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報背后的現實困局——食飲賽道內卷、“增收不增利”的原因何在
賽道內卷,增收不增利,如何破局???
截至11月11日,全球食飲龍頭品牌陸續公布最新財年的Q3財報,部分品牌交出了漂亮的“答卷”,與此同時也暴露出了品牌“增收不增利”或“增利放緩”的隱憂。
執牛耳「營銷商業研究院」從休閑零食、快餐連鎖、軟飲料三個細分領域,對 6 個食飲賽道的龍頭品牌進行 1Vs1 的橫向比較,意圖為行業從中找到破解現實焦慮和迷局的法門。
01、休閑零食新老一哥“換位”,營銷費用高或成“通病”
10月31日,良品鋪子(603719)公布2022年第三季度報告。根據財報顯示,今年前三季度,良品鋪子實現營業收入70.03億元,同比增長6.61%;營業總成本67.27億,同比上升7.8%,其中銷售費用12.88億,占比近20%。
就在幾天前的10月25日,休閑零食品牌三只松鼠(300783)公告,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收53.33億元,同比下降24.57%;凈利潤9349.96萬元,同比下降78.86%。其中第三季度實現營收12.19億元,同比下降32.63%,凈利潤1136.53萬元,同比下降87.43%。與此同時,前三季度營業總成本53.32億,銷售成本12.05億,占比超22%。
Q3品牌收入排行截圖于2022-11-11源自:百度股市通
通過上面兩組數字,「執牛耳營銷商業研究院」洞察發現幾個變化:
① 良品鋪子取代三只松鼠,成為休閑零食品類“新一哥”。明里暗里“較勁”多年的兩大龍頭零食品牌,在2022年的財報中已分伯仲:前三季度,良品鋪子以營收70.03億、凈利潤2.87億的成績,取代三只松鼠坐上了“國產休閑零食一哥”的寶座。
② 營銷費用過高或成品牌“通病”。2022年前三季度僅銷售費用一項,良品鋪子12.88億、三只松鼠12.05億,均為最主要的成本支出且所占比重不低。
事實上,“重營銷”一直是困擾休閑零食品牌的難題。但在競爭白熱化與傳播碎片化的雙重影響下,消費者對品牌的記憶和忠誠越發稀缺。因此,選擇用“錢”獲取流量、夯實認知的品牌也不在少數。特別是在強調高頻復購的CPG品牌中,屢屢加碼銷售端、以營銷費用換品牌流量,既是無奈之舉,又是現實所迫,似乎也成為了提效最迅速的方法。
以良品鋪子為例,繼在去年的現象級綜藝《披荊斬棘的哥哥》中“一戰成名”后,今年繼續在《花兒與少年·露營季》、《披荊斬棘的哥哥2》等熱門綜藝和《小敏家》、《女士的法則》等影視劇中開展場景植入和品牌營銷,涉及的營銷費用也是節節攀高。不僅如此,張智霖、Mike曾比特、迪麗熱巴、楊紫、彭昱暢等明星都曾經或正在擔任良品鋪子的代言人,明星的代言費用自然也是一筆不小的成本支出。
由此可見,銷售費用的頻頻上漲直接導致了品牌銷售的凈利率下降。而廣告砸出來的品牌認知,到底是其更進一步的基石,還是尾大不掉的“雞肋”?尚無法給以定論。至于緩解品牌焦慮的方法論,或許存在于產品體系和營銷體系本身——強化產品的差異化定位、品牌的ESG(環境、社會、治理)實踐,并在渠道策略上,做出“立體化”調整。
02、快餐連鎖龍頭歸母凈利潤“一升一降”,卻都爭相“下沉開店”
11月初,百勝中國(YUMC.US)公布了其2022年第三季度財報。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收74.81億美元,其中第三季度總收入為26.85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25.5億美元增加 5%;營業成本23.73億美元,同比下降2.55億美元;當季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06億美元,同比增加98%。
財報同時顯示,百勝中國在本季度新開設403家門店,凈新增 239 家門店,截至今年9月30日,百勝中國(包括肯德基、必勝客等品牌)的門店總數達到了12409家。
同為全球快餐連鎖龍頭的麥當勞(MCD.US)也于11月初公布了財報,根據財報,公司2022財年前三季度共計營收172.56億美元,其中第三季度實現營收58.72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62.01億美元下降5.3%;營業成本25.56億美元,同比下降3.5億美元;當季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9.82億美元,同比下降7.8%。 與此同時,截至第三季度,麥當勞的全球門店規模為39980家,其中在中國市場的門店為4905家。麥當勞在第三季度中披露,預計今年在中國市場新開約800家門店。不僅如此,麥當勞旗下專業手工咖啡品牌麥咖啡(McCafé)也公布計劃在2023年新增約1000家門店,將主要分布于三線城市。
Q3品牌收入排行截圖于2022-11-11源自:百度股市通
「執牛耳營銷商業研究院」結合上面兩組數字,認為幾個動向值得行業關注:
① 受疫情影響,百勝中國與麥當勞的業績均出現波動,但歸母凈利潤“一升一降”。在Q3財報中,百勝中國逆勢向好,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98%;而麥當勞則略有下滑。
② 爭相布局線下門店,“擴張計劃”引人遐想。在第三財季,百勝中國與麥當勞的門店擴張計劃,成為最受市場關注的焦點之一。
眾所周知,線下門店的選址、租金、裝修、設備等有形的前期籌備,以及網點規劃、市場分析、產品優化和人工、營銷、廣告等無形的運營成本,都是營業成本的重中之重,特別是在疫情反復的歷史階段,仍敢于以“加速開店”來緩解發展焦慮,或是一場“豪賭”。但這場賭局的重點,已經從一線、新一線等高線城市,轉向更為廣闊的下沉市場。
不可否認,在充滿不確定性的大環境下選擇加速布局線下門店,是一種很“勇”的商業行為,也會在一段時間內擠壓利潤空間,但就品牌長期的戰略布局而言,前瞻性地在“紅海中”穩扎穩打、推動市場探索,也不失為一種“智慧和謀略”。
而百勝中國與麥當勞在下沉市場,盡最大可能開拓、搶占剩余的市場份額,是其公司戰略布局的重要表現,亦是無可厚非的。但若力圖以品牌優勢“降維”打擊其他競品,卻不一定能“如其所愿”,畢竟還有如華萊士、德克士等盤踞下線城市多年的勢力存在,他們之間的“正面較量”或早或晚都會到來。僅就他們的線下門店“擴張計劃”而言,基于功能、消費場景和用戶體驗的多店型布局,或能在一定上提振公司的利潤表現。
03、軟飲料巨頭“超預期增長”,大單品VS多元產品孰勝孰負?
10月25日,可口可樂(KO.US)發布了2022年第三季度財報。財報顯示,公司前三季度總營收為328.79億美元,其中第三季度營收超過百億美元,同比增長超過10%,超出市場預期的105億美元;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8.25億美元,同比增長14.33%;當季營業成本為45.66億美元,其中市場、銷售和管理費用為32.79億美元,同比增長5%。
10月中旬,百事(PEP.US)公布2022財年第三季財報,公告顯示公司前三季實現營收583.96億美元,其中第三季度營收達219.7億美元,超出了市場預期的208.4億美元,同比增長8.8%;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7.02億美元,同比增長21.49%;當季營業成本為103.08億美元,其中市場、銷售和管理費用為82.95億美元,同比增長8.6%。
Q3品牌收入排行截圖于2022-11-11源自:百度股市通
「執牛耳營銷商業研究院」綜合上面兩個品牌的財報,總結出幾個觀點:
① 百事在第三季的營業總收入一路飆升,約為可口可樂的兩倍。但基于其營業成本,特別是市場、銷售和管理費幾乎為可口可樂的3倍,導致兩者的歸母凈利潤不相上下。這意味著百事的整體收入更多,而可口可樂的盈利能力更強。不過,兩個品牌的整體營收都超出了各自的市場預期。
② 百事與可口可樂的商業模式各有所長。可口可樂無疑是軟飲料市場的“絕對霸主”,其在“碳酸飲料大單品”打天下的基礎上,也在積極開拓運動飲料、咖啡和茶,以及植物基飲料等細分賽道,無愧于其“全品類飲料企業”的昵稱,但很顯然,其產品系尚未突破軟飲范疇。
相較于執著飲料事業的龍頭企業——可口可樂,“多元化”已明顯成為百事的標簽。百事可樂、美年達、七喜、果繽紛等軟飲料,以及樂事薯片、桂格麥片、百草味等休閑和谷物食品……在行業同質化空前嚴峻的當下,百事旗下的“多元化”SKU矩陣,將更大面積地“收割”用戶心智、滿足用戶需求,并發掘新的增長極。但毋庸置疑也導致了“百事”這一品牌營銷效果的過度分散,隨之而來的就是銷售成本的上漲。
圖源:百事公司大中華區官網
顯而易見,百事與可口可樂所走的是截然不同的兩條發展道路,也會賦予完全不同的營銷啟示。但可以肯定的是,基于對消費者的精準洞察,其市場滲透率也勢必深化,更會成為品牌的增長密碼。
執牛耳「營銷商業研究院」洞察結論:在最新公布的Q3財報中,不論是良品鋪子、三只松鼠,還是百勝中國、麥當勞,亦或是百事和可口可樂,這些全球領先和知名的食飲品牌或多或少都面臨著發展的“尷尬期”,特別是過高的營銷費用占比,或成為導致品牌“增收不增利”或“增利放緩”的“隱憂”。針對這些品牌來說,也并非“束手無策”,但是否能引發更深層次、更多維度的“蛻變”,還有待時間驗證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