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案例看H5中的3D、VR和AR有何不同
隨著H5開發技術的成熟,3D、VR和AR都能應用到H5中,雖然從技術實現上說三者之間的差別很大,但就H5中的交互體驗效果來看,三者卻即為相似,以至于許多人無法一眼斷定H5屬于那種類型。特別是對于一些活動策劃者來說,很容易與開發者產生一些分歧。下面,藍橙互動就從實際案例出發,給大家分析一下3D、VR和AR有何不同,該如何進行辨別。
3D
3D技術原本是說依靠人兩眼的視覺差產生立體影像,但在H5中,3DH5是指擁有3D建模場景、3D建模人物,且核心玩法是圍繞這個3D建模的H5。例如這個由Moxy酒店推出酒店宣傳活動,就是一個標準3DH5。
H5的整體流程是一個DIY海報生成,由用戶自定義海報背景、海報中人物的頭型、發飾、胡須、帽飾、上衣、褲子、鞋子、眼鏡等元素。與傳統DIY海報生成H5不同的是,這個H5中的DIY元素全是有3D建模的,點擊后即可顯示在3D人物對應的身體部位。在DIY期間,用戶可以隨時與3D形象進行交互,360°旋轉查看。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VR和AR中也有部分H5包含3D建模,但在劃分種類時,不會劃分到3DH5中。
VR
VR(虛擬現實)作為一個概念提出已經很久,在各種科幻作品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但作為實實在在的應用,真切地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可以說還是一個時髦的新事物。由于H5中一般不會穿戴設備進行交互,所以VRH5不論在視覺效果上還是交互性上都比真正的VR要差一些。但是其本質是一樣的,都是以現實的第一人稱視角來沉浸于虛擬世界的交互之中。
例如由央視財經頻道推出的VR闖關H5活動,用戶就是在H5作為被邀請嘉賓,與主持人互動,回答問題闖關,通七關后拿到通關密語,感受參賽的緊張,和節目模式的趣味。這個H5的VR場景是由現實場景錄像制作的,在主持人說話、自己答題時,都可以左右拖動屏幕,切換自己的視線,仿佛人就在現場一般。
除了實拍的場景外,VRH5中也有通過3D建模的虛擬場景,這也是3D和VR讓人難以分辨的主要原因,不過這種方式的制作成本較高,應用較少,更多是引用一些3D人物或物體,作為交互觸點出現。
AR
AR(增強現實)是在現實空間中呈現出一個或多個虛擬的物品,看到的場景和人物有一部分是真實的,一部分是虛假的。與VR一樣,由于H5一般不會佩戴相關的設備,所以體驗效果不能到達極致,但核心交互形式是一樣的。
在騰訊音樂與Discovery聯合推出的世界地球日H5活動中,活動引入環節就借助AR技術,交互時需要使用到攝像頭,然后用戶伸出自己的拳頭,再把拳頭打開,此時在H5畫面中,用戶手掌中心就會出現一個三維地球,地球可以根素用戶手掌進行移動,點擊后進入到活動頁面。
相比來說,ARH5是三類H5中唯一必須要應用攝像頭的,因此可以直接進行判斷。除了上述案例中使用到的AR識別以及AR定點物體展示外,還可使用AR面部濾鏡、AR立體凹陷、AR數字展廳等等功能,玩法比較豐富。
結語
總的來說,H5中的3D、VR和AR還是有較大區別的,盡管都可能應用到3D建模,但AR需要調用攝像頭,VR有著第一人稱視角的沉浸式體驗,據此進行判斷,就能輕松分辨出這三種不同的形式。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