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N品牌IP之路,將走向何方?
對于MCN機構而言,2022年可以說是“重生”之年。歷經三年,線上直播商業被推上風口浪尖,MCN內容機構呈現出較大的格局變化——短劇內容獲得了極高的用戶消費,個人生活記錄類內容逐漸形成主流,助播天團和明星主播成為常態,本地生活類內容嶄露頭角……
有數據顯示,截止目前,我國MCN機構數量維持在超24000 家。如今,MCN市場“風口”似乎已過,在經歷井噴式增長之后,更趨于相對穩定、小步快跑階段。那么,激蕩過后的MCN機構,究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未來又將走向何方?成為我們今天要探討的話題。
01 去“超級主播”化,建MCN機構品牌IP
后疫情時代,電商直播帶貨、網紅經濟成為了新興業態的重要組成部分。大量資本進入傳統的MCN機構與主播關系當中,涌現出眾多的主播產業孵化、資本引流和機構合作項目。如果說資本是網紅經濟的驅動力,那么創意就是現象級IP的生命力和競爭力。無論是東方甄選的知識帶貨還是交個朋友的脫口秀帶貨,都是通過放大主播個人特色和內容創作能力來實現消費轉化。然而,在直播電商的下半場,MCN機構不再以頭部主播論英雄,而是進入到比拼整體實力的新階段,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
MCN通過培養機構品牌IP主播間,淡化對頭部主播的強烈依賴,希望在原有個人主播IP基礎上挖掘新的增長可能性。例如交個朋友、東方甄選等將重點放在主播矩陣、選品和場景上。另一種如美ONE、三只羊網絡等原本依賴頭部主播,如今也在將機構的矩陣賬號作為新的增長點。
02 搶占頭部市場占位,深耕商業差異化
當下,MCN行業格局持續更新,老牌MCN機構采用平臺多棲化、裂變子機構、自建品牌等舉措加速轉型“求增長”,希望通過平臺的擴容,延展達人成長空間,拓展變現路徑,拓寬商業護城河,以尋求構建自己的新增長曲線。新銳機構則以差異化方式切入“謀生存”,以直播業務帶動營銷服務,聚焦本地生活業務,瞄準垂直細分的內容賽道。另外,MCN機構也正在加速搶占平臺和垂類的頭部位置,試圖通過達人與內容強化市場認知,驅動更多資源引入、擴大合作范圍,以加深垂類內容賽道的影響力,強化主營平臺的競爭力,提升主營業務的市場占有率;在差異化定位方面,MCN機構通過提效率、提速度來不斷完善全鏈路的業務能力。
03 借殼上市將成主流,直播電商競爭加劇
面對直播電商行業上下游訴求升級、同行業競爭加劇、機構盈利難度攀升等現實局面,MCN機構要想在直播電商賽道運營長久,除了供應鏈和管理能力外,應更加注重其自身品牌的建設和推廣,而非僅僅關注短期利潤。
有數據顯示,目前營收規模在3億以上的MCN機構占比3.2%,這為MCN機構選擇獨立上市提供了必要條件。如去年10月,“星期六”變更為“遙望科技”;今年3月,“新東方在線”正式變更為“東方甄選”;5月,“世紀睿科”更名為“交個朋友”等系列動作,無不驗證著直播電商行業通過借殼上市實現華麗蛻變的信心。這也意味著,MCN機構借殼曲線上市可能會成為一種流行趨勢,也可能會促使其他直播電商企業進一步強調品牌差異化和商業模式的優化。
小結
如今,已走過十余個年頭的MCN行業,無論是行業整體還是公司機構,都在謀求更健康的長期發展之路!流量紅利終會褪去,MCN終將回歸商業本心,在變化中快速迭代,在不同的賽道自我競速,走品牌化發展之路勢在必行!未來,MCN仍將面臨諸多挑戰,整個行業將走向何方,仍需交給時間來證明。
圖片來源:網絡
資料參考:《2023年中國內容機構(MCN)行業發展研究報告》《“交個朋友”完成曲線上市MCN的盡頭是資本?》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