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路給b站回信,是提前策劃好的嗎?
2月15日,是2023年春運正式結束的日子。
在這天,@中國鐵路 專門帶著全國3285個鐵路站,以視頻的形式,給b站回了一封“信”。
這封回信讓b站和代理商始料未及,這竟然不是一次提前策劃的事件!
為何作為國營機構的中國鐵路,會主動給b站回信?為何b站能精準洞察社會議題、引發社會討論,甚至得到國家機構的主動回復?為何大批官媒央媒紛紛轉發跟進充當“自來水”?
大叔做個拆解。
今年春節前,b站發布了一個題為《第3286個站》視頻。
在視頻里,b站把自己也比做是一個“站”,向全國3285個站,寫了一封信:
希望3285個站,對那些今年春節回家的年輕人們,多給予一些理解和關愛,讓每個人都能順利到家。
大叔當時看到一個“段落”,瞬間淚奔。就是:
“途中孩子吵鬧,還請見諒,這可能是新手父母,三年來第一次帶孩子回老家”
對于一個5歲孩子的父親來說,這畫面太真實了。
在異地的父母,已經一年沒見孫子,雖然經常視頻,但明顯疏遠。
沒放開之前,父母就說“要隔離7天,別回來了”。
大家都陽了,父母又說“別回來了,怕孩子再感染。”
但我知道,父母心里是熱切盼著一家人能在春節團圓。
“今年特別想回家”
被壓抑的3年,終于在今年春節得以釋放。
3億年輕人的思鄉之情,充盈在全國3285個鐵路站。
b站的這條片子,在b站收獲了130萬播放量,4.1萬點贊,4000+彈幕。在官方微信視頻號的數據更好,收獲點贊10萬+,評論8000+,轉發8.3萬。
“這個視頻應該上今年春晚!很適合今年大多數人的狀況。”
“正好在火車上,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家里面很溫馨”
“從世界,奔向家!2023春節終于回家啦!”
“每一站,都是一個家鄉”
和這個視頻一起出圈的,還有很多鮮為人知的“站”,比如“一面坡站、三把火站、六個雞站”。
大叔看到,在b站彈幕和視頻號留言區,每個網友都在“自報”家門口的鐵路站,齊刷刷地!
本以為b站這波借勢,會和其他案例一樣,在春節前制造一波流量,就過去了。
沒想到的是,也就是文章開頭,在春運結束的當天,一個未在b站及代理商預期中的“教科書級別的互動”出現了:@中國鐵路 竟然主動回應,給b站回信了。
“來信收悉”
“每一個車站都是一個家鄉,每一張車票都是一份牽掛。”
“在3285個站里,火車司機、檢修工、接觸網工、養路工、上水工、信號工……在堅守崗位”
@中國鐵路 在回信里,逐一回應了b站,還順道把保障春運的人和故事,也做了交代。
大叔看到,不僅各地的鐵路站官方賬號主動轉發,包括新華社和央視新聞在內的不少黨媒央媒也都紛紛跟進,充當“自來水”。
這么一來一回,b站的春節傳播實現了更大范圍的出圈和長尾傳播效應,@中國鐵路 則通過官方回信這樣的內容和形式,收獲了更多年輕網友和權威媒體的認同和點贊。
大叔查了查資料發現,這應該是央企國企第一次公開回應一個來自民企的“廣告”,后無來者不好說,肯定是史無前例了。這對民營企業帶有“社會議題”的社會化傳播鏈路,有重要啟發!
你可能會問:
為什么中國鐵路 會主動給b站回信?
為什么b站總能精準洞察社會情緒、引發大眾討論?
如果你是大叔的老粉,你應該知道,大叔曾梳理過近些年的刷屏案例,有一個明顯趨勢:
從杜蕾斯的海報借勢耍小聰明,到網易系重視情緒和圈層的h5,再到b站總能在某些節點制造社會話題的品牌廣告和京東“自殺式物流”照片,我們看到了企業的社會化傳播已經從“抖機靈、玩創意”到“積極參與社會議題”的迭代。
以春節這個案例,大叔試著總結一下b站的這套品牌公關打法,具體拆解為3點:
1、節日營銷需要洞察圈層情緒。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企業的節日營銷就是借勢海報大賽,配上諧音梗的文案,相信你今年春節就見過不少吧,只不過傳播素材從海報升級成了視頻,但還是玩諧音梗。這樣的內容,說實話,基本是企業自嗨。
b站的做法是,洞察圈層情緒,再選擇最適合迸發圈層情緒的節點,去代表圈層發聲。從五四、到畢業季和教師節,再到跨年,被b站選中的“節日”,都被貼上了濃濃的b站標簽。
大叔認為,b站在今年春節實現出圈,甚至引起中國鐵路官方的主動回應,核心就是洞察到了存在年輕人心里“3年沒回家”“今年特別想回家”的圈層情緒,而3285個鐵路站就成為承載和展示這股情緒的最佳場景。
大叔曾經和b站的人聊過去年莫言在五四青年節的發聲,其實每一次引爆都來自b站對當下公眾情緒的深刻洞察。經歷過3年壓抑,即將面臨畢業的上萬年輕人太苦了,他們需要莫言用樸實的故事來重塑信心,這是《不被大風吹倒》的作用。
回到今年的春節,也是如此。
2、長尾傳播需要“新勢力”介入。
大叔經常講社會化傳播如何刷屏,但刷屏一定是短時間的集中爆發,沒有辦法實現長尾傳播。如何才能實現長尾呢?就要有新的勢力(利益相關者)介入。
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鐵路主動給b站回信,雖然有偶然因素,但也有其必然性。
其必然性在于:
b站是以給全國鐵路站寫信的形式,請他們照顧好回鄉心切的這屆年輕人們,這是b站作為全國第3286個站對其他“同行”的一次喊話。這種主動@中國鐵路 的手法,其實也是給后者一個展示“保障春運很辛勞”的機會。
如果第一封“信”的社會反響很好,“回信”的概率就會非常大,因為可以借勢。大叔覺得,這是典型的“雙贏”打法,對企業的長尾傳播或者刷屏持續,有很好的借鑒價值。
3、社會責任需要放入企業傳播中。
如何把企業社會責任以潤物無聲的方式放入企業傳播中,是所有公關部最頭疼的事。
現在很流行講esg,舊一點的說法是csr,企業需要承擔應負的社會責任。大部分的套路就是捐款捐物做貢獻,現在再加一個綠色環保,出一份報告,又硬又……
b站這個春節案例,就成功實現了潤物無聲的企業社會責任的“植入”。怎么說呢?b站作為年輕人的快樂“老家”,出于愛護平臺用戶的目的,給全國所有鐵路站寫信的邏輯才成立,這是一種典型的公眾敘事邏輯,最終收獲了出圈和長尾傳播。
反推這一結果背后,不僅有b站本身的平臺量級、品牌調性和用戶屬性的原因,也離不開《第3286個站》的幕后策劃方——群玉山。
大叔研究了這家公司,發現其過往案例中有不少類似議題的項目。比如和共青團中央、海瀾之家一同聯合創作微電影《撐天》獻禮二十大,收獲了一大波官媒和高校的自發互動;又比如為底妝品牌blank me|半分一策劃的《上海半分一》,邀請上海作為代言人,達到了品牌與城市的雙向賦能……
這些案例確實體現了群玉山對于為中國品牌塑造“社會公共角色”的堅持,也應證了該公司自己所說的“不斷探索國家機構與社會企業的統一戰線與雙向賦能模式”。
怎么解釋呢?我們經常提升商譽,具體怎么做呢?大叔認為,高級的做法是:
將商業品牌與社會核心價值觀敘事進行深度結合,讓商業品牌的資源及能量賦能社會核心價值觀敘事的同時,商業品牌的社會屬性也就被加強了,最后形成傳播上的互贏局面。
回到這個案例。b站給全國的鐵路站寫信,引發全網共鳴,再次強化了社會企業的標簽。隨著中國鐵路的意外回信,實現了b站和中國鐵路在春節這個節點上,聲量和美譽度的雙贏。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鐵路回應是個“意外結果”,但也是這輪策劃的目標。
綜上,如果非要一句話總結b站總能“制造”社會話題的公關打法,那就是:關注節點和與節點相關的圈層所存在的社會情緒,以社會核心價值觀一致的小切口敘事,來實現情緒共鳴和社會影響力。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