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約車超速闖紅燈致多車相撞背后的安全隱患
據多家媒體報道,5月29日約18時13分,海淀區某高架橋下,一輛白色轎車在通過十字路口時,嚴重超速且闖紅燈,導致四車連撞。事故當場造成五人受傷,其中一人經搶救無效死亡。
肇事車輛是一輛滴滴網約車,經查詢,肇事車輛不具備網約車相關運營資質,為不合規車輛,涉嫌非法營運。
該事故系滴滴因非法營運釀成的又一起安全生產事故。一個家庭在這場無妄之災中支離破碎,令人痛心。肇事滴滴網約車以時速91-103公里的高速直接撞在了一輛正常行駛的奧迪車上,奧迪車中一家三口被當場送醫,媽媽因搶救無效去世,爸爸和孩子在ICU中救治。
回看滴滴發展的歷史,這樣的安全事故屢見不鮮。2018年,滴滴連續發生轟動全國的“鄭州空姐案”和“順風車案”,兩名女性乘客遭到滴滴司機殺害。多部門組成的聯合檢查組進駐滴滴進行專項安全檢查。
2021年3月,滴滴司機高某因與乘客發生口角,駕車連續多次撞擊乘客,導致乘客當場死亡。同年12月,一名女性乘客在乘車期間,滴滴司機持續偏離原定路線,女性乘客多次要求停車,滴滴司機均不回應,在撥打滴滴安全客服求助未果后,女性乘客跳車自救、嚴重受傷。
2021年,滴滴再次暴露安全問題,國家網信辦會同公安部、國家安全部、自然資源部、交通運輸部、稅務總局、市場監管總局,7部門聯合進駐滴滴開展網絡安全審查。滴滴因此下架長達一年多時間,并最終因多項違法行為被開出80億元天價罰單。
但是,滴滴重新上架后,對于安全隱患似乎并不在意,對主管部門的合規要求陽奉陰違。交通運輸部數據顯示,滴滴自今年1月重新上架以來,接單車輛合規率連續四個月下降,接單駕駛員合規率連續三個月下降。2023年5月,滴滴合規率在訂單量前十的平臺中列倒數第二,旗下花小豬合規率則更低,已經連續超過12個月排在最后一名。
以上海為例,2019年7到9月,由于滴滴非法營運,上海市主管部門在短短兩個月內,連續向滴滴開出100張罰單,罰款1000萬元,并將滴滴列入了道路運輸行業首批嚴重失信名單。但是,滴滴至今仍在未取得上海市網約車平臺經營許可的情況下,開展非法營運。去年第四季度,上海各網約車平臺投訴量,滴滴高居首位,投訴集中在服務質量差、安全運營等方面。
在又一次多車連撞、一死多傷的慘痛事故之后,我們不禁要問,為何在經歷了多次安全審查之后,滴滴仍然敢于漠視生產安全,持續非法營運?歸根結底,還是資本逐利、無序擴張的惹的禍。
我們可以簡單為滴滴算一筆賬。交通運輸部最新公布的2023年5月網約車行業運行基本情況顯示,滴滴接單駕駛員合規率僅為76.5%。而滴滴年報數據顯示,滴滴擁有的年度活躍司機規模已經達到了1900萬人。這意味著,滴滴有近450萬名不合規司機在非法營運。其中暗藏著多么大的安全隱患實在難以想象。
而另一方面,以單車平均每日接10筆訂單、平均每筆訂單20元做保守估算,450萬不合規司機每天可以為滴滴帶來9億元的平臺收入。違法收益遠遠高于違法成本,這就是滴滴漠視監管和安全癥結所在。在資本的支持下,滴滴在合法、安全運營和增長逐利中,選擇了后者。
而從網約車行業來看,滴滴憑借不合規司機帶來的訂單和收入,本應該屬于那些合法經營的網約車平臺。為了網約車行業健康持續發展,為了保障乘客和道路交通安全,監管部門要謹防行業出現“大而不倒”的現象,需要繼續壓實平臺主體責任,不能縱容行業占壟斷地位的企業有組織、長周期、大規模地實施違法行為。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