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識別水貨總監?
秋天來了,一群群螃蟹往陽澄湖爬,一會排成個S型,一會排成個B型,他們不在這里出生,也不在這里成長,在湖水里泡了幾天,爬出去時就成了“陽澄湖大閘蟹”,身價倍增。
這就是“過水蟹”了,也稱“洗澡蟹”,外地蟹的品質,陽澄湖的價格。很像廣告公司的一些高手。
01.
跳槽是加薪的利器,這無可厚非。
但把沒參與過的項目貼在作品集里,去謀得更高的抬頭和薪資,就有點不厚道了。有的“過水蟹” 擅于包裝自己,只在老東家呆了幾個月,就把重要的案子收歸在自己名下;有的項目也確實參與了,但只做了一些邊角料的東西,比如刷屏海報之類的,對核心idea全無貢獻,但能包裝成這個項目是他主導的。
之前有個朋友公司要招ACD,面試的候選人是我司前同事,其實只是一個junior copy;朋友發他簡歷給我看,好家伙,幾日不見,連跳數級啊。光看作品的話,給個CD也不過分。有幾個項目是我組里的,他根本沒參與過,SLOGAN還是我寫的。當時我大受震撼,這操作也太騷了吧。
后來我才知道,這樣的“注水總監”不在少數。
02.
還有一種總監,是熬上去的。呆過很多家大公司,服務過很多大品牌,但沒有做過什么像樣的項目,簡歷里也找不到一個可以稱之為作品的東西。他也不追求出作品,因為知道自己能力有限。
由于年齡熬到了,資歷擺在那里,廣告公司的業務流程又極為熟稔,對內溝通、對外應付也算得上油滑靈光,不出彩但也不會出啥大錯,也就升了總監。
每家廣告公司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作品上的追求,但有時迫于經營上的壓力,要服務很多注定平庸的項目,這時就需要這樣的總監來劃水。
03.
不管是注水總監,還是劃水總監,都可稱之為水貨總監。
04.
我知道有一些年輕的朋友,懷著對廣告的無限熱忱進入廣告業,如果不幸分到水貨總監手下,學不到東西不說,且會陷入無限的自我懷疑之中,因為他自己專業不過關,沒法用專業驅動工作,要么磨人不停,毀人不倦;要么帶著你一起混日子。白白消耗了年輕美好的光陰。
那么如何識別這樣的總監呢?
05.
水貨總監沒有代表作。
有的可能在面試時蒙混過關,但在日常工作里是沒法展開講的,比如給團隊培訓,比如找reference。因為撒謊是一項極其專業極其系統的工程,一個細節不慎會導致整盤崩塌。
一個成功的項目,從概念發想到上線,從合作方的選擇到媒介布陣,從提報到反復battle,從預算到ROI,如果沒有親自全程參與過,是說不清楚的,魔鬼都呲著牙藏在細節的陰影里,你無從知曉,你大吹牛逼的時候會猛的撲上來咬你一口。
如果你的總監開會時、舉例時從沒提到過自己做的東西,那么你要當心。
06.
水貨總監一般沒有成體系的方法論。
因為廣告業不像數理學科,沒有標準,只有解釋框架。每一家大公司的作業方法都自成體系,甚至同一家公司的不同分舵都各自為政,很多廣告前輩也總結了浩如煙海的方法論,但前人的方法在實踐中總會不斷遇到新問題,尤其是在媒介環境日新月異的中國。
做到總監的,尤其是copy based,都開始有意無意地總結自己的方法論。比如怎樣想創意?怎樣創作SLOGAN?怎樣與甲方、與阿康、ART溝通?每個人都有一套自己的心得。
但水貨總監是沒有的,寫東西主要依靠慣性和感覺,帶人的方式就是讓他自己想。
07.
水貨總監心里有火,眼里沒光。
我說的心里有火是字面意思,不是滿腔熱情,而是充滿怒火,管理下屬主要靠發火,脾氣遠遠大過能力,跟這樣的總監共事,心力都消耗在承壓情緒上,很容易喪失對廣告的熱情。
眼里沒光是缺乏引導創意的眼光,評判創作主要靠心情,因為他也沒有能力分辨什么是好壞。
有一次看到一個小朋友吐槽,天天被總監罵到懷疑人生,東西寫了100遍怎么都過不了,也不說為什么不行,就說我覺得不行你給我改因為我特么是總監我說了算。果斷走人,換公司后打開了新天地,出了不少業界同仁點贊的作品。
當然也有那種脾氣大、能力更大的,被這樣的總監罵是幸事,能出東西,也能成長。
08.
水貨總監來不了硬活兒。
有時候碰上要啃硬骨頭的項目,下面的執行小朋友怎么寫都過不了甲方那一關,團隊萎靡不振、士氣全無。這時候作為總監必須頂上了,要么把現有的idea強行賣出,要么自己上陣寫。
很多公司總監是不做執行的,干活兒全靠小朋友。
我司總監很難招,因為有時要下場干執行。小朋友扛不動的時候,就得扛。既能紙上談兵,也能一線沖鋒。
突然想起有個廣告公司老板寫過一個招人的事兒:
有人來面試文案指導一職,問其為啥想做文案指導。答曰:因為我不想寫文案了,但我能指導別人寫文案。
09.
水貨總監沒有擔當。
因為廣告產出的全是非標品,就很容易出紕漏,總監就是用來背鍋的,老板指責、甲方投訴,總監必須要站出來。
有的總監對甲方極盡諂媚之能事,開會時點頭如搗蒜,對下屬則一臉冰霜,判若兩人。
也有的總監雖然對下屬很嚴厲,但遇到蠻橫不講理的甲方,敢于硬剛,保護團隊,這就是總監的擔當。
項目出錯了要賠錢,有的總監主動頂鍋,而有的會抓一只小朋友祭天。
10.
很多年前,廣告圈有個大佬曾經寫過這么一段:
在這個行業中有一種尚未被證實的賺極高薪水的文案人員,而我們對這種貨色,每周付50美元都不要。我認為大批文案在這個行業能謀生,是因為他們沒有被人逮住。做什么沒被逮住?濫竽充數寫不好廣告。
在他們還沒有寫好廣告時,有的就已經升上總監了,沒辦法,這個行業人才一直是很匱乏的。
當然,可能我也是個水貨,沒被逮住,只是運氣好。在這大放厥詞,更是沒有自知之明啦。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