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購肯定不會沒有原因,百融云在打什么算盤?
配圖來自canva可畫
當只能把最高維度提升至一帶一路的中特估,非得與碳基進化成硅基的AI搶資金,映射的是AI無可代替的優勢公司或許讓全球資金回流美元、3400點的A股日均向下發力一次。更深層的影響,或許是從新能源流出的資金本該狠狠AI,但卻被其他主線的一時婀娜迷暈了眼,本該減持后支持數字經濟的國有資本,發現彩旗飄飄不如紅旗不倒。
每當龍頭主線倒地不起,套利暗線就會雞犬升天。早幾天到來的南方高溫讓電力公司怒拉連扳兒,次新腦機接口的連環炒作被說成從云到端。不知道在這波AH股調整中,有多少人一邊看著賣方滯后性報告咬牙切齒,一邊默默調出股債收益標準差和國運線。
亂花漸欲迷人眼時,往往板塊在體量上、地位上、可容納資金量的差距會被忽略。當皮衣老黃用GH200鎖定CPO的出口訂單,龍二龍三的減持已不用搭理;虛擬數字人上線后,AIGC告訴你需要用PS和PEG估值;開源大模型殺入金融領域后,金融AI會告訴你他們沒忘了15年和19年的記憶。雖然現在AH股天空灰得像哭過,但有了AI后會更自由。
C端智能投顧可以換來千億市值,那B端如果有了NLP和ChatBot,龍頭又應該值多少錢?金融AI在C端確實量大,但別忘了B端客戶才是錢多的大金主。這個賽道,有且僅有一個龍頭公司,那就是最早接觸此兩項技術、并在銀行智能營銷領域展開應用的垂類金融AI龍頭百融云-W(6608.HK)。
相比起業務和基本面,回購似乎是更先入為主的交易性信息。以年度視角切入,2021年百融云合計回購股份金額達1.44億港元;2022年百融云創累計回購股份金額約1.30億元。再看近期,繼5月29日斥資951.42萬港元進行回購之后,5月30日,百融云的回購股份規模則進一步增加至1217.01萬港元。
兩日之內斥資超2100萬港元展開回購,底氣在哪呢?從產業層面來說,銀行業數智化轉型很大程度源自AI。首先,銀行賺的錢大多來自存貸利差,所以貸款的利率和規模直接決定銀行資產端收益;但貸款需要保證安全邊際,就需要以AI來分析貸款需求者的行為信息,甄別用戶貸款意愿和還款能力、完成貸款申請自動審批。其次,銀行也需要用智能語音機器人幫助銀行實現業務數智化轉型,主要針對理財產品營銷和存量用戶運營。銀行要想實現這些目的,必須依靠百融云這種金融AI+SaaS公司幫助。
AI2.0時代,是交互任務從函數復雜轉化到拓撲結構復雜,借助Transformer注意力機制得以進一步擬合人腦學習方式,最終實現NLP任務突破性進展。作為早在2018年成立的人工智能實驗室的百融云,已經基于智能語音識別、NLP、AutoML、深度學習、隱私計算等技術以及Transformer、模型性能調優、復雜神經網絡等底層算法的研發布局,將生成式AI賦能到智能客服、智能營銷、貸后管理等業務領域。如果關注AI圈子的投資人應該知道,英偉達的皮衣老王對生成式AI有多么看重。
2023年一季報顯示,百融云一季度實現營收5.66億元,同比增幅25%;基于自研AI平臺的第一大業務“智能分析與運營”收入同比增幅41%至2.81億元。而百融云自身的AI產品線“智能運營服務”,收入較去年同期增長68%,此條基于AI技術的業務線,繼續高速增長。
在資本市場,堅持的借口有很多,但回購似乎不需要花言巧語。CPO火了之后,所有人都在問“你相信光嗎?”但其實這句話應該是:“你還相信AI嗎?”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