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年貨”走紅,背后是阿里和伊利的一個重要動作
天下網商 葉晨
編輯 王詩琪
近日,阿里巴巴集團與伊利集團啟動了新一期的“88減碳日”活動。雙方以“低碳啟新年,減碳盒伙人”為主題,一方面緊隨消費前沿,在傳統節慶期間大力推廣“零碳”系列牛奶產品,另一方面布局消費后端,以空瓶奶盒回收為抓手鼓勵消費者參與減碳實踐。
2022年8月,阿里巴巴與19家品牌集團正式發起了“減碳友好行動”,一方面探索新商業模式,做好企業自身減碳;另一方面主張發揮帶動效應,為全社會減碳做出貢獻。
此后,阿里巴巴又聯動這些品牌,推出了“88減碳日”,旨在集合雙方集團的品牌影響力,共同傳遞一個讓消費者易感知的減碳主張,打造全新的低碳消費專屬場景。
這次“88減碳日”活動也不例外——從在淘寶上購買“零碳”系列牛奶,到把奶盒空瓶交給菜鳥驛站的回收人員,再到在88碳賬戶積累積分、兌換禮品,阿里巴巴和伊利為人們帶來了便利的低碳消費選擇,讓更多人能夠在春節購物、日常處理垃圾的過程中實現隨手減碳。
“零碳奶”走紅,成年貨新選擇
農歷兔年將近,走親訪友少不了伴手禮。如今,牛奶不僅成為許多家庭的日常消費,也是最實在的年貨禮品之一。如今,隨著“低碳產品”越來越豐富,消費者一邊置辦年貨,一邊不知不覺就踐行了低碳環保理念。
結合春節消費高峰,此次“88減碳日”,伊利在淘寶平臺上線了多款“零碳產品”,讓年貨消費“減碳”。比如一箱金典A2β—酪蛋白有機純牛奶,在生產和供應環節內中和了約7.7KG碳排放量,約等于汽車行駛39公里的燃油燃燒碳排放量;而另一款熱門產品金典娟姍有機純牛奶,從原料獲取到產品生產運輸、使用和廢棄階段,都完成了溫室氣體“凈零”排放。
喝牛奶也能踐行低碳,是兔年的一項“新消費亮點”。為了實現這點,伊利對奶制品供應進行了全面升級——原料產自“種養一體化”生態循環有機牧場,加工是在以清潔能源驅動運轉的綠色工廠內進行;而在運輸方面,品牌也采用了大批量直達和建設冷鏈運輸基地的方式,盡可能減少運輸里程和碳排放。
除了牛奶之外,伊利的多款乳制品也實現了低碳生產、低碳運輸、低碳供應——比如品牌旗下的一款冰淇淋,每一箱產品的生產、運輸減排約9.7KG二氧化碳;金領冠塞納牧有機奶粉每聽能減少約8.8KG碳排放。
乳業的消費正在升級,人們的關注點正從天天喝奶,向天天喝“好”奶轉變。伊利關注的不光是牛奶的品質,更對自己提出了優化生產與供給的新要求,在社會面帶頭減碳。
而另一邊,“88減碳日”活動與阿里巴巴平臺則為品牌打造了一個場景——在春節檔的年貨季內,多款“零碳奶”成為消費新選擇,也可以讓更多人看到企業帶頭減碳的背后努力,呼吁和鼓勵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參與其中。
空奶盒變形記,用“回收”加持低碳消費
此次“88減碳日”期間,消費者購買伊利的低碳商品,可獲贈用廢棄紙箱循環再造的“地球環保本”。未來,伊利和阿里旗下的天貓、88碳賬戶、菜鳥等將持續為消費者提供這種特制的“地球本”,以感謝消費者身體力行地為地球減負。
除了“地球本”,空奶盒的用途還有許多。最近,一則視頻走紅多個社交媒體平臺:卡塔爾世界杯結束后不久,伊利給新疆地區學校一群熱愛足球的孩子們送出了1000個足球。拿到新年禮物,孩子們興奮地在村里踢起了比賽。他們后來才知道,這些嶄新的足球,居然是用回收的牛奶盒制作成的。
中國奶業協會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人均乳制品消費量折合生鮮乳為42.3千克,相較10年前已增長36.3%。消費需求的增長帶來了中國乳業的快速發展,但作為消費的后端,奶制品包裝的回收卻較少被公眾所關注。
放眼國際,可利用垃圾的回收普及,也是一項道阻且長的工作:日本推行垃圾回收用了30年,德國在分類回收領域更是走過上百年;與這些國家對比,中國還屬于起步階段,人們對回收利用的認知還不夠高。
隨著中國乳業消費快速增長,廢棄的奶盒、奶瓶數量也在暴漲。針對此,阿里巴巴和伊利特別制作了一支科普視頻,讓人們發現,廢棄空奶盒回收后不僅可以做足球,還可以做作業本,甚至可以做成桌椅、教材,進一步提高消費者對回收的認知,讓更多人了解“舉手之勞”也是減碳的重要一步。
不過,這個提倡也面臨一些挑戰,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觸達的問題:奶盒回收沒有專門渠道。如何讓人們更方便、更愿意參加奶盒回收呢?
“88減碳日”活動中,伊利和阿里巴巴決定“化繁為簡”——人們將飲用完的伊利牛奶空盒收集后,直接放進菜鳥驛站內的回收箱,掃碼后關聯菜鳥賬戶,就能得到相應的綠色能量積分,同時獲得諸如禮品、優惠券等實實在在的激勵。另外,在部分菜鳥網店,阿里巴巴還針對此次“88減碳日”推出了奶盒兌換雞蛋等活動,既方便了用戶參與,也通過廣泛布點鼓勵更多人養成回收習慣。
空瓶奶盒回收計劃的實現,得益于阿里巴巴旗下菜鳥所提供的數字化回收全鏈路能力。此前,伊利與菜鳥簽署綠色戰略合作協議,打造了“全鏈路減碳數字化系統”。其中一項重點工作,就是共同建立舊包裝的綠色回收新鏈路,覆蓋了人群參與、轉運和清點、回收再造、預測建模的整個環節,解決消費者的回收觸達難題。
在這套減碳系統的助力下,品牌商家可以低成本踐行、推廣低碳消費。
集合生態力量,讓“減碳”觸手可得
新實踐,也是新抓手——每一次“88減碳日”,都是阿里巴巴對自身生態的技術能力、服務能力的一次綜合訓練。
在品牌普遍關注的客群互動方面,基于多平臺打通運營和服務的“88碳賬戶”已然成為消費者接觸“88減碳日”系列活動的核心入口之一。當前的“88碳賬戶”使用“1+N”母子賬戶形式,接入天貓、菜鳥、閑魚、餓了么等app的碳積分,可以在吃、穿、用等多元場景中找到低碳消費的觸點,并且通過獎勵機制引導消費者參與其中。
與此同時,本次“88減碳日”的相關主題活動也全面在天貓、88碳賬戶、天貓超市、菜鳥綠色家園、菜鳥驛站等業務頻道上線,正值年貨節的節點,是消費者購買乳品的旺季,集中向消費者傳遞減碳心智、提供低碳消費選擇。
而在消費后端,阿里巴巴和伊利也在拓展踐行減碳的空間。如運輸環節方面,伊利牛奶的貨運物流進入了菜鳥的綠色供應鏈體系,并采用菜鳥綠色供應鏈推出的電子面單、原箱發貨等七件套,僅在原箱發貨環節,一個包裹就可減碳358g;此外,阿里巴巴也通過數字化能力幫助企業去做回收的統計,在終端回收環節幫助品牌商家節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并形成實際可看、可感、可用的數據,更好地用于各方企業在ESG(環保、社會責任、公司治理)方面開展合作的未來。
從這個意義上看,“88減碳日”不光是一項環保事業,更是阿里巴巴和眾多消費品企業堅持“利他”主義的一項長遠性工作。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