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緯47度X中國國家地理:看一根鮮食玉米是怎么“煉”成的
這個秋天,關于鮮食玉米的熱搜不斷,當大家都在爭論到底是應該賣3塊一根還是5塊一根的時候,中國國家地理通過一支微記錄片悄然把答案送到大眾眼前:什么樣的鮮食玉米是好玉米?也讓更多消費者記住了有一種鮮食玉米叫北緯47度。
北緯47度到底有什么神奇之處?
通過中國國家地理的鏡頭我們知道,北緯47度這條維度線有諸多農作物產區。在北美,它橫穿世界著名的優質小麥主產區;在日本,它造就了旅游勝地和農業重地——北海道;在法國,它見證了普羅旺斯的浪漫與富饒。在中國,北緯47°貫穿世界四大黑土集中分布區之一的東北黑土地,讓東北糧倉美名遠揚。
都知道東北地區的糧食作物口感絕佳,黑土絕對是功不可沒。東北地區冬季溫度低,凍土期時間長,地表植被經過長時間腐蝕形成腐殖質就演化成黑土,其有機質含量高、土壤肥沃、土質疏松、最適宜耕作,經歷幾百萬年甚至上億年的積累才慢慢形成,素有“谷物倉庫”之稱。
除了黑土,這里還有純凈無污染的空氣、水源,雨熱同期的氣候,一年只產一季。從采摘到封裝全程嚴格控制在3小時,用鎖鮮技術制鎖住一年的新鮮,孕育出風味和營養俱佳的鮮甜玉米。
以鮮之名 發起一場“地理”探索計劃
伴隨著秋收的到來,北緯47度鮮食玉米的熱度也不斷上升,在全平臺上演了一場以鮮食玉米為主角的傳播熱潮。
北緯47度聯合中國國家地理用微記錄片形式,探索這片神奇土地上的秘密,從地理與科學視角為這片土地正名,在中國國家地理的新媒體矩陣產生千萬級的曝光。在微博發起雙話題#有一種鮮食玉米叫北緯47度#&#北緯47度鮮食玉米 萬年黑土孕育#,眾多大V帶話題討論,為話題帶動關注度;美食達人拆禮盒曬美食,掀起健康吃粗糧的飲食熱潮;抖音平臺眾多大號深度挖掘地理優勢,背書品牌的同時,完成科普與美食的帶貨;微信公眾號從地理與人文角度深度解讀北緯47鮮食玉米的天時地利。
打造北緯47度黃金種植帶拍照打卡地
湛藍的天空,醒目的紅框,中國國家地理的授牌赫然屹立在北緯47度的種植基地上,這片土地被中國國家地理認證為“北緯47度黃金種植帶”的榮譽,這里成了北緯47度地標性位置,來到北緯47度的人必去的拍照打卡地。途徑這里的人們總會忍不住發一張朋友圈照片,這里已經成為當地一張亮眼的名片。
北緯47度鮮食玉米,主食新選擇
隨著人們對飲食要求越來越高,不僅要吃的好,更要吃的健康,吃粗糧無疑成為了越來越多人的新選擇。更多膳食纖維、富含微量元素、熱量低,飽腹感強的鮮食玉米成為均衡飲食的主食平替,隨著北緯47度不斷的年輕化營銷創新,讓更多的人記住了:主食吃粗糧,就選北緯47°鮮食玉米。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