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珠瓷磚×人民日報文創×文化專家“漫步巴蜀”,閃耀華脈榮光
千古文化留遺韻,一代文明展新風。中國夢的實現離不開文化自信的回歸。冠珠瓷磚30年來始終秉持傳承中華文化的初心,致力展示中國之美,講好中國故事。
這一次,冠珠瓷磚攜手人民日報文創,并聯合四位巴蜀文化學者代表,一塊為傳承中國文化發聲!《漫步巴蜀》微紀錄片廣受好評,登上人民視頻頻道、人民日報文創微博,一天之內收獲全網393.27w次曝光。
冠珠匠心智造新品冠珠華脈「漫步巴蜀」系列作為國潮文創新品的代表,登上了人民日報報紙、人民日報文創官方公眾號、南方航空雜志!
立足中國品牌基因
傳承千年巴蜀文化
以陶瓷本質溯源為根、以華夏古都名城為脈,2021年冠珠推出了「冠珠華脈」IP產品,首發「窯寶龍脈」與「敦煌印象」兩大系列。2022年,冠珠再次探訪華夏古都,發現巴蜀之美,以“紙”“竹”“錦”“地”四大文化符號為靈感,推出了華脈「漫步巴蜀」系列,以國韻新潮為「中國人的家」打造美好人居新體驗。
因相同而聯結。此次我們攜手人民日報文創,四川華西文化產業研究院特聘專家、寬窄巷子總策劃楊健鷹,“道明竹編傳承人”楊隆梅,“蜀錦大師”賀斌,“夾江竹紙制作技藝省級代表性傳承人”陳秀君四位巴蜀文化代表,在各地堅守,傳承巴蜀文化,用現代的潮流藝術賦予巴蜀文化新生,一塊以文化傳承賦能美好生活,以創新技藝彰顯中華美學。
在地二十余載
一塊讓城市新生
楊健鷹丨四川華西文化產業研究院特聘專家、寬窄巷子總策劃
巴蜀文化,巴山蜀水是蜀地風情,蜀人態度,孕育了獨特的地域風情,更造就這片土地上的人獨特的生活哲學與生活態度。
1997年,楊鷹健初次踏足蜀地,在這片土地上一扎就是二十五年,更是將寬窄巷子打造為成都一張鮮活的巴蜀城市名片。冠珠瓷磚深入巴蜀文化,以巖板為載體,將巴山蜀水的文化印記刻印冠珠華脈「漫步巴蜀」“地”系列產品之上,以家記錄巴蜀地域風光,以空間與生活方式沉淀一方風土人情。
他們多年如一日為在地文化貢獻自己的力量,既保留了城市文化脈絡、建筑風格,又與新時代特色相融合,讓更多的人體驗到蜀地獨具特色的“慢”生活。
與90后非遺人一塊,
讓竹編文化“潮”起來
楊隆梅丨道明竹編成傳承人
竹,“花中四君子”之一,自古以來便受到中國人的喜愛。道明鎮,中國遠近聞名的“竹編之鄉”,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與竹子打了兩千多年的交道,楊隆梅也是其中之一。
她認為竹編這一非遺文化起源于生活,終需回歸到生活之中。從家族傳承責任,變成了自己所熱愛的事業,用雙手編織出美好生活的同時,如何讓傳統技藝煥發新生更是楊隆梅未來要走的漫長道路。冠珠華脈「漫步巴蜀」“竹”系列產品,通過古老竹編與現代工藝的融合,呈現蜀竹堅韌、清雅的氣質,以家承載蜀竹之魂、巴蜀之美,編織清雅美好的人間逸居。
他們在傳承竹編技藝的同時,融合現代人生活的需求,讓竹編以更美好的姿態,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讓更多人了解到傳統竹編技藝的魅力。
冠珠華脈「漫步巴蜀」系列 竹韻深灰
紙薄情長
一塊用紙箋沉淀文化厚度
陳秀君丨夾江竹紙制作技藝省級代表性傳承人
造紙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讓千年中國文明得以傳承與延續。夾江被譽為“蜀紙之鄉”,夾江竹紙以手工舀紙術制作。
拾起傳統是堅守,走出守舊是突破。時代在變,新時代背景下,如何將古法造紙的72道工序完整的保存并傳承下去,也成了陳秀君未來長久不變的使命。冠珠華脈「漫步巴蜀」“紙”系列產品,或以蜀紙與蜀竹糅合工藝為靈感,或以水墨點綴還原古紙肌理纖維,重新演繹一代名紙的溫潤質樸,塑造家空間的舒適底色與儒雅氣質,讓箋紙的文化厚度,在美好生活中延續。
他們一塊讓更多人懂得一張薄紙的背后,是一群人的努力,是幾代人的堅守,更是幾千年下來的文化厚度。
數十年傳承之路
一塊還原千年蜀錦風華
賀斌丨 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蜀錦織造傳承人
巴蜀錦繡,作為中國四大名錦之一,已擁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賀斌,是是目前80歲以下唯一精通全套手工蜀錦織造技藝的大師,復制歷代蜀錦50余件,同時恢復了蜀錦“小梭挖花”的獨特技藝,堅持四十載發揚蜀錦之風華。冠珠華脈巖板將千年蜀錦紋理與傳統工藝相結合,打造復古感十足的「漫步巴蜀」“錦”系列產品,還原蜀錦之精美,詩意幽微、古典優雅,讓居家不只是一種體驗,更彰顯著文化的瑰麗、風華正茂的氣場。
他們一塊堅守傳統,在傳承中創新,用“錦繡傳承”讓我們感受到何謂傳統文化的匠人精神,更向世人展示“東方瑰寶,神州一絕”的魅力。
讓中國陶成為中國潮
一塊為大美華脈發聲
家,不僅僅是居住空間,更是美好生活的載體。如今,隨著建陶行業的發展,國貨瓷磚不僅在產品品質上實現質的飛躍,更是通過個性化設計滿足人們多樣化的家居需求。此次冠珠華脈「漫步巴蜀」只是起點,并不是終點。未來,冠珠瓷磚將會攜手更多文化大家與社會力量,用自己獨特的方式,為中國傳統文化發聲。
從「中國陶」到「中國潮」,未來冠珠瓷磚將堅持“國潮瓷磚”原創設計,擔起民族品牌責任,用匠心智造煥發中國傳統文化生命力,用一磚一瓦筑就國民美好人居生活的同時,助力祖國文化建設,為“中國夢”的實現增添多一份可能性。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