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人的工作好在哪兒
(網(wǎng)絡(luò)截圖)
我們總要合理甚至神圣化我們每天都在為之努力的工作,不是嗎,否則我們何以自恰?
01 廣告人只是鼓勵消費的推手嗎?
前不久林桂枝老師在專訪里說:
“我不覺得廣告對這個社會有多大的貢獻,雖然我做了很多年,但我一直都覺得很慚愧。我覺得我對社會、對人類沒貢獻。真的,沒有什么貢獻。我只是一名勾起欲望,鼓勵消費的推手,而這只會加重對地球的剝奪。從某些層面來說,我的貢獻遠遠不如辛勤勞動的清潔工。”
看到這里時,我關(guān)掉了這個頁面,因為我感到失望,對林桂枝老師對廣告人這個職業(yè)的理解。
“我只是一名鼓勵消費的推手”,從如此資深和成功的林桂枝口中說出,毫無疑問,會給人一種“自省,難能可貴”的好印象。從這些年她離開奧美,從廣告圈淡出,毫無野心地寫著“一葷一素”的公眾號也可以看出,這絕非一種經(jīng)營人設(shè)的行為。
我相信這是她多年來一直試圖在工作上自洽但失敗后的真心話,而我也正失望于此。
02 另一位奧美人不這么認為
這是奧美集團副主席(Vice Chairman of Ogilvy Group,ted官網(wǎng)介紹)Rory Sutherland在2009年TED Global上的演講,這段演講在中文廣告世界流傳也很廣,相信很多人之前已經(jīng)看過。看到林老師的專訪時,我又想起了它,在我看來,Rory和林在回答同一個問題,而他們的答案截然相反。
我慶幸我入行沒多久就看到了這個視頻,這些年來,Rory的觀點是我自洽的重要依據(jù)。
簡單總結(jié):
一,Rory認為廣告創(chuàng)造“無形的感知價值”。
二,這種價值的意義并非只是“鼓勵消費”,而是可以部分的替代那些傳統(tǒng)意義上的有形價值。
三,這種“無形價值對有形價值的替代”好處很多,因為他認為在當(dāng)今社會,很多問題只是“感知的問題”。讓消費者“感知”到普通商品的“無形價值”,可以幫助他們發(fā)現(xiàn)既有生活的美好,讓他們感到幸福的同時,也減輕因為一味追求有形價值而過度剝削地球。
換言之,一件夾克是仿皮還是真皮真的重要嗎?如果我感知到了仿皮制品的無形價值,我就不會因為買不起真皮夾克而苦惱,資本也就不用為了我的追求而多殺一只動物。
Rory還舉了一個經(jīng)典的例子,歷史上普魯士人曾經(jīng)不吃馬鈴薯,為了減輕人們對小麥的依賴,國王通過行銷手段重塑了人們對馬鈴薯的認識,讓馬鈴薯和小麥一起成為了日常食物,使很多人免于饑饉。
我們完全可以從兩種角度解讀這個故事,一種,國王是一名玩弄人性“鼓勵馬鈴薯消費的推手”,而另一種,國王為馬鈴薯賦予了“美味和王室享用”的無形價值,讓人們感知到唾手可得的馬鈴薯的好,從此不用挨餓,也不用為了得到更多小麥而過度開墾土地。
所以,我們每個從業(yè)者現(xiàn)在都要回答:
廣告人只是玩弄人性鼓吹消費的推手嗎?
廣告對社會和人類毫無貢獻嗎?
廣告只是消費主義剝削地球的幫兇嗎?
03 有人不是,不代表你不是
正如對“技術(shù)中立”的思考,不能使今日頭條之流的產(chǎn)品創(chuàng)始人免于被指責(zé)一樣,對廣告行業(yè)社會價值的認可,也不足以讓我們每個人有資格摘下“消費主義鼓吹手”的帽子。
所以我們要學(xué)習(xí)Rory的“自信”,也仍然要贊美林桂枝的“自省”。
是與否,一切只取決于你此刻在做什么。
我們總要合理甚至神圣化我們每天都在為之努力的工作,不是嗎,否則我們何以自恰?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