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且浪漫的哈工大錄取通知書,到底是誰設計的?
作者:設計青年,來源:設計青年實驗室
畢業季接近尾聲,一年一度的錄取通知書大賞即將開始。可以確定的是,一“紙”通知書的時代終將一去不復返。
今年第一個閃耀亮相并一舉登上熱搜的是哈爾濱工業大學。鑲寶石、會發光……評論區一片沾歐氣的,酸麻了的,先放幾張圖再來感受一下吧。
你想“耀”了嗎?!
> 錄取通知書中的金剛石!
當然,感慨之余我們還有最重要的好奇:是誰設計的?!還有,這幾年哈工大錄取通知書收獲好評無數,為什么一個硬核的理工科院校可以在通知書上頻頻出圈?這些通知書的設計過程是怎樣的?
帶著這些問題,我們找到了連續四年為哈工大設計錄取通知書的工作室:hey studio,一起深入地聊一聊。
01 先來認識一下!
2009年成立,
坐標哈爾濱、
工作室主創3人,
成員都畢業于哈工大設計藝術學專業。為母校做設計,
一方面情感充沛,
另一方面也要努力平衡客戶需求和設計表達。連續四年,
為哈工大設計錄取通知書,
不同的主題同樣的用心。
02 2019-2022
在同樣的設計對象里找不同
Q 大家看到的一般是最后的通知書效果圖,以今年的設計為例,可以給大家分享一下其中的設計過程嗎?
今年哈工大計劃贈送給每名錄取的學生一枚自主研發的單晶金剛石/藍寶石做為高考紀念,圍繞這一設計訴求,我們覺得不僅要通過視覺元素來表現科技感,還要通過一個概念來契合考生收到通知書后的心理變化。
因此將閃“耀”學途、榮“耀”門楣、光“耀”其志、展“耀”宏圖中共同的“耀”來串聯四組產品。
“去區分產品不同物料的質感,加入夜光材質,表達一枚原石需經歷雕琢、錘煉、磨礪、閃耀的成才之路。”
> 專屬哈工大獨一份兒的硬核浪漫
Q: 我們知道hey studio已經連續4年為哈工大設計錄取通知書,大家對背后的設計者也很好奇,和大家講講hey studio和這個系列設計的故事吧!
和哈工大的緣分源于2019年為本科招生辦公室做宣傳形象,首次合作十分默契就逐年承接了高考錄取通知書的設計委托。
故事很多,疫情始終是繞不開的話題。疫情的到來改變了既有的工作模式,讓很多設計環節都充滿變數,無法及時與客戶面對面交流,無法隨時去印刷廠把控工藝效果。項目啟動、概念確立、設計制作、產品打樣都是線上溝通,以至于我們經常憂慮能否順利完工,甚至像關注天氣預報一樣查詢疫情防控政策。
“錄取通知書也屬于商業設計,商業設計是解決問題的,能遇到非常重視設計的客戶也是我們的福氣。”
2022 耀·科技
設計理念:硬核科技、微電子芯片、學校自主研制的金剛石/藍寶石
設計呈現:藍色的PVC外盒+銀灰色封套、特殊夜光公益
2021 破繭
設計理念:分享、破繭;-生花-歸倉-新程
設計呈現:鐳射材質、冰裂紋
2020 屹百年
設計理念:開啟了塵封百年的歷史過往
設計呈現:國潮風、3D紙雕
03 是母校也是甲方
設計錄取通知書是一個美好又艱難的挑戰
Q 通知書是一個相對特殊的載體,請問工作室在面對同一個設計對象時,如何在一年又一年中不斷推突破與創新?
設計錄取通知書是一個美好又艱難的挑戰,一切的突破與創新都是基于學校悠久的歷史和精神內核。
當然,我們對解讀「高校和考生」這件事做了很多功課,如何在同樣的設計對象里找不同是我們最先思考的問題,時間也推動我們不斷的定義「青春、奮斗和未來」。
Q:為自己的母校設計錄取通知書,對于你們來說是一種什么樣的體驗?
“就像為自己的母親畫像,情感是充沛的。”
“同時我們也清楚地知道這是一個商業項目,努力地在客戶需求和設計表達之間做平衡。”
> 工作室成員與錄取通知書的大合影
Q: 今年哈工大的通知書科技感十足,尤其是夜光的紙張以及寶石的鑲嵌特別引人注意,對于設計的材料和工藝,你們的看法是怎樣的?
設計是一種表達方式,人們通過觸摸、嗅聞、把玩來對產品進行情感投射,傳達的維度越多元,產品的認同就越深刻。
夜光這種效果我們已經計劃了很多年,一直在等待合適的產品做應用。
“寶石需要打磨才會閃耀,而夜光也需要高熱高亮的炙烤才能呈現出好的效果。
算是呼應了「要想人前顯貴,必先人后受罪」的老話吧,所以對于工藝和材料的選擇我們都是謹慎的。”
> 酷炫的夜光效果
Q: 以前各大高校的通知書基本都很相似,現在越來越多的高校都在通知書上更用心和投入,你們怎么看待這個現象以及現在的設計環境?
高考的學生們最有發言權,學生收的開心,學校宣發的有成就感其實是件雙贏的事兒。
設計的成長需要豐富、多元和開放的社會環境,設計師也需要在失敗與成功的項目里總結經驗,希望包容、友善、輕松的設計能為社會做一點點貢獻吧。
> 2021 年通知書的制作蝕版
04 如果用幾個關鍵詞去描述hey studio會是什么?
北方、朋友、 不像工作室的工作室
Q: hey studio是一個什么樣的工作室?再和大家介紹一下吧!
工作室主創三人,2009年成立于哈爾濱至今。從最初的類似興趣小組到目前穩定的合作伙伴,我們分別打理著hey poster、hey在、3PM等設計日常,不做設計時我們更像家人和朋友。
「北與」是我們做商業項目時的身份,更強調設計的多樣性和整合功能。從「hey」到「北與」也是水到渠成的轉化。
> hey studio 的日常
Q: hey studio是在怎樣的契機下成立的,目前團隊構成是怎樣的?坐標在哈爾濱,你們對自身的業務范疇與工作室定位是如何理解的呢?
工作室的成員都是哈工大設計藝術學專業畢業的,平時在一起看電影、聊設計、打游戲、一同遠行。
“坐標哈爾濱也遠離了行業內卷,項目忙時我們全情投入,空閑時參加比賽、看展、參加講座或者異地考察,不定義自己才有更多可能。”
> hey studio 動態海報設計
> hey studio 海報設計
Q: 在行業內有沒有欣賞的人或團體,Ta們有什么特質?
前一段時間關注了一個圣彼得堡的家族書店「Книжный магазин」,他們太好玩了,為了賣書拍攝了非常多有趣又夸張的照片,你根本分不清他們究竟是愛書、愛攝影、還是愛生活。
還有一位一直都關注的明斯克設計家「Vladimir Tsesler」,他的創作領域無所不包,每件作品都注入了他對世界的理解。
?
Q: 最近是畢業季,對于希望加入設計行業的畢業生,您覺得需要做好什么準備?
閱讀、觀影和旅行,在設計之外找到一個自己的愛好,平衡和滋養你的設計。
> hey studio 自主項目:hey 在
通過對話我們也對哈工大的錄取通知書設計以及背后的設計者hey studio都有了更深的了解。最后,關于錄取通知書,我只想說:應卷盡卷,卷起來吧!
還有,那些已經畢業同學們呼聲極高的以舊換新或者出紀念周邊的建議,希望各大高校也搞快點!
TW
編輯 | Sihan
視覺 | WYJ
統籌 | 設計青年
作者公眾號:設計青年實驗室(ID:sjqn521)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2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