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要強”的蒙牛,拍出了你心底最柔軟的小情緒
問一個戳心的問題:今年,你回家過年嗎?
“過年”,是和親人們圍坐在一起包餃子,你笑我圍裙上沾了面粉,我笑你捏的餃子褶歪歪扭扭的溫馨、團圓;也是面對“七大姑八大姨”的圍攻時,些許的尷尬、無措........經歷了不平凡的三年之后,今年春節“倦鳥歸巢”的社會情緒尤為強烈:據交通運輸部初步分析研判,今年春運期間客流總量約為20.95億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99.5%,恢復到2019年同期的70.3%。
龐大的數字背后,是一個個鮮活的面孔,一段段真實的人生。
陪伴了一代代人成長、走進了一個個家庭的蒙牛,在今年CNY營銷中把目光投向了真實具體的人,基于對社會情緒的敏銳捕捉,深入的情感洞察,用一支名為《一起找回來》的新年賀歲TVC,把溫暖和力量注入了每個人的心間。
“沒什么能瞞得住你媽”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一句話涵蓋了中國人期待團聚的真切心情以及質樸表達。但如果在年尾失去了工作,還真有點害怕回家過年,害怕回應“最近在忙什么呢?”的寒暄。
莊曉蒙就是“失業大軍”中的一員,準確地說,不是她失去了工作,而是她工作的地方直接“沒了”。《一起找回來》以她為主角講述了一個怕媽媽擔心的女孩,在隱瞞自己的困境的過程中,引發的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的“奶在囧途”的故事。
仔細分析一下這條片子:片中沒有刻意強調,甚至有意弱化了“失業”“倒閉”的悲劇色彩,曉蒙工作的攝影工作室倒閉的信息,是通過一句“這是這家店的最后一批客人”隱晦傳達出來的。老板的無奈、曉蒙的茫然在畫面中都只是一閃而過,反而是那張溫馨幸福的全家福,占據了更多的版面。
這種“潤物細無聲”的表現手法,更貼近現實生活,更能戳中受眾內心深處最柔軟的地方,喚起強烈的共鳴。在TVC開篇的短短30幾秒內,就交代清楚了故事發生的背景,也刻畫出了很多人在過去幾年的真實生活寫照:當生活的重擔壓到肩膀上,我們大抵只能悲傷幾秒,幾秒之后,仍要繼續努力向前。
故事繼續展開,曉蒙呆呆地坐在車里,此時她內心最強烈的一句話是:“大過年的,這個秘密不能讓媽媽知道。”
在外漂泊的游子想必都懂得這種感受,也都知道“報喜不報憂”這輕飄飄的五個字,其實承擔著幾個失眠的夜,幾次無助的哭泣,和電話中強打精神的幾十句“我最近一切都挺好的。”媽媽擔心我們,是因為愛,我們碰到困難,想瞞著媽媽,也是因為愛。TVC通過這簡單的一句話,就將這種流轉的、動人的親情表現了出來。
而在下一秒,車窗外就出現了爸爸媽媽的笑臉。明面上看,這是劇情展開的需要,其實在畫面之外,也暗含著一句潛臺詞:“其實,沒什么能瞞住媽媽。”沒什么能瞞住愛你的人。
一箱牛奶引發的“囧途”
隨著劇情的繼續推進,曉蒙的爸爸看見曉蒙拿回來一箱牛奶,想到曉蒙小姨愛喝,就轉贈給了她。老一輩人傳達感情的方式,就是這么實在。但是他沒想到,牛奶里藏著曉蒙失去工作的“秘密”。大大咧咧的小姨,果然把這個消息擴散了出去。幾個電話之后,全家人都知道了這個消息,最后也不負眾望地傳到了曉蒙媽媽的耳朵里。
曉蒙那種無可奈何的感覺,相信很多年輕人都懂。每次過年回家,最怕的就是“七大姑八大姨”的盤問,因為知道自己的每一句回答,都將成為她們未來一段時間內的談資,在她們的小圈子里飛速傳播,讓自己在不熟悉的人面前“社死”。但是她們話里話外藏著的善意和關心,又讓人很難冷漠對待。
就像曉蒙試圖找回牛奶,阻斷“秘密”傳播的“囧途”中,小姨為她的圍巾縫上了好看的針織小花,表哥給她設計了新發型.......他們每個人都參與了“秘密”的傳播,都是讓曉蒙尷尬的“幕后推手”之一,但是他們同時也是愛曉蒙、關心曉蒙的人。
TVC以“尋奶之旅”為主線,通過曉蒙和親人的幾個互動小片段,把這種細膩、微妙的“親人之愛”準確地傳達了出來,為觀看TVC的受眾營造了極強的代入感。片中沒有刻意煽情,更多是以幽默、詼諧的方式表達,但卻能讓每個觀看的人都想起自己和親人之間的美好記憶。
而且,片中對于人物的刻畫也非常貼近生活,誰家沒有一個愛跳舞、愛唱歌、喜歡色彩繽紛的絲巾的長輩呢?誰家沒有幾個平時是混世小魔王,到了春節就“為紅包折腰”,變成乖巧小孩的人類幼崽呢?
特點鮮明的人物、優秀的群像刻畫,都讓受眾可以聯想到自己的生活,將TVC的情感關聯到自身,無形中也加強了和品牌的情感共鳴。
更值得一提的是,蒙牛的產品本來就是公認的年節送禮“硬通貨”,品牌將牛奶的“流轉之路”作為推動劇情發展的主線,不但不違和,還能進一步激發TVC受眾對產品的正面聯想。
當TVC的劇情進行到尾聲,品牌又將這種流轉進一步升華——蒙牛牛奶不止在不同的家庭中“空間上”流轉,也跨越了時間,在每個人的童年和成年時光中流轉:
曉蒙小時候,家里一度很窘迫,但是曉蒙媽媽還是省下錢來給曉蒙買牛奶,因為牛奶能強壯身體,補充營養,也因為孩子們都在喝牛奶,“不想讓曉蒙覺得自己比別的孩子差”。而當曉蒙長大后,雖然失去了工作,但還是會記得過年回家提一箱蒙牛牛奶,因為它是“有禮有面”的產品,是自己“一切都挺好”的證明。
另一方面,TVC的尾聲部分也和開篇劇情形成了呼應:曉蒙選擇把自己失業的消息告訴爸爸,瞞著媽媽。暗含的心理是覺得媽媽是柔弱的,需要保護的,但是通過媽媽的日記能看出,媽媽是一個“要強”的女人,在刻畫人物性格的過程中,也自然地提及了蒙牛“要強”的品牌精神。
彩蛋:春天會來嗎?會的!
除了主線劇情之外,TVC中還藏了一些值得關注的小細節。比如當大伯自由、快樂地駕駛著“狗拉雪橇”在草原中馳騁,喊出“所有困難難不倒我們”時,整個TVC的情感又從“親情之愛”上升到了“每個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戰勝困境的堅定信念”。這不但切中了當下的社會情緒,也正是蒙牛“要強”品牌精神的解讀之一。
而那一句令人動容的“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冬天就會過去,春天會回來!”不但收束了前面呈現的情感,也傳達出品牌對消費者的祝福,營造了一種“陪伴感”。
TVC結尾彩蛋中還出現了梅西的手寫信,梅西歷經坎坷最終圓夢的經歷和片中女主的經歷有所呼應,手寫信的出現是對TVC女主的激勵,也是對每一個觀看TVC的人的祝福。
12小時內全平臺播放量突破3700萬
《一起找回來》講親情,又不止講親情
蒙牛的這支新年賀歲TVC《一起找回來》,上線12小時內全平臺播放量就突破了3700萬,蒙牛乳業官方微博發布24小時后,單平臺播放量超過1423萬。許多用戶紛紛在視頻下留下了走心的評論,稱“這是我第一次這么認真看完一個廣告片”。這個成績別說是在讓人眼花繚亂的CNY大戰中,就算放在平時也相當亮眼。
《一起找回來》為什么這么能夠從CNY戰場上脫穎而出?縱觀整支TVC的創意策略,可以提煉出以下幾個亮點:
1、情感洞察全面化:除了洞察到每一個消費者個體的情感需求,蒙牛還精準地捕捉到了群體性的社會面情緒,過去的幾年很多人、很多企業都承擔著一定的壓力。蒙牛沒有在TVC中刻意地消解或者歌頌苦難,而是用溫和自然的方式,營造出了一種治愈感。TVC中傳達了安慰、鼓勵、祝福等多種正面情緒,像一只溫暖有力量的大手,溫柔地撫平積壓在每個人心底的疲憊,也傳達出品牌對消費者的高度重視和準確理解。
2、產品符號化:蒙牛準確地把握到了在年節送禮場景下,消費者對品牌旗下產品的認知。牛奶有“健康”“營養”的產品屬性,將牛奶作為禮品,寄予了送禮的一方“祝你新年身體健康”的美好祝愿。而且,蒙牛作為國民認知度高的頭部品牌,其產品是品質的代表,是“有禮有面”禮品的典型。此外,成立于1999年的蒙牛,已經陪伴了幾代人的成長,許多人小時候喝蒙牛,長大后也會給自己的孩子買蒙牛。這種代際傳承,讓蒙牛幾乎成了一個有時間力量的精神符號。
基于這些消費者洞察,蒙牛巧妙地在TVC中將產品進行了符號化表達,讓牛奶成為了跨越時間、空間,在人和人之間傳遞美好情感的紐帶,讓受眾在觀看TVC的過程中,自然地聯想到產品,促活銷量。
3、情感觸點多元化:很多TVC在表現“親情”題材時,經常會陷入人物形象臉譜化的“循環”:溫柔外向的母親、嚴厲內斂的父親、以及開篇時不懂事,但最后收獲成長的主人公,和最終闔家歡樂的大結局。
但是在《一起找回來》中,品牌埋設了非常多細膩、多元的情感觸點:驟然失去工作的迷茫,在外打拼的年輕人“報喜不報憂”的心情,讓人又愛又恨的“嘴碎”親戚;父母寧肯自己多吃點苦,也想讓孩子喝上牛奶的舐犢情深;還有“所有困難難不倒我們”的勇氣和信念......這之中既有宏大的時代情緒,又有每個人心中一閃而過的那些“小”感動。
這些情感觸點成為了有效的“抓手”,將消費者體會到的感動、治愈等積極正面的情緒關聯到品牌自身,成為品牌資產的一部分。蒙牛作為懂消費者、懂中國家庭的頭部品牌,把握住了消費者的“共性”和“個性”,在CNY這個重要的營銷節點成功突圍,將單次策略的成功轉化成了品牌的長期價值。
沖出CNY營銷的紅海,蒙牛靠的可不止是“鐵漢柔情”
對“團圓”“團聚”的注重,是流淌在我們中國人血液里的情感,每年春節時,這種情感會達到頂峰。也正因如此,很多品牌做春節營銷,都傾向于圍繞著親人、家庭,去打“溫情牌”。然而“見多識廣”的消費者明顯已經對此審美疲勞,營銷也要因時而變,才能真正觸達受眾心底。
總之,千篇一律的“闔家歡”已經越來越難打動消費者,別說讓人“淚目”了,讓人“注目”都做不到。蒙牛的TVC乍一看似乎也是“溫情牌”,但仔細研究一下,你就會發現蒙牛的CNY項目之所以能脫穎而出,絕對不止是靠“溫情”。
1、“要強”蒙牛的溫情一面
雖然從情感上講,蒙牛的這支TVC也是溫情向,但是蒙牛找到了一個獨特的角度,給主人公加了一個“失業”的設定,把時代“大”情緒和個人“小”情感巧妙地結合在了一起,用詼諧幽默的方式,傳達了層層遞進的細膩情感。在眾多CNY營銷中,顯得格外有誠意,且與眾不同。
而TVC整體的溫情氛圍,和蒙牛以往“天生要強”的形象,有反差,又有聯系——過去一年,蒙牛在體育營銷上收獲頗豐:2022年的女足奪冠、谷愛凌摘金奪銀;以及梅西奪杯,終成球王......蒙牛把握住了每一次機會,發揮體育IP的長效價值,在世界舞臺上展示了中國乳業“營養”更“要強”的形象。在CNY這個重要的營銷節點,蒙牛沒有執著于宏大敘事,而是展現出了“鐵漢”的溫情一面,也讓“要強”兩個字被賦予了更多元的含義:
“要強”,可以是每一個平凡的人,在碰到生活的磨難時,仍努力向前。
“要強”,可以是看似柔弱的媽媽,對孩子說的那句充滿安全感的“別害怕,媽媽在。”
......
這不但豐富了品牌的精神內核,也體現著蒙牛對消費者的洞察:他們可以是在城市打拼的年輕人,也可以是表面柔弱、實則要強的中國媽媽。而蒙牛能夠滿足不同消費者在產品上的需求,也能夠讀懂他們的情感需求。
2、愛整個人類,也愛每一個具體的人
蒙牛對社會面情感和個體情感的精準洞察,讓這支動人的TVC得以呈現,也切中了近期整體的營銷趨勢——不把消費者當成模糊的臉譜,而是關注每個人具體的生活。舉一個小例子,蒙牛今年CNY營銷項目的主題是“年在一起,為愛要強”,如果站在品牌的立場考慮,這句“宏大”的主題描述自然是曝光越多越好,但是蒙牛選擇站在消費者的角度考慮,將和每個具體的人更相關的“沒啥事能瞞住你媽”作為話題。
這一話題果然引發了網友的熱烈討論。許多人深受觸動,在話題下分享自己和親人的暖心故事,給這個寒冷的冬天增加了一些溫暖的力量。
3、高價值品牌的營銷“組合拳”
作為高價值品牌的代表,蒙牛一直在品牌融入度、和品牌信任度方面表現突出。而對于蒙牛這種集團化品牌來說,全鏈路營銷能力和品牌資產管理能力也不可或缺。借助這次CNY營銷的契機,蒙牛就“秀了一把肌肉”,展現出了強大的實力:
在為本次新年賀歲微電影《一起找回來》預熱時,蒙牛上線了子品牌主題的16張院線觀影海報,聯動旗下子品牌“落座觀影”。賀歲微電影上線后,蒙牛充分利用自己旗下強大的IP資源“炫富”——FIFA、巴黎圣日耳曼、迪士尼、環球影城、中國航天、中隊之隊等一眾全球頂級IP,繼續為整個營銷項目加碼造勢。微信小程序也上線了新春主題的活動。
而在線下,蒙牛特別設計了有34個省份標志性地標的限定視覺,聯動終端,推出城市限定款手提袋和張國立提筆“福”字新春福包。此外還特別設計了春節主題的包裝,同步聯動環球影城IP.....從線上到線下,從IP資源到代言人、子品牌,蒙牛將旗下的品牌資產進行了有效的搭建,實現了品牌力和銷售力的雙贏。
每年的CNY大戰總是精彩紛呈,今年,蒙牛沒有在內容形式上“內卷”,而是將重點放在情感洞察上,在別的品牌力求“搶眼”時,蒙牛選擇“暖心”。用一支出色的TVC,輔以全面的整合營銷動作,讓自己“溫暖有力量”的品牌形象扎根于消費者的心間。不管是“硬漢”的一面,還是“溫暖”的一面,都反映了蒙牛對消費者的重視,對情感的深入洞察。
就像不管你過年回不回家,我們都祝你,新年快樂。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3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