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 Off現場」| 國內首個web端虛擬音樂空間
長按識別二維碼
或點擊體驗靈境大陸「On Off現場」
引言
「On Off現場」是靈境大陸上的音樂演出陣地,以PLUR精神為聯結,致力于為更多的音樂制作人、歌手、表演者、視覺藝人提供演出場景,也讓更多的用戶更便捷的觸達殿堂級藝術。
一、「On Off現場」現場首秀回顧:另類世界,新奇體驗
2022年11月15日,「On Off現場」開啟了首場演出HEX_WORLD,是和貓廠藝人,世界上首個人工智能電音藝術家Karma Fields,以及北京冬奧會開幕式視效導演之一的@曹雨西 和視覺藝術家兼創意技術工作者@Raven Kwok共同完成的,該作品歷經了2-3年的創作,首次和中國觀眾見面。
「OnOff現場」首秀演出一小時,在線訪問人數達6000人,平均用戶停留時間超過10分鐘,收到公屏消息3242條。
首秀結束,我們共收到問卷反饋284份。其中,18%的觀眾表示,是「貓廠」虛擬藝人Karma Fields、國內外當紅新媒體藝術家曹雨西、Raven Kwok郭銳文的忠實聽眾,慕名前來觀摩。而更多的用戶,是懷著對科技和潮流的探索心理,以及對線上音樂可視化的期待而來,他們認為,線上虛擬的空間演出不同于直播間、抓屏互動的傳統交互方式,能夠在音樂現場游走是一件很酷的事情。同時,也表示希望未來可以增加更多的互動體驗。
二、為什么想要創立「On Off現場」?
疫情開始以來,很多線下演出不定期的延遲,給藝術家們帶來的很大的困擾,虛擬音樂空間不僅可以有效的解決時空制約的問題,還可以降低線下反復搭建的成本消耗,同時,讓藝術家精心打磨的作品不佝僂于一個平面,一個視頻,而是在一個可無限“搭建”的空間中,釋放創作者的極端挑剔和“瑣碎”,讓作品擁有隆重并恰當的展示氛圍。想象一下,這樣的氛圍可能是什么?是漫天櫻花下,蓬蓬春色中,是海拔3700米的布達拉宮,亦或是消失的古巴比倫花園。
「On Off現場」通過科技力量,讓藝術打破原有的展現形式,讓用戶在更多的場域里去感受作品理念,甚至是身臨其境的欣賞現實世界不復存在的演出,比如古董藝術家的返老還童,比如1992年的MJ演唱會。
在空間里,大家可以踩著鼓點,自由舞動,可以體驗游戲化的互動,可以認識擁有相同興趣的朋友等等。
三、「On Off現場」運營思路是什么?
「On Off現場」計劃成為長期、持續運營的音樂文化陣地,通過較強的web端渲染技術,實現低成本、短周期的制作,讓多元藝術和表演高頻“現身”,同時,通過與商業品牌的跨界合作,為藝術作品帶來商業化發展的機會。
(1) 通過低成本、短周期開發,服務于更廣泛的藝術創作
線下演出和展覽,動則需要2-3周乃至2-3個月的場地準備時間,往往以月度為周期,從采購、到搭建,需要長時間的準備,很多制作精良的線上演出,例如堡壘之夜的Rift tour、Wave的pentakill,也需要半年甚至更久的制作時間,精彩絕倫,卻數量寥寥。
除了長周期,這些出品優質的演出往往也需要很高的搭建成本,動輒百萬,千萬甚至過億,僅有頭部的藝術家和表演者能夠負擔。
目前,基于技術的積累,「On Off現場」可以在1-2周內完成線上個性化場域的搭建,同時成本可控,可以為更多的非頭部,但同樣優秀的藝術家和表演者們服務。
(2) 與藝術家深度共創
「On Off現場」會充分尊重每個藝術家、每個藝術作品的創作理念,而不是單純的技術提供方,也不會機械的制作模版,我們會同藝術家一起,去共創場景、用戶形象、動作和互動等,盡可能的貼合作品的氛圍。比如在此次演出中,根據演出的內容,我們設計了可以映射表演的線框人。
(3) 長期運營,形成音樂文化陣地,提高藝術作品商業化價值
隨著越來越多的藝術家、表演者的加入,內容豐富度的不斷提高,「On Off現場」會進一步為他們打造獨屬于自己的IP基站,讓更多的愛好者匯聚于此,形成穩定的交流陣地。同時,「On Off現場」將隨著靈境大陸一起,雙向對接藝術家和品牌方資源,促成有趣、優質的跨界合作,使藝術作品有更多的商業化發展。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