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雪冰城塌房,史詩級飯圈公關笑不活了
世界就是這么魔幻,頂流在敲鑼打鼓慶祝出道五周年的時候,塌房也來得轟轟烈烈。
震驚!民選戰勝資本的巨C蔡徐坤,炒粉竟然放雞精?!!
不好意思,走錯片場了。
此頂流非彼頂流,我說的是奶茶屆“頂流”——蜜雪冰城。
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01
唱著你愛我,我愛你,蜜雪冰城甜蜜蜜”的雪王出道5周年了。
為了給雪王慶祝,京東JOY、海爾兄弟、熊大、熊二、光頭強、阿貍等等一眾好友齊聚開party,可以說給足了蜜雪冰城排面。
要多風光,就要有多風光。
不過,歌還沒唱完,舞也還沒跳完,蜜雪冰城“黑熱搜”從天而降了。
北京消協發布食品安全情況隱患“黑名單”,蜜雪冰城不僅赫然在列,還一舉拿下了“C位”。
被一起點名的,還有張亮麻辣燙、味多美、coco都可......
圖源:頭條新聞
這下可把還在預熱5周年的蜜雪冰城嚇壞了,第一時間發表致歉聲明:
抱歉,我們做得還不夠好。
抓住黃金時段公關,回應態度也算誠懇。
本以為事件到此結束,該罵罵,該道歉道歉,該改進改進。
但是,蜜雪冰城塌房被實錘后,網友非但沒有責罵,反而狠狠憐愛了。
接下來,請收看年度大型雙標現場之《雪門永存》。
小雪,退至我身后,主打的就是一個護短!
小雪都道歉了,你們就不能原諒一下?
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巔峰產生虛偽的擁護,黃昏見證真正的信徒”?
小雪有什么錯呢?它只是犯了天下奶茶都會犯的錯。
既然是飯圈玩法,當然少不了經典的“蛋糕論”。
小雪被曝,一定是動了其他茶飲店的蛋糕。
既然打不過,那不喝就是了。
這波星巴克、古茗躺著也中槍,炎熱的六月飛了霜。
以及著名的“甩鍋大法”,小雪固然有錯,但是其他人的錯誤更大。
反正一律罵張亮麻辣燙就對了,網友是懂轉移視線的。
求問張亮麻辣燙的心理陰影面積:到底有沒有人為我發聲啊?
最最最離譜的是,網友甚至開始反思自己。
拋開事實不談,難道朕就沒有錯嗎?
網友的發言堪比飯圈文學十級學者,別太離譜了就是說。
蜜雪冰城塌房,網友打響自來水公關戰。
放在品牌圈,也是十分炸裂的存在。
不愧是“國民奶茶”,唯一一個塌房不用公關的品牌,蜜雪冰城贏麻了。
02
這不是蜜雪冰城第一次塌房了。
無獨有偶,蜜雪冰城還被曝光過奶茶里有異物、使用過期用料等。
對此,網友們的態度高度一致:
個別門店,不要上升到整個品牌。
每每蜜雪冰城被質疑衛生情況,“前員工”還會現身評論區說法,為雪王正名。
從消費者到內部員工,蜜雪冰城的口碑一直屹立不倒。
翻車卻漲粉,蜜雪冰城憑什么?
這就不得不提蜜雪冰城的低價營銷了。
雪王一出手,各方價格刺客抖三抖。
很難相信,在2023年低至2元的冰淇淋、4元的奶茶是真實存在的。
尤其在動輒10元+的雪糕刺客、20+的奶茶刺客遍地時,蜜雪冰城卻做到了比飲料還低的價格,滿足了購買力相對不高的消費人群需求。
圖源:@小小小周
不僅如此,蜜雪冰城品牌旗下的幸運咖,更是瓦解了咖啡的“小資”地位,以低價刷新大眾對咖啡的品類認知。
如果說瑞幸完成了喝咖啡的消費行為教育,那么幸運咖就進一步讓咖啡變成了日常。
圖源:@音隱Myu
除此之外,蜜雪冰城還整頓了景區消費價格。
蜜雪冰城登頂泰山,把店開進旅游景點,承諾只漲價一塊。
圖源:小紅書
在高速服務區,蜜雪冰城也能維持原價,打破了景區服務區“宰客”的定律。
圖源:@May_dandan
即使是走出國門,蜜雪冰城也毫不動搖,根據當地消費水平維持美麗標價。
圖源:@我沒有下睫毛
疫情開放后,音樂節門票價格水漲船高,一度炒至四位數,令樂迷叫苦連連。
而蜜雪冰城的冰淇淋音樂節卻給出了“良心價”,只花199元就能聽汪蘇瀧、陳楚生、詹雯婷等實力歌手和樂隊唱歌,參演陣容一點也不敷衍。
圖源:小紅書
整頓價格刺客,把雪糕、奶茶、咖啡、景區、服務區、海外區以及音樂節的價格打下來,雪王功不可沒。
另一方面,蜜雪冰城熱衷于公益營銷,積極投身“甜蜜”社會實踐事業。
作為河南土生土長的品牌,蜜雪冰城一直沒有“忘本”。
河南特大暴雨災害,蜜雪冰城一邊搶救自家被淹的門店,一邊捐贈2600萬抗洪救災,強烈的企業社會責感令人動容。
蜜雪冰城還給河南五所高校捐贈共計650萬元“獎學金”,助力莘莘學子,回饋社會。
有擔當、有溫度,還拯救了消費者錢包的蜜雪冰城,真的很難讓人不愛。
03
蜜雪冰城塌房被憐愛的場面,多少讓人似曾相識。
小布丁雪糕被曝光蛋白質抽檢不合格,網友們同樣化身“護雪使者”,為小布丁打包不平。
一塊錢的小布丁,還要啥自行車?
這些品牌憑借低價策略,成功打下牢固的市場基礎,收獲了萬千消費者擁躉。
出于對品牌的偏愛心理,粉絲容忍品牌的“小瑕疵”,也無可厚非。
但是在我看來,作為消費者,不應該讓低價營銷過度娛樂化。
低價本是品牌與普羅消費者建立連接的一條捷徑,以更低的價格博取下沉市場的信任。
但是這份信任不應該成為品牌危機的“免死金牌”、甚至是食品安全的“遮羞布”。
對于品牌而言,過度的“溺愛”不利于品牌改進和完善,長此以往,會阻撓品牌的發展腳步,容易遭受流量口碑反噬。
站在消費者的角度,品牌不再遵從市場規則也會損害消費者自身利益,造成消費與服務的不對等。
一旦消解了品牌危機的嚴肅性,開放了口子,對品牌和消費者來說,都是兩敗俱傷。
小問題可以包容,大問題不能縱容。
咱就是說,不“溺愛”也不“捧殺”,品牌也需要理性的愛。
頂尖廣告原創,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頂尖廣告(ID:idea1408)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