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深度運營指南(下) | 9大爆款小程序場景案例
在(上)篇中我們提到,小程序目前已經滲入到游戲、網絡購物、工具、出行服務、生活服務等各個領域,并且呈現出多種形態。
下面精選出9大小程序應用場景,看看這些爆款小程序是如何實現用戶的快速積累的。
NO.1 內容資訊類
訂閱號允許每天發送1次消息,服務號允許每月發送4次消息,發送次數限制了公眾號的內容運營。
小程序就不一樣了,它可以實現無限量內容的更新發布。
目前一些傳統媒體及自媒體即開發了此種內容分享類小程序,來迎合大眾的移動化和碎片化閱讀習慣。
“新華社微閱讀”是新華社的新聞類微信小程序,它就是利用小程序即用即走的特點,在碎片化時間里抓取用戶閱讀的最佳時機。
與傳統內容呈現方式不同,新聞內容以視聽性的圖片、視頻、語音為主,增加留言、記者榜單等提升互動的功能。
到去年8月底,這一小程序的用戶數就已經突破200萬,日均活躍用戶量達到5萬左右。
“城會玩”的新華社今年3月又推出了一款時事新聞類答題小程序—— “新華社答題”。
進入小程序后,用戶可以選擇「挑戰好友」、「沖頂排位賽」、「搖一搖開始玩」三種方式中的任一模式,分別以邀請微信好友或系統隨機匹配在線對手的方式,進行答題競賽。
新華社是如何實現其小程序的爆紅的?
除了其本身自帶的權威性和龐大的受眾基礎,在小程序建立之初,新華社就利用其全媒體矩陣,如客戶端、訂閱號、微博等各類傳播渠道,為“新華社微悅讀”提供了強大的推廣陣容,為小程序導流受眾。
NO.2 電商購物類
電商小程序自帶微信9億月活躍用戶和社交基因,且自主開發空間多,無疑使其成為電商變現方式中的“香餑餑”。
無論是京東這樣的超級電商平臺,“拼多多”、“連咖啡”這類新起之秀,還是小眾的自媒體電商,都在依托微信生態圈和小程序的社交裂變屬性發力小程序電商。
小程序+APP+公眾號模式的“拼多多”,是實實在在的社交電商,其主要裂變模式就是“拼團”。
通過“拼團”,以更低價的方式“引誘”用戶主動轉發分享給微信好友、微信群。這種模式契合微信平臺熟人社交圈的特性,轉化率和成單率都極高。
拼多多小程序有哪些裂變方法呢?
相比電商傳統的引流模式,拼多多的社交裂變門檻低、簡單有趣,玩法更多樣。
第一種,現金紅包。“助力領現金”、“開寶箱領錢”,都是只要邀請好友就可以解鎖,獲得一定金額的現金紅包;
第二種,超低價買貨。“一分錢抽獎”、“砍價免費拿”,用戶可分享給微信好友、微信群一起完成拼團或砍價,參與的人越多價格越低。
這兩種方式都為拼多多帶來源源不斷的流量。
電商小程序是目前快速實現流量變現的方式之一。從品牌商家、網紅到各類自媒體創業,通過引流到小程序,在微信生態內完成推廣、獲客、支付、成單及客戶服務等一系列流程,形成完整的銷售閉環。
NO.3 知識付費類
虛擬產品或服務該如何變現呢?
在小程序誕生前,我們購買知識付費產品基本都是通過公眾號的方式進行,轉化過程曲折,顧客體驗不佳。
(知乎與得到)
小程序的到來解決了知識付費中的難題。
只要在公眾號綁定小程序,就可以在推文中插入知識付費產品的小程序卡片,用戶可以直接點擊后完成購買。
相對于下載APP,小程序內置在微信里,不占空間且即用即走,非常方便。一旦用戶形成自主的小程序購買習慣,下單率和重復購買率將很高。
分銷。還記得被刷屏的網易云課堂的“開年運營大課”嗎? 一夜之間10萬人付費。分銷策略即是其原因之一。小程序更有利于實現知識付費產品的分銷。
NO.4 預約咨詢類
小程序同樣更方便地滿足了群眾對健康資訊、問診就醫、預約咨詢的需要。許多醫療健康類小程序借此機會紛紛推出。
比如醫療健康在線問診咨詢小程序“春雨醫生”、“丁香醫生”、“春好大夫”等等。
在“丁香醫生”小程序中,可以問醫生、查醫院、搜疾病,也可閱讀健康科普知識、醫師講堂內容,甚至可以付費后直接在線語音或發信息向醫生咨詢及問診。
NO.5 小游戲類
Google推出的人工猜畫小游戲“猜畫小歌”火了,小伙伴們紛紛在朋友圈曬出了自己的涂鴉。不管你畫出了多少,“神經網絡”又是否正確識別,我們都與AI來了一次親密的接觸。
答題小程序也一度成為小程序行業的風口。從知識問答競猜類游戲如“頭腦王者”、“成語猜猜看”,到“百萬黃金屋”、“沖頂大會”、 “百萬英雄”、“芝士超人”等直播答題小程序,益智問答類小游戲以獎金或獎品的方式吸引用戶參與,非常適合具有某一方面知識性、資訊類資源的企業、媒體或自媒體開展內容營銷及社交互動活動。
從2018年4月4日小游戲正式對第三方開放,目前游戲已經躍居到小程序行業的第一大品類,小游戲數量已經超過了2000款,甚至誕生了多個單月MAU破千萬的大作,出現了“海盜來了”這樣月流水過億的爆款。
小游戲傾向于操作簡單的輕度游戲,重在娛樂及減壓。游戲本身的高粘性特點,不但提高了小程序用戶的互動性和留存率,也讓越來越多的用戶通過小游戲了解到了小程序,進而開始使用小程序產品。
NO.6 互動類
互動類小程序,比較經典的的就是過年期間火爆起來的各類紅包小程序。
玩法有“語音領紅包”、“答題領紅包”、“視頻紅包”等方式。
還記得朋友圈里流行的定制軍裝照、畢業照、火車票么?
這種定制互動小程序,可以一鍵生成各種角色變臉照、聊天表情、產品營銷圖、裝逼惡搞圖等各類趣味圖片,集互動性和社交性于一體,極易引起大面積分享傳播,成為爆款。
NO.7 服務類
打車、叫外賣、共享單車……服務類小程序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一個經典的場景是,在購買唇膏之前,我們經常會猶豫,這種顏色到底適不適合我? “蘭蔻唇膏試色”小程序可以讓顧客通過拍照或上傳照片的方式,點擊唇膏選擇顏色,進行試色,促進用戶決策。
類似的小程序還有服裝試衣間、彩妝試妝間、私人定制瓶等。
怎么樣?小仙女們是不是覺得這樣的小程序很貼心呢?不用再看大量試色,就能放心剁手了~
NO.8 工具類
工具類的小程序能夠滿足用戶某一個特定的需求。
比如“微信發票助手”、 “收款小賬本”,可以幫助用戶管理時間、提高效率;
早起打卡、運動健身打卡、在線學習打卡等小程序,抓住了用戶的某一個痛點,成為解決某一場景需求的便捷工具,從而占有一席之地。
NO.9 視頻類
中老年人不會用微信小程序?
怎么可能!
這個叫“糖豆廣場舞”的廣場舞軟件,把當下火爆的“視頻+小程序”有機結合,快速使產品觸及到互聯網化程度較差的老年女性群體。
其小程序的日活用戶已經占到總活躍用戶的30%,活躍排行位列小程序前10位。
你可能很奇怪,怎么會有那么多老年人用小程序?
盡管中老群體普遍不善操作科技產品,且對網絡信任度不足。但是出于與家人朋友溝通的需要,他們大多會在手機上裝上一款APP,那就是微信。
在使用微信的過程中,這部分人群已經逐漸熟悉網絡環境,并開始逐步嘗試微信生態中的各種操作,比如發紅包、轉賬、購物等等,而且未來這種趨勢將會更將明顯,中老年群體也可能會是小程序的增量空間。
微信目前依然是用戶量最多和使用時長最長的APP,且在不斷升級小程序的新能力,可以預計未來還會有更多的行業領域和主體進入。
不管是品牌商家提前占位,還是小程序創業者爭搶新一輪機遇,現在都可以開始行動了。
想了解更多關于會員營銷方面的有趣干貨么?
請關注微信公眾號Webpower威勃龐爾(微信號:webpowerasia)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