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微博超粉找人能力:三大定向產品,捕捉精準流量
借助互聯網、數字交互媒體等技術的變革,數字化營銷改變了傳統廣告營銷的渠道和策略,實現了差異化投放。
從此,廣告營銷不再是中心媒介通發,而是可以定向觸達最有可能實現營銷目標的用戶。
數字化營銷的出現,首先對互聯網媒體平臺的營銷產品提出了新的要求。作為領先的信息流廣告產品,微博超級粉絲通有三大「人群定向產品」,通過匹配多維度人群,捕捉精準流量。
常規定向
「常規定向」基于微博用戶大數據畫像,根據自然屬性和行為興趣,劃分了7大基礎定向人群。
其中,“自然屬性”包括基礎屬性、LBS/商圈、投放終端、使用環境四類維度,“行為興趣”包括用戶行為、用戶興趣、粉絲定向。在超粉后臺就能直接圈定相關人群,高效便捷鎖定目標用戶。
DMP定向
與常規定向相比,「DMP定向」產品提供的人群定向服務自由度更高,支持為客戶量身定制人群包需求。通過多方、多維度人群數據圈選,輔助實現高效精準的定向投放。
例如,針對多行業節點性營銷場景,超粉通過DMP定向提供了精準主題人群包。在雙十一、雙十二等大促中,主題人群包的電商行業使用率已超過20%。為了提升找人的精準度,廣告主與媒體數據共建是效果廣告的主流趨勢,微博超粉“DMP定向”則支持廣告主與媒體聯合建模。
利用廣告主自己上傳的正負樣本和媒體的數據標簽及算法能力,打造獨屬于單個廣告主的打分模型,將進一步精準捕捉高意向轉化人群。
智能定向
「智能定向」包括“重定向”和“自動擴量”兩大產品,通過持續觸達意向用戶,影響用戶心智,讓用戶認知實現躍遷。
用戶行為往往表達了用戶的某種意愿,“重定向”的產品邏輯就是針對曾經有過“某種明確行為”的人群,持續性再觸達,從而提升廣告觸達效果。
例如,當我們在微博看到一則廣告創意,當下進行了點贊行為,但可能因為當下不需要或其他原因,并沒有再進行深度轉化的行為。重定向就是基于用戶行為,再次觸達潛在用戶,以觸發深度轉化。
“自動擴量”則是基于已轉化用戶特征,通過用戶大數據、社交關系、用戶相似性,找到高轉化人群,并智能覆蓋“原有定向+高轉化人群”。
無論處于風口上,還是在降本增效的背景下,發現新增量才是“流量焦慮”的最優解。“自動擴量”根據歷史投放尋找更多相似高轉化人群的邏輯,能有效發現新增量。
從技術迭代的方向來看,精細化營銷勢不可擋,廣告創意的每一次觸達都應有其價值。作為微博超粉找人能力的承載,常規定向、DMP定向、智能定向三大產品,通過深耕產品與技術,不斷提升定向找人的精準度。
剔除“無效流量”,捕捉“精準流量”。定向產品的進化,就是幫助廣告主在營銷環節實現降本增效。廣告主可以結合自身需求,選擇最合適的產品。在信息流廣告營銷中,獲得最優投放效果。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