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消費漸長
數字營銷時代,以Z世代為代表的年輕消費群體成為市場追逐的熱點所在。抓住年輕人就是抓住未來,類似的論調屢見不鮮。論斷本身并無問題,但品牌如果沉浸在這些論調中,一味將目光投注在年輕人身上,則極大可能會錯失更具潛力的消費群體。
感知寒氣的年輕人
以Z世代為代表的年輕消費者,固然能為品牌發展注入動力,但隨時間推移,年輕人也會成為品牌隱憂所在。百億市值的泡泡瑪特,兩年不到市值便下跌9成;曾身為“茶飲第一股”的“奈雪の茶”,也在股價高點腰斬的壓力下,開啟品牌層面的舊貌換新顏,更名為“奈雪的茶”。
將這些品牌的慘淡境況歸結到年輕人身上,固然有失公允,但以年輕人為導向的商業模式,確實存在某種先天弊病。對有產品支撐的品牌而言,抓住年輕人只是開始,以年輕人需求撬動市場,繼而步入良性循環方是品牌的目標所在。如果品牌造血能力不足,產品不具備吸引消費者的獨特賣點,隨著新熱點出現和年輕消費者興趣轉移,品牌的敗局也就在預料之中。
外部環境的改變,同樣對年輕人消費模式造成了顯著而深刻的影響。年輕人儲蓄比例從2020年的20%上升到2021年的25%同時,消費降級也成為當代年輕人的重要身份標簽。外部環境帶來的計劃外開支不斷增加的同時,年輕人收入卻并沒有像早年一樣實現曲度增長,反而面臨失去工作的巨大不確定性,這些因素合力之下,年輕人的消費也變得更為謹慎、矜持。眾多光鮮亮麗、引領潮流的年輕人,如今也被迫加入搶菜、搶藥、乃至搶購體溫計的行列。
年輕人感受寒氣的同時,也將這份寒氣傳遞至商業鏈條的每個環節。用戶平均年齡不到23歲的B站,無疑是抓住年輕消費者的佼佼者,但無論是早年推出付費會員的舉動,還是近期在收費視頻上的嘗試,B站一直走在用戶流失與商業化的鋼絲繩上。以UP主“勾手老大爺鄧肯”為例,相較他近120萬的粉絲數量,首條付費視頻播放僅2.9萬,粉絲數量也在付費視頻發布后迎來暴跌。
沉默的中年人
雖然作為消費群體的年輕人,仍是品牌與市場的未來,但在此之前,品牌不妨將視角轉向更愿意也更有能力進行消費的群體,中年人或許就是這個答案本身。在此前廣發銀行聯合西南財大進行的調查中,中年人以絕對優勢登頂中國最富有群體。
雖然在傳統社會認知中,“家庭、事業雙重危機下的身心俱疲”仍是對中年人的刻板成見,但作為成長在市場經濟環境,并攫取到先行紅利的一代,當代中年人的財富積累和消費意愿都遠超傳統認知。
相比活躍在各個互聯網圈層中的年輕人,絕大多數中年人往往沒有網絡發聲的習慣,能用錢解決的,一般不過多溝通。而社交媒體的淡薄,也令中年人在相當程度消失在品牌的視野中。事實上,中年人不僅有著遠超年輕人的購買力,還有不輸年輕人的熱情,王心凌男孩的出現正是例子所在。當王心凌站在乘風破浪的舞臺上,立刻引發全網回憶跟跳,并帶動芒果股價逆勢走高,漲幅一度接近10%。與更愛計算性價比的年輕人相比,中年人對品牌往往有更高的忠誠,也更愿意為自己的信任支付更多的品牌溢價。
大懷舊時代
品牌宣傳降本增效的當下,基于中年人群的消費潛力,懷舊成為有效且經濟的選擇。僅僅依靠懷舊并不能打造絕對意義上的爆款,但也絕對不會讓品牌方和消費者失望。沒有人會永遠年輕,但每個人都會懷舊。網易嚴選推出《葫蘆兄弟》彩妝,好利來重現鮮花蛋糕,旺仔牛奶的李子明同學終于長大了,還推出了同系列續集。謝霆鋒再次擔當特步品牌代言人,立白重啟陳佩斯為品牌代言,無不讓觀眾夢回數十年前。究其根本,仍是中年人樂于接受懷舊牌。
相關統計報告預測,到2030年,我國青年人口將降至3.57億人,2050年將降至2.57億人。不同于中老年群體經歷過我國從低谷到飛躍的過程,這屆年輕人無論是出生還是成長,都處于相對優渥的社會環境中,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帶給他們的增量空間也在不斷減少。
無論從經濟增速、房價水平,還是從消費習慣、發展前景等因素來看,如今年輕人即使是努力工作,也很難在當下的大環境下獲得對生活質量的實質改善,未來感對他們而言非常稀薄。不只是年輕人進入陣痛期,品牌亦然,與年輕群體“同呼吸共命運”的眾多品牌,也在熱鬧的大潮退去后,陷入相當程度的尷尬境地。當潮水退去,沉穩殷實的中年人或許會成為當下品牌更為可靠的依賴和擔當。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