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尊嚴還給設計師的AI
作者:WICKED 余子筠
接brief回來,搜圖找reference、修圖、再搜圖、再修圖、再搜圖……曾幾何時,我們已把搜“reference”當成是創意本身?
Reference:參考。???
Reference之所以叫reference是因為美術指導有了idea和執行該idea的愿景之后,需要和團隊里的其他成員、協作伙伴和客戶溝通,就去搜索參考畫面。目的是幫助美指在把創作執行出來之前,讓大家初步理解他在愿景里看到的畫面,參考圖會導向一些有關色調、光影、氛圍、環境、人物狀態、時代、格調等reference圖片。
Reference不是idea。?
近年,我目睹創意人員和學生在領取課題后,第一件事就是去“找reference”。
還沒思考問題,還沒探索各種可能的解決方向,還沒有idea,你搜索什么?你能有什么關鍵詞?直接把產品類名稱輸入搜索框?又或者直接輸入brief里所指定的媒介類型?想看別人在類似課題上做過什么idea而以它為參照?那不叫reference,那是在找現成的,偷別人已做過的東西來用。
那叫抄襲。
我們通行都已在只眼睜只眼閉的情況下掉入這個黑洞里。這不是美術指導和設計師該有的操作模式,更不是創意人該有的專業素養。腦袋空空,里面連垃圾都沒有,談何創意。尊嚴何在?
終于,AI來了。掛羊頭賣狗肉的創意人不必再搜圖,也不必再修圖了。原來用以躲避自己腦袋空空這個事實的小伎倆被拆穿了。
不使小伎倆,他們其實能干什么?給AI發指令做圖需要他們來嗎?要是這么容易老板自己不會干嗎?需要他們10個人來干這一件事嗎?客戶自己不會干嗎?給AI發指令還輪得到他們這樣的“創意人”嗎?
到了要被人工智能淘汰時,才來怨恨,才來擔心自己尊嚴不保?
這些人其實不必那么在意,因為他們老早就把自己尊嚴給丟了。
真的,別怪AI。
不信就去問問自己的客戶,問阿康也行。要不問老板?當創意,行尸走肉只懂套路,沒靈魂,每天做的事跟“專業”二字不沾邊。哪兒來的尊嚴…...這就是我們業內大部分創意人甚至是高校內多數創意類學生的處境。
筆者不習慣把自己尊嚴扔掉。即使用各種軟件也上網,但接到問題一定是先用筆尖來做大量思考。
我喜歡解決問題帶來的快感。我喜歡一層層的深挖問題,看穿人性,摸索出真相。先深入才淺出。我頗高傲,甚至自大,很相信自己的判斷和觀點,所以不屑抄襲的行為。一旦有了自己的想法,心里就會連帶看得見它該長什么樣。之后一切就是執著的朝著心里這個愿景去推進實現…
當然,我的底氣來自我從不間斷的吸收廣告以外的各種養分。我慣性的關注世界上各種事物,生活里各種學習,八抓魚一樣的存在著。因此,AI也逃不出我的觸角。
我不畏懼它會取代我,因為它厲害是它的事。我思考,我解決問題是因為我愛。我創造所以我在,不沖突。我愛怎么用AI來協助我創作完全由我自己決定。
在電動扶梯上,有人喜歡站右邊,一動不動的讓機器緩緩的把他們抬上去。我卻是那種愛從左邊利用扶梯帶來的效率卻不愿白長雙腿爬上樓的人。
在用人工智能Midjourney做圖的時候,我明顯的察覺自己身為創意人的靈魂沒被驅散。相反的,那靈魂的參與度更高。
下發指令時,我必須使出渾身法術和畢生學問,AI才會生成讓我比較滿意又忠于我idea的畫面。因為畫面好壞來自我的指令,指令好壞來自我的視野和對核心概念的透徹理解,視野和概念的掌握離不開我的學識、創意素養甚至我的世界觀和價值觀,環環相扣。這些都得靠經年累月,孜孜不倦的積累而得。我深知自己不懂的還多著。
近期帶著學生用Midjourney,我還發現我們是真正在探討視覺效果和idea之間的關系。我們能實時的改進美術執行方向,立刻看到不同效果,即時討論,即時改善想法,調整指令,即時推進,即時學習,即時領悟。
我在武漢傳媒學院有個跨專業的媒體融合基地班,主要在于開發創意思維。這一期17位同學主要都是播音主持專業的學生,有三幾位是廣播電視、廣播電視編導、網絡新媒體和漢語言文學專業的。雖然他們都沒什么Photoshop和其他軟件的基礎,也不懂的畫,但我們在執行階段討論的都是美術指導和設計師該思考的重點,而不是把精力都花在Photoshop等軟件工具的應用細節里,也不必擔心上哪兒搜圖、搜什么圖與如何修圖。
這次作業命題是給一個救助流浪動物的公益組織做宣傳號召領養流浪貓狗。各組同學們先花了不下于兩周時間用紙和筆想了上百個ideas,然后才進入執行階段。
我們不斷討論能如何更好的把idea實現的更到位,更能體現他們的idea該有的格調。這種學習過程鍛煉了學生在執行階段更專業的思考方式,全因為他們需要向AI發出鮮明的指令。
以下是學生們的部分作品與相應的指令和我們的學習。
李子傲、黃菲和張雨欣同學作品:別讓流浪貓狗淪為垃圾。我們發現指令要是不明確,AI不可能生成有獨特想法的內容。打動路人做出領養行動的會是一個用真垃圾堆砌而成的貓狗而不是一尊藝術氣息濃厚的時尚雕塑。創作人員無論是在發指令或在選擇圖片階段的觀點和判斷是成敗關鍵。
在發指令前,我們首先要明確自己在解決什么問題、怎么解決、解決方案的關鍵在哪里、我們需要呈現一個什么樣的畫面才算成功表達了概念。
另外,我發現英語的掌握能力也非常重要,我們在課堂里也因此花了些時間討論表達畫面所需的英語詞匯和句式。
柳江月、楊佳怡和黃蕊同學作品:同學們認為領養回來后小狗的忠誠是無條件的。雖然Midjourney為同學們生成了各種有趣的惡魔,但初時小狗的造型與人物配搭還是有很多欠缺,所以同學們還需動用其他軟件如Photoshop來做各種調整,以達到他們針對idea心目中的要求。
黃郁芳和何怡敬同學作品:一家人打卡時總有流浪狗想加入全家福。我們還沒摸索到如何讓Midjourney生成家人合影的背景有只注視著鏡頭的小狗,所以還是得用Photoshop把分別生成的小狗合進去畫面里。
蘇景千和龍小麗同學作品:這組同學想表達“追隨一生的伙伴”。畫面先是小狗追隨小主人的校車,接著是他和小主人在成長階段中持續的各種追隨。
最初Midjourney依據同學們的插畫風格要求生成了這種畫面。同學們覺得很棒好有“故事感”他們覺得可以了!但那并非我們要的故事,我們的idea需要的是小狗在后面追著離去的校車上的小主人。我們的判斷得忠于概念。人工智能總會出乎意料的厲害,生成一些讓我們驚艷可愛或炫酷的畫面,這就是為什么我們需要事前先做好充足的思考,確切自己對畫面的需求,而不是那么容易因為畫面好看而放棄原本解決問題的想法。
我們嘗試了不同的插畫風格做比較,也試了寫實攝影風格做討論。然后,各種嘗試都沒法生成小狗追車的情景,要不就是狗跑在車側面,要不就是車追著狗。
同學們有點茫然和氣餒,但后來醒悟了懂得變通,就讓Midjourney分別生成車和狗的畫面,然后自己去用Photoshop把車和狗合成…...我們不能聽天由命讓自己淪為AI的奴隸,而應該把它當工具駕馭它。我們手上應該持續擁有各類工具協助我們創作。
現在,畢業生入行就要具備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為只靠動手操作軟件的時代將一去不返。高校老師們也得改變教學方向。三、四年的大學教育不能讓年輕人只學會技術,成熟的思維和溝通能力加上大膽的想象力必須被培養,被激發。
AI的到來是個喜訊,因為科技給了我們一個機會去正視創意行業原本操作上的誤區。?
挑戰永遠隨著機會而來,這是一個真正考驗創意人員的時代,要是你缺乏思考、缺乏解決問題的精神、缺乏想象力和創造力,而一直只是躲在技術背后當個“假創意人”,現在AI毫不留情的要讓你遁形。
技術性的能力已逐漸被人工智能取代,只要認真反省,我們能把美指和設計師該有的價值釋放出來,讓他們成為科技背后不可或缺,有血有肉的人,因為只有人才有情感、有洞察能力、有同理心、懂什么叫開心什么叫痛。
創作用的是心。
去提升自己。多看世界一流的各類創作,關心天文地理時事動態,打破語言障礙像個海綿一般的吸收養分,鍛煉批判性思維,提升分析能力、觀察力和溝通能力,把解決問題作為每個設計項目的首要任務。
同行們,老師們和同學們,我們應該積極學用AI工具,更需要用自己破格的創新思維駕馭人工智能,作出更有魅力的作品。
別當自己的絆腳石,大家為尊嚴而戰。
備注:經過這次Midjourney的成功體驗后,WICKED將在往后的所有培訓中引導學員們利用AI工具來表現創意想法。
創意課程咨詢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3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