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YNALINK 海外智能家居品牌如何利用心智定位打造國際化品牌形象?
“找到用戶心智空缺,打造「連接」世界的智能家居品牌”| 子博觀點
01 DYNALINK:ASKEY 布局智能家居領域的重要一步
亞旭科技 ASKEY 是一家已有 21 年歷史的臺資網絡通訊設備制造商,2006 年 3 月其并入華碩集團成為其全資子公司,共同開拓國際網通市場。公司圍繞“構建未來智慧生活”的戰略目標,瞄準歐美市場推出了智能家居品牌 DYNALINK 。
DYNALINK 承載著母公司 ASKEY 在“家居物聯網”上的戰略布局,依托 ASKEY 已有的通訊設備制造技術和生產能力打造“物聯網”和“智能化產品”,進行 5G 技術的應用落地,這也是 ASKEY 面向未來探索的重要一步。
去年三月,ASKEY 的業務負責人聯系我們,向我們說明了一個特殊情況——DYNALINK 旗下一款重磅產品計劃于七月在海外市場上線發布,但當時品牌除了一個名稱以外,品牌策略、定位、LOGO 及 VI 系統、產品包裝等基礎配置都不具備。而這對于面向歐美市場的高端產品來說,無疑是至關重要的。
經過溝通我們就本項目需要解決的問題達成了共識:
第一,如何利用 ASKEY 現有的資源優勢,通過品牌建設讓 DYNALINK 占領市場,形成良好的傳播?
第二,如何優化產品的外形及用戶端的交互體驗?
02 品牌定位:搶占「高性價比」的用戶心智
心智,是定位的終極戰場。
人們通常對于品類的第一品牌印象深刻,即使第二個品牌也很難被記得,就像我們提到世界第一高峰的名字,就會脫口而出“珠穆朗瑪峰”,但是第二高峰卻很難有人能夠說出來。
首先,通過對智能家居行業調研我們得出了國內、外市場短期及長期的發展趨勢和特征。我們發現國內市場處于啟動期,而海外智能家居處在高速發展的前期。海外市場格局已見雛形,競爭日趨激烈,但市場格局尚不穩定,無論是智能單品還是生態系統依然有大量的機會。另外,就目前的用戶認知而言,智能家居仍然呈現出產品布局碎片化、品牌認知度有限、口碑品牌稀缺且離散的狀態。總體來說,還未出現一個在用戶心智中能代表“未來智能家庭生活”的品牌。
第二,結合行業調研我們對行業競爭格局進行了深入分析,分析競品品牌的心智占位,為找到用戶心智的空缺做好鋪墊。
第三,找到用戶心智中的空缺,利用大單品戰略打造國際化全新品牌。定位就是要解決我是誰?我有什么核心能力?我與競品有什么不同?
使用品牌定位光譜圍繞用戶的使用場景梳理品牌定位
從用戶的使用場景中找到真實痛點
最終,我們找到 DYNALINK 品牌的心智定位:Dynalink=「高性價比」的智能家居品牌。
第四,我們以“連接、伙伴、家庭”為關鍵詞,以“Link What You Like”為 Slogan,建立了完整的品牌屋,明確了 DYNALINK 品牌發展方向。
03 品牌視覺:通過「連接」符號打造國際化品牌形象
在視覺設計上,我們提取品牌視覺調性關鍵詞,其中核心突出「連接」的概念。
品牌標志為純文字標志,首字母“D”進行圖形化設計,將字母分割為兩部分,寓意品牌作為連接用戶及產品之間的橋梁,同時也是值得信賴的科技伙伴。
品牌 VI 設計通過基本標志、品牌色、圖形以及圖像排版風格,保持 DYNALINK 的品牌視覺識別統一性,傳遞出強有力的品牌信息。
根據具體的使用場景去優化產品及包裝設計,其中電視盒子產品分為 4K 版和 PRO 版,因為功能配置不同,所以在包裝上通過不同的品牌顏色來區分。
04 產品力+品牌力+營銷力助力 DYNALINK 成為品類第一
“這次選的供應商非常好!今天我也呈現給 CEO 看過,非常好!” 這是來自亞旭科技的客戶給項目團隊的反饋。同時我們也看到了來自 Amazon 買家的真實反饋:
通過品牌定位、品牌理念、品牌標語和品牌故事,并基于此完成整體的品牌視覺系統設計,包括 VI 手冊、LOGO 演繹動畫和系列產品包裝,我們幫助客戶完成了 DYNALINK 品牌的打造和產品外形的升級,助力新產品上市、國際市場的開拓和品牌高端化的轉型。同時,在智能家居領域圍繞“伙伴”與“家庭”進行的差異化定位,將 DYNALINK 打造成用戶心智中的家庭智能領域的“品類第一”。這個項目也在今年的 IAI 中獲得了優秀設計獎。
| 項目團隊 Project Team
品牌顧問: 葉曉萌
設計總監: 劉承音
項目經理: 彭連旭
設計團隊: 白斌、陳友隆、牛作東
案例呈現: 李航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