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樸品牌說 | 成功的創意必須是形色意的統一
01 圖形創意是所有識別的核心,要簡約有特色
行業內我們經常講“形色意”,一個有意思的問題,為什么形在先?
人是喜歡歸納的動物,這是基因帶來的。
史前時代,原始人遠遠看到一個物體,要迅速判斷是敵是友,是安全還是危險,是食物,還是它會把你變成食物,所以我們的祖先要迅速判斷歸納。
越是簡約有特色的越容易引起人的警覺。過于簡潔,人會視而不見,因為太熟悉了;過于復雜,人也會視而不見,因為概括不了。
視覺要遵從簡化率和歸納率,這也是我們經常說的“簡約而不簡單”。所以,我們看到很多的圖騰化標志也都是很簡約的,外形非常有識別性。黨旗、納粹標志、三大宗教的標志外形都是非常簡化的,甚至可以直接畫出來。
我們現在做的品牌,比如戰馬、沃田也屬于這種。這種圖形符合人的潛意識,有一種直指人心的潛在力量,特別適合那種已經是行業老大或有志于成為領導者的品牌。
現代人的設計很多都是源于建筑,建筑以形為主導。
藝術新思想開始崛起的時候,一般都是從建筑開始。這也好理解,這個高利潤的行業必然會吸引社會最精英的人,而聰明人湊在一起,就會想做些創新的事。
工業革命造就新的技術,也使得一些外輪廊新穎、簡潔、有差異化的建筑可以實施。不斷的思考促進現代藝術基礎“立體構成”的誕生,也影響到平面設計、繪畫,音樂等種種藝術。這就是現代圖形發展的歷程。
所以圖形就成為所有識別的核心。
色也不多說,但有一點要指出:色我們還不會單指色彩,還包含肌理和明暗。繪畫里“墨分五色“也是五種明暗。
02 成功的創意必須是形色意的統一
我們看一些比較有品位的作品是以形寫意的。為什么呢?從西方來說,兩千年前的希臘人就已經把寫實做到極致了,但隨著西方文明的衰落,這種形式的技法都沒有流傳下去。
中世紀一些面目變形的人物反倒是因為技法的簡陋造成的。到文藝復興時期是復興的希臘文化,藝術又回到寫實狀態,很快達到顛峰。《蒙娜麗莎》等一些市民肖像畫就是那個時代的產物。
藝術一旦做到極致就沒有出路,就像中國的唐詩、宋詞、元曲也是做到極致,后來者只能創造新的藝術載體,沒有出路就會找出路。現代派開始興起,藝術從寫實轉到了寫意。
中國人寫意一直是走在世界前列的,可以說是民族性格問題,中國人喜歡一些含糊的、似是若非的東西。
戰國時代,我們就可以做出很透明的杯子,但是透明一直不在我們民族的審美范圍之內。中國推崇玉文化,這種似透非透有很多想象空間的稀缺品成為中國的硬通貨。所謂“黃金有價玉無價”。從中東進口的“天珠”也享受了同等待遇,成為漢朝皇家的御用玩具。
到了宋代,中國的寫實工筆文化達到了頂峰。一樣也進入瓶頸,最終促進了明清“寫意山水”的蓬勃發展。
意也表現為創意,創意的產生是痛苦的。她必然是形色意的統一,以形寫意,渾然一體。她如釀酒一般,需要合適的溫度、氣候、微生物群,機緣巧合才會釀出好酒。
就像美學一樣,我們爭了幾千年。說不清楚什么是美,但是從審美上和美的技法上去討論是可以的,我們也不能說清楚創意是怎么誕生的,但是可以給創意制定標準,展示什么是好的創意。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