值。iHEALTH團隊將繼續深挖患者的真實洞察和未滿足需求,幫助藥企評估不同疾病領域中的商業重心,衡量資源投入產出比和投資價值,指導生意規劃和運行,為各大藥企帶來持續有力的增長。
如需了解更多患者中心化相關的業務,敬請聯系:
adele.wu@illuminera.com
marketing@illuminera.com
關于意略明醫藥醫療咨詢團隊
意略明醫藥醫療咨詢團隊專注于為醫藥行業的客戶提供全鏈路整合營銷服務,在處方藥、醫療器械、非處方藥(OTC)、疫苗、醫院、患者中心化、數字化營銷等多個領域有豐富的經驗,是眾多全球著名醫藥和醫療品牌的戰略合作伙伴。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