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做云,加快To B
配圖來自Canva可畫
8月10日,快手推出視頻云服務品牌StreamLake、自研SoC芯片SL200以及發布視頻AI三類解決方案,正式進軍B端市場。面對線上流量走向枯竭的大趨勢,阿里、騰訊等大廠都在尋找解決之法,以流量迅速起家的抖快也不例外,在C端紅利倒退之際,大家往B端探索新增量也是情理之內。
只不過,與那些早早就在B端領域搭建云服務架構的玩家相比,快手在云服務上的發展進度顯然緩慢許多。
快手也曾表示,在云服務業務上,不會燒錢拓市場,而是走穩妥路線,保證盈利。就客觀事實而言,對于云服務這門生意,不是快手不想冒進爭取,而是云服務本身投入巨大,并非短期可實現盈利的業務。快手主動減速,穩步前進,更大可能是為了將降本增效的大方向貫徹到底。
畢竟,快手依托的短視頻廣告、電商等國內業務正值增長瓶頸期,海外市場又處在需要大量資金的拓展階段,而且對習慣做C端業務的快手來說,剛涉足的B端新業務存在許多不確定性因素,所以其在策略上更偏于保守的打法。
B端:快手的新解法
正如前面所提及的原因,快手試水To B的背后是對現有業績增長疲軟的焦慮。財報顯示,2022年二季度,快手主營業務增速放緩,在線營銷業務收入同比僅增長10.5%,低于上季度32.6%的增速。此外,電商交易總額同比增長31.5%至1912億元,同比增速低于一季度的47.7%。
從競爭關系來說,同賽道玩家發展態勢日漸迅猛,勢必會對快手在業內的生存空間造成擠壓。
據QuestMobile數據顯示,2022年6月微信視頻號活躍用戶規模突破8億,抖音為6.8億,快手僅為3.9億。一般來說,平臺用戶活躍也是品牌方投放廣告的一大考慮因素,然而現在視頻號在這方面突飛猛進,甚至逐漸拉大差距,之后極有可能會大幅分食抖快兩大家的廣告業務。
而且就現在看來,短視頻市場關于新流量的爭奪逼近尾聲,后續增長也將會越來越困難。據公開數據顯示,2018年至2021年抖音、快手用戶重合度從10.3%攀升至60%。很顯然,快手僅是深耕C端流量,極易走入業務線單一,且增長吃力的“死胡同”。
從社會面看,在疫情此起彼伏的背景下,廣告主支出預算和消費者的消費預算均有意識開啟節制,出現廣告收入和平臺電商交易額下降這類情況,快手并不是個例。
實際上,互聯網行業整體增長疲軟,不僅僅體現在快手身上,其他企業的發展情況也是如此,所以從去年開始,不少互聯網企業已經形成統一路徑——將To B業務作為新的增長點,云服務則作為重點發力方向。
從各方面講,云服務對快手這樣的互聯網企業確實算得上一個不錯的發展領域。一來,云服務可以作為它們巨量數據和信息的安全存儲點,一定程度上減免各類隱私數據的泄露問題;二來,巨頭們自有云服務,意味著可以逐漸脫離第三服務方,降低在這方面的經營成本。
做云的信心
只是就目前局勢而言,阿里、華為、騰訊三家已經占據了國內云服務超70%的市場,留給中小玩家的發揮空間并不多,快手此時入局又有多少把握?
不可否認,快手入場相對較晚,在B端市場沒了先發條件,其在客戶資源的聚攏和技術系統的完善上勢必要落人一大步。不過從視頻云市場主流的兩大To B場景(企業直播、在線教育)來看,快手做云并非毫無優勢,相反,其在這兩個應用場景方面有很大的發展動能。
首先,直播是快手的強項,其本身就已積累了一定的客戶資源,這些與快手有廣告合作、直播合作的潛在客戶,或能成為快手視頻云業務快速發展的一大突破點。
事實上,快手在培育潛在客戶方面也很有自己的想法。就在今年,快手提出扶持500個“快品牌”商家,并選出部分能力突出的商家,給予流量和政策上的傾斜。財報顯示,今年二季度,快手月動銷快品牌商家數量同比增長超過兩倍。
快手費心聚攏商家,積累行業人脈,無疑為StreamLake的前期推廣鋪平了道路。
其次,快手提早就已建設平臺的教育生態,發展B端在線教育有水到渠成之便。2019年,快手推出“教育生態合伙人計劃”,其教育生態也從C端知識創作者逐漸深入滲透到B端教育機構,且覆蓋職業教育、素質教育等多個領域。
值得一提的是,在正式啟動視頻云服務之前,快手在今年6月份就與學堂在線平臺有過合作,為其提供線上教學活動的技術支撐。基于快手對海量音視頻的處理經驗,想要挖掘更多在線教育資源似乎也并不困難。
對于快手這樣本身就有著一定資源背景和品牌實力而言,只要市場還在持續增長,就還有它們的發展機會。艾瑞咨詢發布《2022年中國視頻云服務研究報告》顯示,2021年中國視頻云服務整體市場規模達到448億元,預計未來三年的年復合增長率為29.5%,其中最重要的是企業直播、在線教育等應用層市場還比較分散。
固然快手目前大部分的資源優勢仍舊基于C端場景,對B端企業客戶的影響力有限,但這些也足夠讓快手視頻云產品的前期推進減壓不少。
嘗試與眾不同
作為云市場上的晚來者,面對當下愈加白熱化的競爭環境,快手無比迫切于找到與眾不同的路線,以期快速在云服務領域中占據一席之地。關于涉足B端市場,雖然快手和各大廠都不約而同選擇了云服務賽道,但從戰略打法和目標客戶來看,快手和其他廠商又各有不同。
一方面,與阿里云、騰訊云等一線廠商的服務不同,快手視頻云并不提供大而全的云服務,更注重的是自身視頻技術的對外輸出,側重在PaaS層和SaaS層的輕量運作。
快手并不打算與現有的大部分公有云廠商一樣,投入太多成本和精力大搞基礎設施,其更傾向于把自己的成熟技術開放給行業,以及針對性地給某些音視頻客戶提供技術方案。
首先,音視頻和算法能力是快手的優勢,發揮特長無疑是提高發展效率的明智選擇;其次,這樣的方式既能節省自己的成本,也能快速在視頻云市場利用優勢塑造自己的辨識度,加快推廣進度。
另一方面,與字節火山引擎的目標客群不同,快手StreamLake的客戶群包括社交、網店、娛樂等對視頻需求高的行業,而火山引擎則重點在金融、汽車、消費、醫療等大領域上,與阿里、騰訊和華為的路子極為相似。
對比字節,快手在云服務領域更為聚焦,即集中精力專攻視頻云,而這僅是火山引擎服務中的一個細分類目,畢竟字節的步子邁得更大更快,其更渴望與阿里云、華為云、騰訊云正面競爭,從而成長為國內“第四朵云”。
按照快手穩妥的思路,其B端剛起步,各方面能力還未完全形成,暫時不會把手伸得太長,在云服務領域中亦如是,快手也會將目光放在頭部云廠商還沒完全滲透的地方,盡量避免與它們產生過多的正面交鋒。
視頻AI是突圍的關鍵?
快手云服務的技術發展方向非常清晰,即側重于音視頻和AI。
在StreamLake的技術能力與模塊中,視頻AI就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快手非常看重智能視頻創作、智能視頻理解、數字人及XR等技術的價值。由此可見,快手已經將視頻AI 視作奮戰云服務市場的尖刀利刃。
據Ericsson Mobility報告顯示,未來六年移動數據流量增長4.38倍,其中視頻流量占比將達到79%。可以確定的是,視頻正成為重要的信息載體,而智能化時代的開啟,逐漸將音視頻和AI技術緊密關聯在一起,快手順勢而為重注視頻AI不失為明智之舉。
具體來說,對于視頻AI快手已做出針對性布局,比如基于音視頻,StreamLake提供點播云、直播云、快手極目、快手云剪等產品;基于AI,StreamLake提供人像美化、智能特效、一鍵成片等工具。
上述來看,目前快手的To B產品已經覆蓋了視頻生產全鏈路,音視頻產品注重技術的迭代升級,AI產品注重在生產場景的智能化應用,基本上能夠滿足到B端客戶對視頻化的多元化需求。而最關鍵的是,快手這些面向B端的產品也幾乎是其在C端中已有實踐過的成功經驗積累,相關技術以及服務都有成熟的運作系統,這能幫助快手換擋B端減緩不少阻力。
概而言之,基于多年在收集海量視頻以及分發過程中沉淀的AI技術能力,在前期發展階段,快手與其他云服務水平相似的中小廠商比較優勢更為突出,在眾多尾部區間的云服務品牌包圍中快速跑出頭大有可能。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