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萬淘寶商家,在賣同一個爆款
在細微之處成就偉大。
天下網商 朱之叢
編輯 李丹超
如何挽救一個絕望的輕生者?
怎樣讓一千名失學的孩子重回課堂?
偏遠山區的學校里,如何才能建起一間多媒體教室?
每一個問題都足夠棘手,但每一件事都必須有人去做。這一切里面,包含著一個“2分錢”的故事。
2006年,愛心店主們為了救助身患癌癥的魔豆店主周麗紅,自發把商品設置成“愛心寶貝”,2009年起,阿里巴巴將這種起源于平臺的有愛創想產品化,在電商平臺上發起了“公益寶貝”計劃:每有消費者購買一單,就對應產生一筆捐贈善款,捐贈額由商家自定。許多商家為自己的商品設置了2分錢定額捐贈。2022財年,淘寶天貓上共有超過220萬商家和5億消費者通過“公益寶貝”項目參與公益捐贈。
這些捐款被用于各項公益計劃,包括解決上述棘手問題的公益項目。
與其說這是一項成果,不如說它打開了“公益”這道閘門。奔流而來的善意化作雨露,滋潤到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和地區。這里既有無數消費者的加入,也有越來越多品牌商家深度參與到公益鏈條里,從一個單純的貢獻者變成從業者、引領者。
平臺搭橋,商家們參與的不僅僅是“公益寶貝”,還有“為愛一起捐”等項目。此外,他們成立基金會,定向資助,實踐方式越來越多樣。
電話那頭的一聲“別放棄”、開赴災區的救援車隊、嶄新的校舍和課本……公益的圖景遠比想象中更壯闊,卻也近在每個觸手可及的瞬間。
阿里公益“一起捐”千島湖水基金項目工作人員曾欣然
一絲光亮
“我想要跳下去。”
這句話啟動了危機干預流程,整個“女性守護熱線”團隊迅速忙碌起來。打進熱線的人是一名重慶女快遞員,她站在一座高架橋上,心力交瘁,說“感到橋下的世界在呼喚我”。
接聽電話的咨詢師一邊安撫她,一邊同步尋求當地警方支持,終于讓這名冒出輕生念頭的女快遞員轉危為安。有咨詢師感慨:“人在絕望的那一瞬間,如果感受到這個世界還有一絲光亮,就能找到活下去的勇氣。”
電話那一頭并不全是生死危局,也有單調卻真實的女性煩惱:“我是個單親媽媽,為了工作不得不忽略孩子,該怎么補償她?”“要開始新工作了,怎么融入新公司呢?”“和異地戀男友感情很好,可家里人反對我們在一起,怎么辦?”……
通過“女性守護熱線”,她們試圖找尋生活中的一絲光亮。
這條熱線是“宜人計劃”旗下相關項目之一,主打女性心理關懷。目前,有近200名專業心理咨詢師全年在線,提供心理疏導和危機干預服務。
主持操辦了“宜人計劃”“宜安計劃”“宜學計劃”等一系列公益項目的,是以“東方彩妝”概念起家的國貨美妝品牌花西子。2021年,它注冊成立了“宜格基金會”,迄今已對外累計捐款1000余萬元,直接服務人群近30萬人。
從“貢獻者”變成“從業者”,這些微小光亮為突然而至的苦難帶來轉機。云南漾濞地震當天,花西子向中國扶貧基金會捐款10萬元,為受災村民提供安置的帳篷;河南暴雨災害次日,花西子捐款300萬元,并派出員工赴一線救災。
參與救災工作的志愿者還記得,洪水退去后,全村只剩下一片狼藉。村民們看著家園和生活物資被毀,忍不住掩面痛哭。
志愿者們忙碌著,為受災群眾理發、安頓傷員、送去食物和生活用品。他們在河南新鄉停留了10天,那些微小的善意匯聚到一起,試圖治愈天災留下的傷痕。
這一切的開端要追溯到2017年,花西子從開店伊始便加入淘寶的“公益寶貝”計劃。其店內50%以上商品均掛上了“公益寶貝”的標簽,截至目前,花西子已通過“公益寶貝”捐贈3000多萬筆善款,累計捐贈金額超61萬元。
一種可能
云南怒江福貢縣,被稱為“地球褶皺”中的“極貧之地”。
曾經連生計都成問題的人們,鮮少關注孩子的受教育情況。在脫貧之前,福貢的孩子們需要翻越群山去上學,隨時提防著山道兩側滾落的亂石。
校舍擴建后,孩子們終于不必再走過險惡的山道,但擺在學校負責人面前的情況依然嚴峻:拉甲木底完小的師生比例為1:23,師資力量極其薄弱。
倍輕松決定給孩子們建造一間“夢想教室”。
從2018年起,這個智能便攜按摩器品牌就把公益重心放在欠發達地區兒童教育上。2019年3月,倍輕松曾把30000余冊圖書送到太行山深處的14所中小學;“夢想教室”項目則更進一步,為偏遠地區的孩子們打造集平板電腦、圖書、多媒體設備為一體的學習空間,和一套長達5年的素養教育服務體系支持。
這個2022年啟動的項目,預計將覆蓋福貢縣超過1400名學生。倍輕松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盡力縮小偏遠地區與發達地區的教育資源差距,“幫助孩子自信、從容、有尊嚴地成長。”
而推出過“苗族印象”系列彩妝的花西子,除援建山區學校外,也把重點方向放在弘揚民族非遺文化上。
據花西子公益負責人透露,2020年,花西子向中國扶貧基金會捐款110萬元,資助1006名苗族女童上學;2021年,云南德宏地區的1800名傣族兒童穿上了定制的民族校服。
苗繡和蘆笙舞,也在非遺文化課堂中走進了500多名苗族孩子的視野。云南華寧縣山羊母小學校長浦恩奇表示:“我們是彝族苗族鄉,要通過課堂教學把民族文化傳給學生,不能讓這些珍貴的民族文化失傳。”
穿上新校服的傣族學生
無論是三萬冊書本,還是千余名重返課堂的學生,都代表了一種可能。
那是一種開拓視野的可能,走出大山的可能。即便身處在貧瘠的山巖深處,也要往絕壁上撒下一把種子。并非每顆種子都能發芽,但往每一寸土壤中澆灌陽光雨露,是公益踐行者的職責所在。
人人參與,一些改變
商家、平臺和消費者的三方合作,構成了公益的驅動力。人人都需要消費,消費的人人、提供商品的人人都在參與公益——即便目前尚未實現每一店每一品每一人,它也打造了模式,提供了實現的路徑。
在這個模式中,商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參與者。
日常,花西子在公司內部設立了“宜心計劃”,以公益積分、公益金、帶薪公益假等制度,支持和鼓勵更多員工參與到公益事業中。
倍輕松則在公益捐助中采用了“1:1配資模式”:2022年6月,阿里巴巴公益平臺“為愛一起捐”活動上線,倍輕松天貓旗艦店上架了“為孩子們建一間夢想教室”公益捐贈鏈接,每當消費者捐出1元,倍輕松“輕松益起來”項目也會同步捐贈1元錢。
據悉,“一起捐”是阿里公益在“公益寶貝”交易捐之后的新探索,通過新增公益內容和場景,在扶持更多創新型公益項目之余,也幫助品牌實現新的破局和增長。
“一起捐”所聚合的善意,蔓延到更多此前不為人知的角落。在剛剛落幕的9·5公益周,阿里巴巴發布了“熱土·一起捐”新項目,共有14個“鄉村振興”特派員縣參加。其中“盒馬縣”陜西清澗依靠“桑梓助農”項目,為當地黑毛土豬行業帶來了技術和產業扶持;青海平安則以“安全校服”項目為青海平安區983名鄉村小朋友購置棉服,抵抗西北的嚴冬。
公益正在變成越來越平實、越來越觸手可及的一件事。
母嬰品牌“十月結晶”在全國建設了370個“童伴之家”,讓近26萬鄉村留守兒童有了“童伴媽媽”的陪伴;新銳咖啡品牌“隅田川”則以裝備支持、課程捐贈、足球友誼賽等形式,實現全亞洲2022所“亞運足球夢想學校”學生的體育夢想。
這些沉默無聲的力量,讓漫漫的長夜亮起微光。以阿里公益發起的“點亮鄉村”項目為例,500余萬人次網友的助力和天貓汽車聯合一汽大眾“探岳”發光行動直捐的150萬善款,為多個欠發達地區裝上了太陽能自控路燈。那些遙遠村莊里的跋涉者,從此不必再摸黑出行。
四川德陽永安鎮,農民正在挖掘路燈坑點
據介紹,從2010年起,阿里宣布每年將總營收的千分之三投入公益事業,同時注重帶動各個領域的合作伙伴一道投身公益。每年阿里還會評選出“十大愛心好店”,并向參與“公益寶貝”達到一定數額的商家給予優惠等。
商業與公益愈益交融,“賺-花-捐”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在今年的5·12阿里公益生態年會上,阿里巴巴集團合伙人、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孫利軍表示:“阿里的公益能不能做好,在于我們能不能跟最廣泛的公益伙伴進行生態的鏈接,這需要人與人之間的鏈接、項目與項目之間的鏈接、企業與企業之間的鏈接。”
朝朝暮暮,改變在無形中發生。山區的孩子們穿上了新校服,通過書本和互聯網接觸到外界的最新信息;天災肆虐過后的人們守望互助,在斷壁殘垣中共同修復家園。
花西子“女性守護熱線”的咨詢師還記得,有一名女大學生持續撥打熱線一年多,傾訴自己的苦悶:抑郁、內向、社恐,難以和人溝通。咨詢師總是耐心地陪伴她,引導她自我成長。
今年,咨詢師們再一次接到了她的電話。她甜蜜地說:我今天不是來咨詢的,我是想分享一下我的喜悅——我談戀愛了。
洪水退去,課本翻新,山路改道,微小的光亮匯集在一處,種子穿透巖縫,扎根發芽。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改變,將成為公益之路上醒目的航標。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