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機由沉重科技產物轉換為時尚配飾
關于現在耳機的發展,其最早可追溯可到1881年,那個時候就已經有了耳機,只不過當時的耳機和我們現在使用的耳機還是千差地別的,光重量就有十斤左右,而最接近我們現在使用的耳機是在千禧年間發出來的。
蘋果在2001年,推出了劃時代的iPod設備和itunes服務,宣告音樂數字化浪潮來臨。Sony Walkman開啟的便攜式磁帶立體聲音響時代,被更便攜的數字音樂播發器iPod顛覆了,Walkman的時代終結。
在 iPod廣告中,作為大多數便攜式隨身聽設備附帶的不起眼的耳機,成為iPod播放器視覺形象的重要組成部分。
流暢的白色耳機線條與白色ipod機身融為一體,共同構成 iPod統一的視覺識別,而佩戴者消失于陰影之中,成為時尚技術的人體模型。
耳機的使用場景從室內加速拓展到室外,原本耳機只要音質好佩戴舒適就行,而一旦被戴出戶外,就具備了配飾的屬性。
也正是因為這種配飾性,當時的Beats抓住了這個機遇,在2008年的時候聯合當時明星的宣傳和新潮的設計,推出了Beats by Dre。
酷潮的外觀和明星的代言都讓這款耳機瞬間爆紅,成為了當時最熱賣的耳機,也讓Beats成為了后面大家所熟悉的耳機品牌。
自此以后,耳機擺脫科技產品定位的沉重負累,成為百分百的服飾品。
耳機從一開始的大型科技機器變成現在輕便時尚的產物,其實其中經歷的時間并沒有特別長,我們不得不感嘆科技進步的迅速。
本文系作者授權數英發表,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數英立場。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權數英發表,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數英立場。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數英立場。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本文系數英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