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美妝品牌,如何正確擁抱“聲量場”?
01
商品貨幣與社交貨幣
前段時間,微博之夜的刷屏,想必大家都有印象。
我之前也曾分析道,要論哪個平臺的官方活動IP,能動員如此多的名人、頂流,引發海量的用戶自發加入,并成為一個全民關注的事件,那就只有微博之夜了。
但若把視線拉到更長的時間段,距微博之夜已過半個月后,我看到了它帶來的持續的長尾效應。例如,前幾天我刷著微博,便看到#童瑤造型rcfa全球最佳紅毯#的熱搜。作為知名的明星造型評論網站,RCFA(Red Carpet Fashion Awards)會在全球網羅明星紅毯造型,并進行票選。在微博之夜,童瑤身著的Giambattista Valli 2022秋冬高定禮服,便被其評為“全球紅毯最佳著裝周冠”。
從一個新聞性事件,到明星工作室的回應,再到娛樂、綜藝和時尚等垂類KOL的微博點評,以及UGC內容的持續跟進,微博的這種“漣漪式傳播”,也是新聞事件成為社交話題熱點的典型路徑。
作為超級事件的“微博之夜”,除了在泛娛樂圈層,不斷制造出熱點話題外,也在時尚美妝領域,帶動明星穿搭妝容的話題傳播,讓時尚美妝類品牌在微博內容生態中,得到產品曝光和心智透傳。
我之前有一個觀點,即無論是商品轉化,還是心智沉淀,都需要發生在時間里,而承載時間的最好方式,就是內容。在微博之夜的語境中,我認為要加上一個后綴,即多樣化的、有價值的內容,能夠建立品牌與用戶的深度關系。
站在當下的節點來看,我覺得“深度關系”尤為重要。過往的品牌營銷圈,尤其是時尚美妝品類中,會信奉一個觀點,即在當下各個平臺,都能夠為品牌提供變現渠道,無論是社交電商還是直播帶貨,因而推導出,過往的營銷打法是不合時宜的,現在一個品牌能夠跳過品牌資產沉淀的繁瑣路徑,通過渠道紅利快速撬動一個規模體量。
但在所謂的機會窗口關閉后,你會發現,所謂的新渠道紅利,變成了大牌品牌勢能的集中變現。時尚美妝品類競爭激烈的節點,品牌資產的重要性愈發凸顯。它不同于傳統快消品的邏輯,靠著高效輪轉的動銷來取勝。時尚美妝行業本身,是服務于“非標”的需求,除了動銷效率和規模外,更需要不斷經營“品牌資產”,商品貨幣與社交貨幣同樣重要。
當“品牌資產”的邏輯重新回歸,我認為對微博的理解,也需要有所改變。而“微博之夜”便是理解微博生態價值的重要錨點。
02
找到影響力的事件場
對于時尚美妝類品牌而言,微博承擔著怎樣的角色?
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不妨來看4組數據(數據來源于QuestMobile、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2022年8月美妝行業聲量(美妝品牌相關內容提及次數)202萬,美妝行業互動量達3.13億;·以年度數據為考量,2021年微博“美妝”關鍵詞內容發布中,總博主數達4萬,總微博數達42.8萬,總轉評贊互動次數達1.34億;·2022年8月,六大新媒體平臺美妝行業內容聲量與互動量分布中,微博躋身TOP3;
·2022年第一季度,奢侈品行業社交聲量達361億,92%品牌已完成微博品牌號升級。
這些數據的背后,都指向了一個論點,即微博已成為“各大美妝品牌社交輿論場”、“奢侈品牌積累社交資產的重要陣地”。而不同于KOC式的種草傳播,微博平臺除了KOC貢獻內容外,更有豐富的、頂流的KOL生態,生產規模化的、專業的、有影響力的內容。
因此,若把品牌事件比作一個雪球,那微博就是那條又長又濕的斜坡,基于垂類頭部KOL和名人效應,能夠像滾雪球般帶來廣泛的聲量傳播。
這種傳播的質量和體量,正是時尚美妝品牌所需要的。因為,塑造“社交貨幣”的最好方式是事件,從新品發布到時裝走秀,都是將產品創意轉化為傳播事件。
基于微博生態,一次好的事件傳播,我將之概述為一個公式——“品牌影響力=產品力×品牌力×傳播力”。
產品力和品牌力是品牌經營的結果,而傳播力則是“資源杠桿”,它讓產品創意和品牌價值,深度觸達更廣泛的人群。
微博之夜是一次品牌事件場的集中引爆,它帶來的話題事件引爆,持續的長尾流量,以及話題聚合流量、內容價值帶動認知的效應,能夠加強品牌與用戶的連接,熱議話題、原生內容的因素疊加,加速社交增長。
回歸到微博之夜的整個傳播周期,我看到的是時尚美妝內容傳播的內容化、社交化和多樣化。
其一,是高定、美妝與明星影響力相結合,在微博平臺上擁有精準用戶及潛在消費群體;
微博之夜期間,共有35個明星造型、妝容相關話題登上微博熱搜榜,熱搜話題總閱讀量達49億,熱搜話題總討論達117.9萬。
對于時尚美妝品牌而言,傳播的“起手式”非常關鍵,需要“高舉高打”,在初期建立傳播勢能,才能在后續通過“動能轉換”,實現規模化觸達。而微博之夜的名人效應,以及妝造話題的獵奇性,能夠在初期確立傳播勢能。
其二,時尚媒體、頭部大V聚合在微博平臺,為用戶提供更專業的解讀和深度延展內容;
正如上文我所講的“漣漪式傳播”,在名人效應帶動傳播勢能后,需要有垂類KOL來接續傳播。在微博之夜妝造話題中,時尚大V和核心媒體@Fashion_Mok、@Regardez、@VOGUEplus和@MadameFigaro中文版,緊跟熱點分享紅毯造型、專業點評,并通過@明星的方式,放大名人效應。
這就是傳播的策略性,除了要有起手式,還需要通過時尚美妝大V、核心媒體,來鞏固延伸話題。每一次話題延伸,都在延續事件熱度。
其三,時尚行業資深從業者(化妝師、造型師、攝影師等)從幕后多維度展現高定內容,呈現時尚圈全貌;
延伸熱度之后,事件傳播需要進一步實現“內容加深”,即通過更為深度的內容,來強化品牌認知。在微博之夜中,時尚美妝大V聯動幕后工作者,從美妝方向話題(微博之夜明星妝)、高定時裝方向(把明星禮服研究明白),來深度解讀妝造背后的動機和故事。
正如數碼產品評測一樣,對于時尚美妝品牌而言,同樣需要深度評測內容,來呈現產品穿搭、上妝和體感等效果,它的復雜性不亞于解讀一款旗艦手機。而微博專業的垂類KOL能基于用戶互動,提煉不同的選題,滿足“窺私欲”的同時,還原明星妝造背后的產品利益點。
其四,時尚品牌認領并參與內容共建,讓微博平臺的時尚行業生態更加完整;
在微博之夜的傳播中,品牌需要即時響應關聯熱度,認領相關妝造產品系列,并可掛上落地頁面,來實現更深度的轉化。
這種借勢傳播的效果,不僅能傳遞品牌“明星同款”的優勢認知,也能夠在不同話題頁面中,被用戶多次、重復地觀看。這種內容不是廣告類的PUSH傳播,而是承載內容價值的PULL傳播,更能夠被用戶理解、接納。
最后,作為高奢類內容,站方組織話題并引導傳播,保證整個輿論場的正能量氛圍,營造良性的用戶及行業生態。
除了規模化觸達,“有利的輿論場”同樣是品牌傳播的核心訴求。在微博之夜相關的時尚美妝話題中,站方自主發起話題并組織內容,總閱讀量達2.2億,總討論量達9.5萬,并通過時裝、高定類話題(#今夜誰是時尚之王#、#今年禮服哪家強#)、美妝類話題(#教你化紅毯明星妝#、#微博之夜明星妝#),不斷產出原生解析內容,引導話題內容走向。
在生態學上有一個定義,叫作“多樣性紅利”。因為一個生態的穩定性,取決于物種多樣性,同樣一個平臺的價值,在于思維的多樣性,是善于從不同的視角、使用不同的方法,去放大事件傳播的影響。
這也是定位理論所強調的“飽和供給”,即若品牌不能借助規模化觸達用戶的媒介,反復地傳遞品牌核心訴求,就難以有效地建立認知,而微博無疑承擔著時尚美妝品牌“核心聲量場”的角色。
無論是事件引爆能力,還是對輿論場的有效引導,都切中了當下競爭激烈的時尚美妝品牌的剛需。
03
覆蓋面和縱深,是底層邏輯
理解了微博的價值定位,再深挖一步,即支撐價值點的底層邏輯,我概述為“覆蓋面+縱深”。
覆蓋面即廣度,微博擁有5億+活躍用戶生態流量,高效實現品牌聲量放大;在用戶結構上,覆蓋美妝、奢侈品主流消費、高質人群。
而在深度方面,微博打破了內容與興趣的界限,引發了持續破圈、不同角度的討論和共創。
這背后可延伸出爆品打造、口碑沉淀、認知深化的營銷陣地價值:
爆品打造:干貨內容蓄水,縮短品牌爆款路徑;
品牌可通過品牌預埋、熱點伴隨,利用微博熱搜、話題等工具,抓住用戶的注意力和情感。
口碑沉淀:正向輿論引導,品牌口碑裂變傳播;
通過內容挖掘、矩陣聯合等手段,提前構建品牌與微博內容生態的契合點和氛圍,通過社交資產、長期運營,利用微博品牌號等工具,沉淀用戶和內容,建立品牌與用戶的長期關系和口碑。
認知深化:垂域圈層深挖,破圈深化品牌認知。
從“熱點流量”到“品牌流量”,利用微博重定向、超粉等產品,多次觸達目標人群,用內容滲透圈層,用興趣促活用戶,實現從共識到共情的品牌資產升維。
我始終堅信一點,對于時尚美妝品類而言,品牌資產、私域資產愈發重要,因為競對總能以更高的流量成本,搶走你圈定的目標用戶,卻無法取代你的品牌資產,以及你持續經營的私域用戶資產。
總結
品牌是一群人的共識,它源于“優勢認知”的總和。也只有當品牌的本質是好的,所謂的時間復利,才能幫上忙。
在達成上述共識后,品牌同樣要學會在有資產沉淀的地方,不斷加注“資源杠桿”,而在越是去中心化的時代,品牌越需要一個能迅速、大面積影響TA的中心化平臺。
微博在廣度、縱深雙維度的影響力,能規模化地讓時尚美妝品牌,擁有從共識到共情的完整路徑。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