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趣陳佳斌:創意契合用戶心智,賦能品銷,才是好的營銷
營銷給誰看?
只有新創意才是拿得出手的好營銷?
如何跳出“自說自話”的品牌傳播?
時趣華南華東VP陳佳斌在第四屆亞洲快消品行業創新峰會暨Future FMCG創新節的演講予以回答的問題。其中不乏精彩觀點,現提煉分享。
作為快消企業創造多樣化且有價值的學習平臺與社交場合,本屆亞洲快消品行業創新峰會匯聚真正以消費者為中心的快消領域精英領袖和新興力量,拓寬認知視野,解讀新興趨勢,并探索品牌增長新路徑。
在題為《品效效能提升思考》的演講中,陳佳斌從回歸營銷本質切入,強調營銷受眾本位的存在感與重要性,由此落地營銷全鏈路,真正提升品銷效能。
營銷:“雪中送炭”>“錦上添花”
對于消費者營銷,奧格威曾有過經典的描述——“顧客不是白癡,她是你的家人”。
的確,營銷需要創意,但面對的是普羅大眾。很多時候,團隊在策劃時消費者是所有想法的中心,但在真正執行中卻違背了這個背景,受眾的形象失焦而模糊,脫離于最開始的溝通目標,使得許多品牌營銷進入聲大而形散的困境。
陳佳斌認為,消費者永遠應作為溝通的核心或重要一極。要想讓預算花得更值,就得少做“錦上添花”流量,避免品虛而無“實“效的發聲。
營銷:不應 “創意至上”
首先,以前品牌方的預算較高,足以支撐一個好想法孵化與實現。其次,過去是媒介中心化的傳播方式,集中的規模化流量來襯托一個80分的創意,看起來或許像90分的水平,其中的濾鏡效果容易被忽視。最后,現在品牌方不只看曝光量,還考核引流UV,甚至ROI等,單靠創意往往無法達成目標。
是時候變化一下看待“創意”的思維了。“舊”的創意,如果契合消費者當下的認知與感受,有很好的品牌溝通延續性,也是有效的創意。“當我們談創意時,要有換位思考。廣告營銷本質上是一種打擾,TA每天也很忙”陳佳斌提到,“比如感動、吃瓜、啟發、價值認同、跟風,如果是TA想看到、聽到,就是好創意。”
在分享中,陳佳斌結合衛龍以“標準姿勢”玩轉電商營銷、巴黎歐萊雅連續4年以“送美禮”為核心概念征戰雙11等案例,印證了成功的營銷不必始終從0到1打造新創意。如果一個創意,創造了buy點,那不斷沉淀、延展其內涵可能是更重要的事。
總之,創意要求“新”、求變,更要求在消費者的心坎上。
營銷:不考慮ROI都是“耍流氓”
陳佳斌以時趣服務的“瑪氏箭牌如何創造買點(buy idea)實現雙11營銷ROI?”項目為案例,回答了如何幫助品牌的非優勢品類(糖果)在雙11大促節點成功吸引Z世代消費群。
經過洞察,我們發現雖然零食在雙11不是一個高提及度的品類,而糖果在零食品類中也不是第一提及,但瑪氏可以成為雙11的最佳氣氛組,讓消費者嗨起來!
于是,一個用于圈定Z世代人群的有趣的爆梗機制誕生了——利用年輕人最關注的流行文化再創電商玩法,以促銷機制入手,做一個激發全民參與的零食互動機制 “瑪上打響指,購物車有驚喜”,并聯動電商、O2O、線下、覆蓋公域、盤活私域人群等,最終觸達了無論是否準備在雙十一購買瑪氏箭牌零食的消費者。
可見,如今做好一檔大促營銷,靠大創意,做事件和拍視頻進行統一演繹已不是唯一解法,也不總是最優解法。事實上各種新銳品牌提供了全新的營銷思路——先從一小部分圈層人群培養初步忠誠度,再通過頭部KOL、明星的輻射形成品牌美譽度,最后擴大品牌知名度。
面對新現象、新玩法、新挑戰,時趣憑借多年的廣告營銷經驗及AI大數據能力,能幫助品牌通過數據手段——時趣洞察引擎——找準自身定位,并延伸出相應的品牌營銷策略,無論是在線上線下,還是形象塑造、效果轉化中,都做到有的放矢,助力每一位客戶實現營銷目標。
技術賦能創造力,疊加成就左右腦結合的新型營銷人才,時趣正在幫助更多客戶建設偉大的品牌。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