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燕耳創始人陳清華跨行做銀耳,6年將品牌做到中國銀耳新高度!
從無到有,從不懂到做成很多個行業領先,是什么讓一位金融投資人甘愿放棄賺快錢的機會,選擇踏踏實實做好銀耳實業?銀耳行業里幾乎沒有人不知道他,這位從45歲入行開始就一心撲在銀耳這件事上,被福建古田當地人笑稱為“最酷菇農”的人。他就是中國銀耳的新高度品牌“金燕耳”的創始人——陳清華。
金燕耳品牌創始人陳清華
因妻兒結緣銀耳,放棄金融投資人身份毅然跨行
對于陳清華來說,進入銀耳行業是一件偶然但正確的事情。2017年,作為私募基金管理人的陳清華5歲多的兒子患上了慢性支氣管炎,在中醫專家的建議下,尋找好品質的銀耳食療。有聽專家說“好銀耳對女性好”,他的太太也跟著食用了較長時間后,身體狀態和氣色得到了改善。妻兒受益于銀耳,讓陳清華第一次真切地了解到好銀耳的食養價值,也因此和“銀耳”結下了不解之緣。
在尋找好銀耳的過程中,陳清華發現市面上基本都是“菜品級”銀耳,很難找到中醫專家口中說的“膠多、膠質好、潤養效果佳”的好銀耳,幾經輾轉打聽才最終尋到。“銀耳有這么好的食養價值,但真正的好銀耳卻明珠蒙塵”,陳清華一直為此痛心不已,于是毅然決定從金融行業投身至處于低迷的銀耳行業。
好銀耳膠質
跨行業對任何人都無疑是一件需要極大勇氣的事情,這意味著要拋棄過往的一切榮光、突破自己的舒適圈、去挑戰一個巨大的未知,擺在45歲的陳清華面前就是這樣的取舍。在接觸銀耳并研究了解之后,陳清華心心念念的就是想要讓這樣的好銀耳被更多人吃到。他曾在一次采訪中提到,“那段時間,我每天看股票行情的時候都會浮現銀耳的事情,夜里也常常夢到銀耳。太太聽到我說夢話都在講銀耳。” 好在家人因為親身體驗過銀耳食療,非常支持他轉行做銀耳這份事業,這也給了陳清華莫大的鼓勵。
金燕耳品牌的創始人,堅持長期主義做銀耳
6年前,市面上普遍都是較難煮出膠、食養價值較低的普通銀耳,廣大消費者認為銀耳通常是拿來做菜或糖水的。歸根結底是因為大家沒有真的吃到過好銀耳,不知道真的好銀耳是什么樣的。
好品質的銀耳培植技術難度大,資金投入大而產量少,培植成本高、市場接受度低等諸多因素的限制無法推廣,而普遍市場上的銀耳只追求產量而不重視質量,真正的好銀耳難得一見。
金燕耳高山生態有機銀耳
為了讓好銀耳回歸,2017 年初陳清華投資數千萬元人民幣組建團隊打造銀耳培植、加工、銷售全產業鏈并創建“金燕耳”(KING TREMELLA)品牌。
最開始,擺在陳清華面前的難題很多,最關鍵的就是如何種出“好銀耳”。培植環境、水源、培植技術、經驗等都缺一不可,綜合考慮之后,他選擇在素有“銀耳之鄉”之稱的福建古田,在海拔千米的高山上著手建立銀耳基地,采用“有機培植”的方式種銀耳。
千米海拔的金燕耳銀耳培植基地
陳清華認為,銀耳是日常養生每天都要吃的,“健康安全”一定要放在首位。所以他要求銀耳培植的全程一定“不能打農藥”,這完全顛覆了傳統的銀耳培植方式,但陳清華對此很堅決。
因為銀耳極易受雜菌感染、長蟲,即使是當地很多有多年種植經驗的菇農們都覺得“不打農藥怎么能長成銀耳呢”。為此,陳清華請教了福建農科院的專家團隊,一起交流經驗和實踐總結,整理出了一套專業的方法,讓銀耳在不打農藥的情況下也能健康長大。
為殺除雜菌與蟲卵,銀耳的培養基是全部采用現代化工廠混合拌料,封裝后統一菌棒高溫蒸汽爐內;菇棚四周會及時用石灰殺菌防蟲;每個菇棚都有罩上黑色的紗帳,物理區隔菌蠅;同時,菇農會一天2-3次巡查菇棚銀耳情況,手工挑揀,一旦發現一朵銀耳染蟲,整筒銀耳都會丟掉。更重要的是,培植的水源是高山泉水,從高山上引至菇棚噴灑和澆灌,引流水渠也是遠離農田的;有機培植過程中最難的“防治蟲害”問題就這樣被解決了,事實再一次證明了陳清華是對的。
高山菇棚里生長的金燕耳銀耳
為了更好地保證消費者吃到的是好銀耳,也能吃得放心些,陳清華一早就想好了,要將所有環節把控和監管好,所以他著手一點點搭建起集“菌種培育、銀耳培植、生產加工、科研支持”于一體的銀耳產業鏈。畢竟如果要讓銀耳干品滿足“質量衛生過關、不添加、免洗、無需泡發燜制即食”,這樣的條件和技術要求是普通的工廠難以實現的。
除此之外,陳清華對品質有著更嚴苛的要求。金燕耳率先在行業里對銀耳干品執行超越國家標準的“企業標準”,對沙門氏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嚴格限制,并在原有的色澤、滋味氣味、狀態基礎上,增加了異物限定要求。同時,獲得了有機產品認證證書并通過SGS 526項安全檢測,農殘檢測合格、不添加,使消費者食用更安心。
SGS 526項安全檢測報告和有機產品認證證書
同時金燕耳與福建省農業科學院食用菌研究所、特色食用菌繁育與栽培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機構達成合作,運用現代科技的力量,優化菌種、標準化種植、創新加工,探索銀耳的更多可能性。
與福建農科院共建行業內第一家“銀耳產業研究院”
陳清華做銀耳的用心,體現在他永遠比別人想得更多、也做得更多。就這樣,6年來只做好銀耳這一件事,以高品質為根本,一步一個腳印穩扎穩打。金燕耳率先完成了銀耳產業鏈從0到1的搭建,為高品質銀耳的生產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如今,已形成集銀耳技術科研、產品研發、菌種生產、原料培育、加工生產、物流倉儲、市場運營的全產業鏈布局,真正地讓好銀耳進入了大家的視野,讓越來越多消費者吃到了好品質的金燕耳銀耳,也將金燕耳推向了“中國銀耳的新高度”。當然,這條路一定還可以走得更遠,金燕耳也想要去突破更多的高度,步履不停,使更多人了解到好銀耳的食養價值。
金燕耳榮登天貓榜單-銀耳熱銷榜
正如陳清華一直認為的那樣,“發心對了,事就對了”。6年時間里,即使曾看著身邊一些飽有熱情的伙伴們因為看不到效益,陸陸續續地離開這個行業,但他始終相信,這個行業有巨大的前景。因為好銀耳是有價值的,好的東西必定會有人看到它的價值。怎么能把“璞玉”丟掉呢,只需要用心打磨好,必將難掩其光華!
在經歷了重重難關之后,金燕耳從“最開始只有身邊人知道,到后來有300多萬人受益于好銀耳并認可銀耳食養”;金燕耳團隊從“最初的幾人壯大到400多人”,越來越多志同道合的人,為同樣的初心奔赴在正確的道路上,傳承著千年銀耳食養文化。
金燕耳文化牌
不管是做企業還是做產品都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得失,要想得更深更遠,堅持長期主義。銀耳食養亦是如此,養生本就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堅持吃好的銀耳,往往會給身體帶來意想不到的潤養和效果。
大家眼中的“最酷菇農”,助力鄉村振興、銀耳產業發展
如今,說到“金燕耳”當地菇農們都無比自豪。因為這代表著他們種出來的是非常好的銀耳。不僅是在古田本地乃至全國,也很難找到比這品質更好的了!
更重要的是,在銀耳培植產業端,金燕耳與福建省農科院的專家技術團隊一同推進古田康億達銀耳產業研究院的建設工作,為菇農們帶來了很多就業機會。并多次組織專家團隊深入古田縣,用科學手段幫助菇農解決技術問題,并制定了培植管理標準,進一步提升銀耳的品質和產量,帶領菇農增收致富,推動著鄉村振興。
金燕耳品牌的公司主體“福建古田康億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助力銀耳產業新升級,也因此獲評“2022鄉村產業振興典型案例”。“實業興邦”這句話真的不是說說而已,一個村莊、一個鄉鎮,甚至是一個行業,都在因為“做好銀耳”這一件事情發生著巨大的改變。
入選2022鄉村產業振興典型案例
陳清華如今也常常往返奔波在深圳和福建古田之間,每個月都會在古田待一段時間,有時一待就是十天半個月,也總能看見他奔波在各個高山菇棚間與菇農們打交道。凡是見過陳清華的人,很難想到他是個大企業的老板。在大家眼中,他就是“古田最酷菇農”,同時也是助力當地鄉村振興、發展現代農業的企業家。
相信未來,陳清華和金燕耳品牌也將繼續在“用心做好銀耳”的道路上砥礪前行,傳承千年銀耳食養文化,讓更多人吃到好銀耳。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