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消費等于「茍活」?錯了 |「青年脈動」07 期
我們為什么做「青年脈動」?
青年文化熱點一直不缺報道,但是很多都停留在現象表層,缺乏深刻洞見,不僅難以啟發品牌行動,甚至會將品牌引向歧途。
作為青年文化的長期追蹤者,青年志自成立之初就建立了基礎研究團隊,形成了獨家的分析方法以及深厚的趨勢積累。我們一直為國內外各大品牌如騰訊、可口可樂、歐萊雅、雪花、軒尼詩等品牌提供趨勢服務;2020 年我們開始嘗試「趨勢造浪營」的形式,截至目前一共為 500+ 商業品牌提供了近 3000 條青年趨勢信號。
現在,我們希望通過「青年脈動」這個專欄,把一些有趣的日常發現和各位研究 / 咨詢 / 營銷從業者分享,「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也歡迎大家共同探討交流!
01
在「內卷」和「躺平」之間,不完全放棄卻也不會「猛用力」的「松弛感」成為年輕人廣泛討論的現象級詞語,勸慰那些總是處于緊繃狀態的人:做錯了也沒關系,不精致也沒什么大不了。然而,當松弛感從最初的自我舒壓,逐漸成為一種被鼓吹的「正確」生活態度標桿時,對它的反思也隨之出現,一些KOL發布「主動退出競爭」類的內容時,評論區的態度也不再是一面倒的正向回應。
建立在安全感之上的松弛感,在當下這個變動頻發的時代,其實是一種稀缺之物。「松弛感」的核心是「不要求」,但當松弛感被平臺、媒體塑造為一種應然的「追求」,同時卻避而不談必要的條件、資源和真實處境之間的潛在矛盾時,就和提倡松弛感的初衷完全背道而馳。當大家感覺自己「被要求了」時,松弛感就不再是一種放松,而成為了「卷」的新形態。
#商業啟示#
情緒價值是當下品牌溝通的好切入點,但脫離現實語境、「何不食肉糜」式的對松弛感的鼓吹,則是品牌必須避免的。這類溝通的重點在于,品牌首先需要還原和呈現年輕人面對的真實困境和有限的可用資源,以此為前提,再把讓人放輕松的解法呈現為一個選項,提醒人們「事情可能不止一種解法」,而不是把解法本身塑造成一種標準答案。「松弛感」的本意不就是「不必非此不可」嗎?
02
形形色色的「消費刺客」被廣泛詬病,不愿降低生活品質但也不愿支付「面子」溢價的年輕人開始將心思花在「如何以更少的支出,獲得更舒適的體驗」上,不盲目跟隨既定的消費規則和儀式感。許多收入「接地氣」、消費低但舒適度和可行性兼高的非極簡型生活博主受到關注,而在旅游這樣通常屬于高消費的領域里,也出現了「反向旅游」的熱潮。酒店也不僅僅是旅游時的暫居地,有時也成為了景點本身。
低消費不等于低價值,更不等于壞生活。消費主義在今天遭到年輕人的反思和唾棄,卻并不意味著消費和商業的失敗,而是在提醒品牌把力氣用對地方。當人們重新注意真實的需要,就會把注意力重新集中回為生活提供真正價值的部分,擠除掉過往消費主義價值泡沫及其帶來的溢價。降低的消費數額,其實意味著對理性價值評價的回歸。
#商業啟示#
商業世界似乎容易把「低消費」理解為「茍活」——這是錯的;理解為「實惠」——也只對了一半。過去,「實惠」只意味著「過得去的質量」這一單一維度,而在今天,「實惠」需要被理解為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盡可能尋求品質、實用、審美等多維度價值的最佳組合。低支出、有面子,還是真舒適?消費者正在做出自己的取舍,商業也應該思考對此做出如何的回應。
03
「高鐵是否應該售賣衛生巾」、「女裝為什么很少設計口袋」等話題在社交媒體上的廣泛討論,將對女性需求的關注從#METOO運動、冠姓權、產假權益等在女性生命軌跡中相對占時較短的領域,擴大至更長期、更多見、此前卻未被強調的日常生活細節。也有更多博主關注到討論女性主義的門檻問題,呼吁弱化對理論知識的強調,以鼓勵更多女性參與發聲和討論。
女性主義、女性權益的理論討論,本是對女性現實生活問題的抽象和溯源,目的是先看清問題,再解決問題。宏大而基礎的理論討論固然重要,但對普通女性而言,更能切身感知的是對生活切身利益的保護,和實際生活體驗的提升。
#商業啟示#
理論和立場可以討論甚至爭辯,但生活仍在繼續,需要改善的問題不會因為被討論了就得到解決。如果品牌以往覺得創新空間已經枯竭,那是因為視野沒有被打開。事實上,女性市場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生機勃發。對品牌而言,直接用站隊的方式加入女性相關的觀點陣營顯然不是最佳方式,最具建設性的參與方式有兩種:
1)提出女性相關的問題,引發討論或反思;
2)通過產品和服務的創新,切實地解決女性實際體驗中遭遇的問題,甚至發現那些從未被有效發現的需求。
關注“青年志PRO”微信公眾號,回復“青年脈動07”,下載本期報告完整版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