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號后追悔莫及?數字營銷禁忌,自查和規避
各位市場部的小伙伴大家好。
我們平時在撰文、制作短視頻以及直播時,多少遇見過文章或視頻因違規被刪、直播間暫停、被封,甚至賬號被平臺關閉的狀況。究其原因,還是對平臺的規則不夠熟悉。
數字化營銷經歷了從野蠻發展到趨于飽和和規范管理,對運營者的要求也就日趨嚴格。如果因為不了解規則,導致受到平臺警告、限流甚至封號,那肯定會對品牌營銷造成極其負面的影響。
(違規處罰警示)
由于大部分平臺并沒有給出明確的違禁詞以及違禁行為準則,常出現模棱兩可的規則描述,所以從業者對此基本處于猜測階段,一度也導致矯枉過正。本文小編就與大家一起,探索數字化營銷行為規范的那些「可以」(dos)與「不可以」(don’ts)。
一、平臺違規行為匯總
1.違禁詞
在各平臺發生的違規事件中,首當其沖的自然是違禁詞的使用。
常見的違禁詞類別包括:
(1)嚴禁使用極限用語*
(2)嚴禁使用不明確的時限用語
(3)嚴禁使用不文明用語
(4)嚴禁使用權威性詞語
(5)嚴禁使用刺激非理性消費詞語
(6)普通商品嚴禁使用疑似醫療用語
(7)嚴禁使用封建迷信用語
(8)嚴禁使用民族、性別歧視類用語
(9)嚴禁使用虛假宣傳用語
*跟自家對比時,極限詞可以有條件使用,比如「我們家賣得最好」「店內銷量最高」
聚加互動公眾號后臺回復「違禁詞」,獲取詳細版違禁詞列表源文件。
另外,產品如果沒有檢測報告,盡量避免宣稱產品成分,比如「純羊毛」「100%羊絨」「純天然」「百分百」等。
除了《廣告法》等國家法規規定的詞語,我們在內容制作時,還需要避免使用引導跨平臺導流的詞語,比如在淘寶中引導用戶「加我微信」,或者在抖音中引導用戶「去我們的淘寶店購買」。
(直播引導站外交易示例)
2.其他需要規避的行為
除了使用違禁詞之外,以下行為也有可能會導致賬號違規:
(1)違規銷售
出售假冒偽劣商品或違禁品、使用違反《廣告法》的行為宣傳銷售等。同時如上所述,不得以任何形式引導用戶私下交易。
(2)衣著不當
如穿著露乳溝的上裝、裸露上身、大面積露出紋身等。
(內容不當警示)
(3)侵權行為
如文章、視頻抄襲,盜播沒有轉播權的視頻和直播內容、錄屏直播沒有版權的視聽內容等。
小編在之前的文章中詳細介紹了營銷中的版權侵權行為和規避方法,感興趣的朋友們可以點擊回顧。
(4)違背公序良俗
如色情低俗、血腥暴力、詆毀國家等。
(5)售賣禁售商品
如管制刀具、易燃易爆物品,以及含有情色、暴力、低俗內容的商品等。
(6)對未成年人有害的行為
如未成年人進行單獨直播,以及誘導未成年人進行消費等。
(7)惡意抽獎行為
讓觀眾刷屏,以截屏方式選取用戶獲得獎品
用答題的方式,讓用戶評論區刷屏搶答,最先答對者獲得獎品
(8)引導刷屏
比如「刷1領取」「剛進來的寶寶刷一波666」等行為在直播中是被禁止的。
(9)專拍鏈接
直播間如果收到專拍鏈接下架的消息,也會被視作違規而收到的處罰。專拍鏈接是指促銷商品沒有準確描述商品的形狀、質量、參數等,只以點擊鏈接的形式出售,即產品主圖無實物,標題無產品名稱,必要規格屬性未完整填寫,招商代理違規發布。
(不可發布專拍鏈接)
(10)負面情緒
一些文章、視頻或者直播間始終宣揚消極、悲觀的負面情緒,而我們在公共平臺提倡記錄生活的美好。所以需要注意內容的建設性,避免被禁。
(11)實施或傳播違法違規行為、信息
如破壞民族文化傳統;違反《英雄烈士保護法》相關內容;展示、銷售違禁物品及管制器械;展示、銷售毒品或吸毒工具;展示危險駕駛或違反交通法規的違法行為等。
(12)實施或傳播其他不良行為、信息
如直播中抽煙、喝酒;直播危害自身或他人生命安全的行為;傳遞不良價值觀、宣揚挑戰倫理道德的內容;推薦或指導購買彩票、股票、理財產品,或引導參與抽獎奪寶等無法保證真實安全的活動等。
(13)其他不合適直播的行為
直播事故場景
直播其他引人不適的內容
無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人單獨直播
3.不能抱有僥幸心理
相較于圖文和短視頻內容來說,各個平臺對于直播內容的規范要求明顯要高出許多。
據統計,抖音直播單一平臺日均處理違規短視頻近5000條、日均處理違規直播約百場、日均處理違規賬號約600個。處罰措施從暫時禁言到永久封號各不相同,監管不可謂不嚴格。
我們在進行直播行為時,千萬不能抱有僥幸心理,而應該嚴格遵照法規進行營銷活動,否則會對營銷賬號造成不可逆的負面影響。
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份《網絡直播營銷行為規范》,幫助大伙兒在直播過程中避免因為違規而踩坑。
聚加互動公眾號后臺回復「直播規范」,獲取《直播行為規范》全文源文件
二、違規詞查詢工具有哪些?
看了以上列舉,是否覺得違禁行為防不勝防呢?為避免被罰,我們在文章發布之前,視頻腳本完成后,有必要對內容進行前置的自查,從而規避風險。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列舉一些常見的違禁詞自查工具。
句易網
可分別標注敏感詞、通用違禁詞、美妝違禁詞,以及新聞違禁詞。
禁用詞查詢
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查詢量定制查詢項目,如:文字量、圖片量、文檔量、網址量等。
抖詞詞
抖音違禁詞查詢
詞爪
支持多平臺查詢
零克查詞(小紅書)
零克查詞是為數不多檢測小紅書筆記違規詞的工具。由于工具中使用的第三方詞庫與小紅書相同,因此與其他工具相比,檢測的準確率非常高。
三、救救孩子:規避風險,也不要矯枉過正
比起隨手可查的《廣告法》,平臺各自的違禁詞就不那么明晰了,于是由此衍生出一個問題:各類網絡黑話層出不窮,例如將微信成為“某信”,直播間改稱為“波波間”等等。
這些不規范的用語導致了很多用戶無法正確理解內容所傳遞的含義,滋長了不規范用語的歪風。為此,近期,抖音、B站和微博陸續聲明:將在站內規范漢字使用。
1.網絡黑話:并不新鮮
所謂網絡黑話其實是中文的一種刻意「變體表達」,并不是什么新鮮事。
(1)娛樂目的
a.廣播電視時代
諧音梗扣錢?在廣播電視時代,不少企業就已經開始玩諧音梗,將成語變得面目全非,例如:
腳踏車品牌:樂在騎中
服裝品牌:衣衣不舍
酒水品牌:有口皆杯
b.網絡時代
進入網絡時代,新鮮詞就更多一些,比如那一波中文縮寫:十動然拒、不動然潑、不明覺厲等。
除漢字縮寫之外,拼音字母縮寫也開始流行,比如這兩年很火的「yyds」。
出于網絡本身的傳播速度優勢,新詞可謂來得快,去得也快。許多新詞在流行很短的時間之后,就漸漸淡出視野。往往還沒讓大部分人弄明白意思,就已經不再流行了。
(2)躲避審核目的
回到主題:比起娛樂性質的諧音梗,不少商家的網絡黑話就有些讓人哭笑不得了,如「主播」變成「主bo」,「很貴」變成「很跪」,「多少錢」變成「多少前」「多少米」等等。
不僅文章中充斥大量的拼音縮寫以及錯別字,連視頻中字幕也拼命換詞,比如各平臺名稱似乎成了禁區,「某音」「某信」「某寶」等口播用語不絕于耳。
究其原因,一來是對平臺規則不熟悉,二來平臺規則介紹模棱兩可,于是從業者臆想出一些會被下播、限流甚至封號的「違禁詞」,開始迷信網上流傳的各種「直播秘籍」。
而事實上,各平臺從未限制競爭對手名稱在日常溝通語境下的正常使用。
據業內人士表示,許多直播和視頻的違禁詞,是同行們臆想出來的,比如主播剛好提到了淘寶兩個字,然后被說違規,于是認為「淘寶」是違禁詞,但其實是其他原因導致的違規。
2.層層加碼
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之一,在于平臺規則的模糊,以及人工審核力不從心:
一方面,官方對違規的提示模糊,給從業者留下了想象空間。
有直播被封過數十次經歷的KOL透露:封禁幾十分鐘到幾天的經歷都有,但至今對每一次被封的具體原因都不太清楚。
每次都是隨便扣個帽子,比如自認為正常說話,但卻被說語言低俗。官方從來不明示封禁的具體行為。
另一方面,平臺審核難以做到百分百準確。
對平臺而言,為了保障平臺和用戶權益,在審核上往往「寧枉勿縱」。
為了規避風險,制作方索性把可能有問題的詞語和行為都去除,絕不觸碰業內「默認」的違規行為。
當前各個平臺主要使用AI人工智能進行審核工作,主要形式為添加違禁詞以及違禁畫面。而人工智能雖然省時省力,卻也難以避免諸多低級錯誤。
AI之外,網友舉報也是審核渠道之一。但面對海量信息,人工審核自然是力不從心。
于是,違禁詞成為「玄學陰謀論」的局面:既然平臺審核「寧可錯殺一萬,也不能放過一個」,那么從業者就「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直接導致「抖音」「淘寶」「主播」「多少錢」這些看似正常的詞匯,通通變成了「假想敏感詞」。
3.不同的行為、語境都會導致判定結果截然不同
如前文所述:“微信”沒有限制,但不得引流至微信交易。也就是「微信」可以說,「加我微信」不能說;「京東」可以說,「去京東下單」不能說。
(不可私自導流)
4.若內容違規,換詞仍會被處罰
賬號能否經得起審查,本質在于行為規范,而非「變體表達」。
如果違規觸及平臺底線,即使大面積換詞,也不能避免被封禁的后果,反之亦然。對于創作者來說,無論原因是什么,本質都是「違規」,想要規避風險,首先還是要嚴格約束自身。
5.平臺回應
作家李尚龍老師曾經發文表示:因平臺規則而故意制造的錯別字,會影響下一代人的文字體系,并呼吁“救救孩子”,表示各類黑話已經讓小朋友變得不會好好講話了。
比如「JZ日收500米」是什么意思?其實是「兼職日賺500塊」。對此平臺也給出了回應,表示好好說話是我們的規范方向,并梳理了50個被高頻使用的正常詞語。
小編在此列舉一些:可直接使用“推薦”而非“t薦”,可使用“廣告”而非“gg”,可直接說“推廣”而非“推g”。完整的50個詞語列表,可以去相關官方平臺搜索。
以上為平臺整理出的常見黑話。平臺表示,這些詞匯并非敏感詞,在正常使用中也不會被審核處罰,更加不會引起限流、封停直播間等,與此同時,平臺還會持續總結完善詞語的不規范使用現象,引導創作者良性發展。
6.創作者權利
創作者可能覺得,你講得再好,我被封了有人賠我嗎,還不是自己買單?
其實,即使被AI誤傷,也不必因此草木皆兵。
首先,人工智能審核不盡完美,平臺并沒有否認這一點,始終在不斷提高算法的精準度。
其次,當被AI誤判時,用戶也可以通過官方正規渠道進行申訴。
然而,當傳播色情擦邊內容、違規導流、進行虛假宣傳等違規操作時,平臺定會嚴格管理。
因此,敏感的不是詞語本身,而是不良行為。
寫在最后
作為我們市場營銷人,在制作內容時,我們需要遵守國家法規,平臺內容規范以及公序良俗,在維護良好的媒體環境的基礎上實現營銷效果的最大化。
同時,一味追求絕對安全,導致矯枉過正,玩弄文字諧音和網絡黑話,也是沒有必要的。
參考資料:
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
http://www.gov.cn/guoqing/2021-10/29/content_5647620.htm
網絡主播行為規范
http://www.nrta.gov.cn/art/2022/6/22/art_113_60757.html
微信視頻號直播行為規范
https://weixin.qq.com/cgi-bin/readtemplate?t=finder_live_up_privacy
主播行為規范
https://developers.weixin.qq.com/miniprogram/product/live/behavior-standard.html
直播管理規范(快手)
https://www.kuaishou.com/norm?tab=live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