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音樂,皆為“熱愛”,屬于騰訊音樂娛樂集團雇主品牌人的“熱愛”
作為國內音樂娛樂行業的領航者,騰訊音樂娛樂集團(TME)一直堅持把“熱愛”作為雇主價值主張的核心定位,為何他們會用“熱愛”這個詞來詮釋TME的雇主品牌內核?而誰又在延續這份“熱愛”?
走入騰訊音樂的世界,我們希望能把這里打造成一個充滿激情的音樂宇宙,在這里,共同去發現音樂世界的無限可能,共同燃起內心關于音樂的熱愛。
在TME和它的雇主品牌理念中, 瞄準了人與音樂的互通關系,不斷拓展著由“熱愛”主導的全領域創造,聆聽,了解“鮮活”音樂的無限可能,諸多IP,平臺,內容,服務,真正讓每一位音樂愛好者與音樂獲得聽,看,唱,表演和社交的互動溝通。
“談聊”構成 ///
# TME的雇主品牌
# TME多元IP發展
# 雇主品牌的未來
#“新代”雇主品牌人
音樂能夠撫慰一切,音樂激蕩我們的熱情,如果說工作除了讓我們獲取薪酬外還有什么能讓我們日復一日的堅持,那必然是“熱愛”。
在TME對外的雇主品牌傳播內容中,好像一直在直接或間接的去表達公司在保持“熱愛”基因的鮮活,我們很好奇,這會是怎樣的感覺?好奇心之下,讓我們對TME雇主品牌負責人李宇航進行一場線上采訪,從TME的雇主品牌核心、企業多元IP的發展、雇主品牌的未來等開啟了一小時的“談聊”。也讓我們捕捉到一位Z時代“雇主品牌人”的“新代”思維。
李宇航
青春90后,騰訊音樂娛樂集團(TME)雇主品牌人。
Q Eleven Lu
在TME的雇主品牌體系框架內,企業崇尚的“熱愛”有哪些凸顯其自身優勢、文化、理念等維度?
A 李宇航
在雇主品牌標準的梳理模型中,“熱愛”從哪里出發,我們覺得基本來源于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企業對外的“品牌形象”,這在雇主品牌組成框架里應占重要的部分。
從TME成立至今,我們始終追尋和強調“TME對音樂行業的執著深耕,讓每一個音樂從業者能夠不負熱愛”。我們希望每一位和音樂相關的逐夢者,能通過我們的平臺,感受著自己對“音樂的熱愛”得以發光發熱,讓好聲音得以被聽見,讓好作品得以被看見。對千萬音樂用戶而言,因TME所創造的“熱愛”,聚集在這個“星球”,這里是可以滿足他們對音樂的無限需求和憧憬。所以,“熱愛”的基點,讓我們始終追逐! 第二部分,來自于外部潛在候選人對一家企業的價值實現訴求。
雖然隨著社會的多元化發展,候選人對一家雇主的訴求呈現出更多元的變化趨勢,但是結合近三年外部專業機構的調研和我們自己發起的調研數據顯示,尋求一個具有創造力的有激情的工作仍然穩居top3,無論是對于校園的大學生,還是對于有一定工作經驗的“職場人”,都在盡力尋求一種內心的自洽:在“躺平”和“激情”之間的自洽。我們認為,這也是一種“熱愛”,對工作內容本身的“熱愛”。 第三部分,是來自于企業內部員工的文化認可。
我們一直強調,人才是TME發展最核心的構成。我們通過內部Q12調研及組織文化調研發現,在“激情”這一項中,大家的認可度是最高的,很多同事都積極反饋表達了現在自己從事的工作本身是他們所“熱愛”的,甚至我們同事,本身就是歌手、音樂制作人。而這其中,還包括很多做技術做算法的童鞋,這在很多互聯網公司,是做不到的。在TME足夠聚焦和凝練的業務體系中,所有圍繞“音樂”去拓展和衍生出的生態產業,會隨之形成整個音樂產業的未來趨勢。所以, TME的員工會發現他在這工作,就是因為自己對音樂的熱愛,所牽引的。
比如,TME的“天琴實驗室”技術團隊,他們還組建了一個“不靠譜”樂隊,都是TME雇主品牌中,推崇的“熱愛”的體現,員工的激發和激情貫穿始終。
Q Eleven Lu
在觀看TME雇主品牌的系列作品里,有哪些創新部分?如何不斷提煉?
A 李宇航
如果把視線聚焦在這兩年,會發現雇主品牌在場景傳播這個層面上,其實非常“內卷”,需要我們不斷找尋“新穎”的傳播方式。但,反之也是一個能讓優秀作品出圈的最佳時機。
不斷去做深度洞察,了解用戶的痛點,選擇合適的場景,進行內容營銷,在我看來,這是現在這個階段,做雇主品牌傳播很成熟且有效的鏈路。
當然也是基于一個雇主品牌人深厚的專業能力來做背書的,這其中起碼需要有對品牌技能的專業積累,也需要對公司內部多模塊的橫向把控,更需要在雇主品牌體系化構建上有一定的經驗,從我角度來看,這個專業能力起碼需要5年以上的磨練。 此外,外界對“雇主品牌”的理解,我覺得很多人會限制在企業每年的“招聘”熱勢上,那么這樣的“傳播”,在雇主品牌的整體建設中,就會顯得“點狀”而不全面,以至于了解企業的用戶,對其雇主品牌的記憶是零散的,缺乏一個長期和持續輸出的品牌概念。這樣的雇主品牌發展趨勢,加之“內卷”化的時代碾壓,會變得更加毫無意義。 在TME雇主品牌的創新實踐里,一直堅持長線的品牌理念,同時也堅持根據不同的細分人群,進行差異化的場景內容IP運營。
例如TME嗶嗶機, 是我們依托于QQ音樂本身的流量優勢所發散的一個播客節目。
制作前,我們參考QQ音樂播客板塊主要的活躍人群分布,規劃出針對頭部高校大學生和年齡在30-40歲左右的白領人士,他們各自對“社會熱點關注”、“獲取情感共鳴”等需求,在不同時間節點豐富我們的策劃維度。如面試、求職、職場焦慮、社會行業內卷等,這就是基于“傳播”維度,細分的品牌化內容運營。 在另一個IP欄目——TME樂談,其內容多數是長篇,用條漫的方式講述真實的TME工作或生活狀態。
而喜歡這個欄目的人也多為其自身對TME本身、對音樂本身有著強大的愛好和情感粘連的人群。在這里,他們會想靜下心來聽我們分享TME內部的真實故事,從工作到生活,讓藏在TME里的年輕、情感得以強烈輸出。 針對我們的內容版塊業務,我們也嘗試做一些長線的內容IP,去年年底推出了“舞臺的平方”系列紀錄片。
這個欄目里通過跟蹤記錄騰訊音樂人的真實音樂生活,加上他們一些對音樂的獨特表達,從中軟植入了一些簡短的有關TME的片段,在這種互動和潛移默化的交互中,TME雇主品牌所表現的對音樂的獨特情懷和傳播,讓外界更容易觸達。圖 / 品牌提供
Q Eleven Lu
作為雇主品牌人,從去年到2022年,工作有哪些突破?
A 李宇航
從去年下半年到2022年,我們的工作重點逐漸從服務于TME招聘,建立企業頂層雇主品牌形象,轉向于和業務部門進行強聯動,打造技術品牌和聚焦于某個業務的雇主品牌吸引力。
從2021年下半年至今,我們持續推出了一檔名叫《TME研究所》的技術科普短視頻IP欄目,通過有趣,通俗易懂的科普短視頻來講述TME一個又一個黑科技,同時將音樂和技術做結合, 讓更多不了解TME強大技術的人,能對這塊內容有更深認知,以此吸引更多的技術強人的加入。圖 / 品牌提供
另一方面,是企業內部跨部門聯動,來為TME雇主品牌做更大方向和更深層面的合作。
比如,TME4月初與中國冬奧四金得主王濛,在QQ音樂平臺合作發布的一首新單曲《我的眼睛就是尺》,她表達的“在自己熱愛的領域堅持,閃閃發光”的理念和我們雇主品牌的要表達的“熱愛”有很強的品牌關聯,因此我們將這首歌作為今年TME2022暑期實習生招聘的主題曲,同時王濛本人也為本次招聘錄制ID內容,為TME2022實習生招聘提供更多品牌聲量!圖 / 品牌提供
Q Eleven Lu你覺得雇主品牌的未來是什么?
A 李宇航
在我看來,雇主品牌的未來應該是向“品牌中臺”方向發展,這個品牌中臺由三部分構成:內容中臺/設計中臺/媒體中臺。
要通過中臺解決兩個層面上的問題: 一,為HR體系提供品牌高質高效傳播服務,降低運營成本;為文化、培訓、招聘、薪酬、績效考核等等,甚至是BP方面的管理動作,提供品牌支持。
二,由品牌中臺,集中解決從集團到各業務線品牌概念與能力的不統一的矛盾。
隨著企業業務體系不斷更新,版圖不斷擴大,各業務都有雇主品牌表達的訴求,但往往并不具備獨立營運的能力,那么“中臺”的運作,就應該由集團層面專業雇主品牌團隊,自上至下去為各業務線獨特的雇主品牌分支提供品牌動作,確保它既服務于集團品牌,同時也能保持其自身雇主品牌得以顯化。
Q Eleven Lu你加入“雇主品牌人”的契機是什么?
A 李宇航我本身是學習人力資源專業的背景。大學畢業時,正好是國內地產行業大熱的趨勢,剛畢業的我在央企一家地產公司做品牌策劃,但企業的文化氛圍并不適合我。
所以在工作了一年之后,機緣巧合下讓我遇到了一個進入騰訊的機會,搭配我的專業學歷和品牌基礎,就踏入了“雇主品牌人”的職場之路。 在近兩年的職業趨勢下,隨著跨行進入雇主品牌人角色的人越來越多,我覺得“雇主品牌人”,不僅是運營一個或幾個自媒體,又或是單純的做些內容的策劃,而是需要我們具備多個專業能力。
如過硬的品牌內容運營能力,全局化的診斷及構建能力,對業務的理解及賦能能力,這些都是雇主品牌人必須擁有的多元“特性”!
圖 / 受訪人提供
“雇主品牌人”的角色,讓我樂在其中,也聯動著我的工作和生活,讓我會去為此而探索,學習和實踐。職業成了我很好的“朋友”。
通過在不同類型的平臺觀察學習內容動態、創新思維等,會給我的工作帶來不同的新捕捉。
在提升自身品牌化思維能力方面,我喜歡看一些專業的數據書籍和網站,如《定位》、華與華的《超級符號就是超級創意》,數英網等,Behance,新片場/TVCBOOK等等,幫助自己提升在創意,企業場景傳播等方面的的綜合技能,也會看一些野生作家寫的小說,故事集等,學學別人是怎么講故事的,然后聯動實踐加注到自己的“作品”上,好的作品才能成為每個“雇主品牌人”的獨特標簽。
圖 / 受訪人提供
“始于熱愛,忠于熱愛”,在TME,讓我們感受這份強烈的“熱愛”,貫穿于企業的內核與外在,創造無限的音樂“通感”。
這是我們首期“雇主品牌人”的談聊內容上線,敬請關注后續更多精彩人物和雇主品牌內容的分享,也歡迎隨時互動或郵件給我們eleven.lu@ebwings.com。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