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洞察---訪談咋搞
昨天有個朋友和我抱怨,傳統的行業都開始內卷,方向一直在變,上頭只是說再改改。我看了下需求和方案,
大體發現是2個問題。1. 不了解Z時代用戶的痛點(發現問題);2. 用戶語言去溝通(策略+創意)
消費者洞察有很多方法,數據呢有時效性和主觀性,所以我個人更喜歡訪談法(更喜歡不是只相信只選擇)。
所以今天,淺淺分享下,我自己對消費者洞察之訪談的理解,也非常歡迎你在評論區留下分享。
PART ONE: 訪談結構· 1.1 WHO-找誰聊
傳播是隨著圈層流動的。如果不了解圈層,以及圈層之間的流動,如何了解用戶和傳播。
我以藝術潮流為例。
我很喜歡川久保玲,她曾在《邊界的藝術》里提到,“藝術是被動的,時尚是主動的”。意思是,你要看大街上的人都在穿什么,主動追隨什么。
那影響大街人們穿著的又是誰?ins/小紅書等社交媒體的kol嗎?
那影響你關注列表里ko的l又是誰?是明星嗎?是導演嗎?是藝術家嗎?還是樂隊?
而影響明星這些垂直圈層的人又是誰?
之前做一個知名潮玩ip的品牌定位和資產框架時候做過一個傳播圈層。
· 1.2 WHAT--聊點啥
不能瞎聊吧,還是回到本質,你當下做訪談的本質目的。
了解用戶喜好----行為習慣---用戶全鏈路體驗品牌里叫人群資產,LTV(LIFE TIME VAULE)ok,那從哪里入手?維度千千萬,從你方便后期觸達的維度。我之前做線上較多,這里就用AIPL舉例。
看到這里的小伙伴一定會發現,做品牌,是一件知識涵蓋面很廣的職業。懂內容懂營銷都是最基礎的,本質是懂杠杠價值(to b是生意),消費者心理學(to c是欲望)
品牌,to b是生意;to c 是欲望。
·1.3 HOW--咋聊?
用戶抗拒我咋辦?用戶回答拘謹咋辦?我也社恐咋辦?
·1.4 WHAT--最后出來啥
經過上面的步驟,你會有大量的信息量。最終要形成一個什么呢?
還是回到目標,你做這件事是為了新老品牌0到1建設,當中了解用戶洞察----去找到還有什么問題沒有被解決。
那你一定要非常清楚,用戶現在處境+未來渴望
你會得到,清晰的消費者畫像。
gap部分就是你可以進入的地帶(還要進行市場分析,自身分析,找到有競爭力的地帶,毛爺爺說過打有把握的仗)
PART TWO: 訪談本質
無論是精神消費還是物質消費,都是對圈層的了解,因此不僅要了解消費者人群畫像,還要了解消費者的上下游信息鏈路。信息從哪里來,什么信息他們感興趣愿意走進店或是愿意點擊,哪個環節促使他們購買(是產品顏值還是服務等)。。。
盡量自己去訪談,數據代表過去的集體行為結果,不代表用戶心底需求;而報告大多有人為主觀引導傾向。
最后以上僅個人分享,有任何觀點歡迎評論分享,多多交流;還有什么想了解的想看的都歡迎留言告訴我(也可以微信公眾號找到我~)
一個幫你增長的后花園
無論是錢包還是認知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