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頭,為何連雪糕都吃不起啦?
夏天來啦,最近有網友分享了一段他的生活囧事,他說他和朋友在一家便利店,買了兩支雪糕,結賬時傻眼了,他當時真想把雪糕再放回去,但由于不想在朋友面前丟面子,最終還是硬著頭皮結了賬。這本是一件生活小事,卻引發了網友的廣泛共鳴!大家都在感嘆這年頭怎么連雪糕都要吃不起啦!
下面,我就從《營銷學》的角度,試著給大家掰扯掰扯這雪糕的生意經。
我國雪糕價格上漲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
07年到15年,雪糕定價區間大概在1-5元之間徘徊;
16年開始,搭上消費升級快車,國產品牌開始走高端路線,5-10元成為雪糕市場主力軍;
18年隨著網紅鐘薛高的入局,雪糕市場正式步入10元+的時代。
(鐘薛高在2018年雙十一推出號稱雪糕天花板的“厄瓜多爾粉鉆”,一只冰淇淋售價66元。上線僅15小時便售罄。)
在雪糕這個賽道上,可謂是資本群雄逐鹿,因為大家都很看好這個市場。主要原因是目前我國年人均消費雪糕還不到3公斤,美國是我們的8倍,日本是我們的4倍。
有人說,既然市場空間這么大,你來個薄利多銷,搶占市場的策略不好嗎?
我說:不好。
主要原因其實很多人或許沒有意識到:雪糕屬于低頻消費品。多數國人沒有在一年四季吃雪糕的習慣,所以說,薄利也不一定帶來多銷。
據財報顯示:哈根達斯賺走了行業70%的利潤,其中一半由中國市場貢獻。對于低頻消費品,走高端無疑是品牌搶占頭部市場的首選策略。
由于雪糕消費場景需要冷鏈支持,多數品牌都采用渠道分銷策略,一家零售商大約可拿產品售價的30%~50%的利潤。同樣的分成,賣一支鐘薛高能賺十幾塊,賣一支老冰棍只能賺幾毛錢。
如果你是便利店的老板,你的冰柜里你會多放哪個?
關注,有話郝說,一分鐘商業洞察!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