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云市場:華為云、百度云上演追逐戰
現如今,云計算已經成為推動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的重要力量,而在多方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云計算行業增長迅猛,市場規模也隨之擴大。據了解,近年來我國的云計算產業年增速超過30%,是全球增速最快的市場之一。另據艾媒咨詢發布的相關報告顯示,2021年我國云計算市場規模已經超過2300億元,預計2023年將突破3000億元。
與此同時,隨著云計算技術的不斷迭代升級,云服務也逐漸深入千行百業。據悉,云服務在泛互聯網、零售、政務、金融領域滲透相對較高,目前已經達到30%以上,并且對行業的賦能價值較高。此外,數字化轉型需求度較高的汽車領域,也成為眾多云服務廠商關注的重點,引得不少云服務廠商紛紛來此布局。
配圖來自Canva可畫
汽車云服務成新角逐點
盡管國內云服務市場規模在不斷擴大,一些較早布局云計算領域的科技企業也已經躋身前列,但營收壓力、商業化難題、不斷加劇的行業競爭等問題,仍籠罩在不少云服務廠商的頭頂。基于此,布局垂直行業領域成為了各路云服務廠商心照不宣的選擇。
一方面,車企數字化轉型艱難,需要借助“外力”助推,云服務需求旺盛。隨著技術、政策等外界因素的不斷推出,現如今的汽車產業也逐漸由“老四化”朝向“新四化”方向變革。具體來看,“新四化”指的是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以及共享化,而汽車“新四化”浪潮的來襲,在為車企帶來了發展新機遇的同時,也對車企提出了新要求。
不同于其他產業,汽車產業屬于重資產模式,無論是技術研發還是車型換代,亦或是搭建銷售網絡,都需要不菲的資金投入。倘若車企要自建云計算基礎設施的話,不僅需要巨大的前期投入,后續成果能否盡如人意也是個未知數。即便車企自建的云計算基礎設施構建成功,何時能夠拉平成本也尚未可知。然而汽車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又迫在眉睫,多重考量之下,不少車企都選擇了同其他云服務廠商合作的方式上云。
另一方面,智能互聯網汽車的不斷增多,同樣助推了汽車云服務的發展。據IDC發布的預測報告顯示,中國智能網聯系統在汽車產業內的裝配率預計將在2025年達到83%的水平,出貨量將增至2490萬臺,年復合增長率(CAGR)達16.1%。隨著智能網聯技術的發展和消費者對智能汽車觀念的轉變,智能網聯汽車逐漸走入千家萬戶,展現出不俗的發展前景。
只是隨著智能網聯汽車數量的增多,汽車行業所積累的數據信息也日益龐雜。面對海量數據資源,如何保存并開發這些數據以及保障數據安全也成為了車企面臨的大問題。鑒于此種情況,車企積極上云進行數字化轉型,既有助于達到降本增效的目的,也能夠將海量數據資源轉化為數據資產,最大限度地發揮這些數據的價值,而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對汽車云服務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
華為云領跑
據Frost & Sullivan聯合頭豹研究院發布的《2021年中國汽車云市場追蹤報告》顯示,2021年汽車云行業整體市場規模高達335.2億元,其中華為云憑借22.8%的占有率在中國汽車云市場(IaaS+PaaS)位居第一,并且在自動駕駛汽車云和車路協同汽車云這兩個細分市場分別以26.9%和23.6%的市場份額領先。而華為云能夠在一眾云服務大廠中突出重圍,也并非毫無緣由。
首先,華為汽車行業經驗豐富,能夠更好的為車企提供服務。不同于其他云服務廠商,華為在汽車行業深耕多年,沉淀下了不少經驗,能夠更加精準地切中車企的偏好。另外,華為本身就在智能汽車領域有所布局,比如同北汽等車企合作造車等,這也使華為能夠更好的理解車企數字化轉型的需求。
而已經在汽車產業形成了“端、管、云”全面布局的華為,也自然而然地成為了不少車企上云的首選伙伴。據了解,目前國內TOP30的車企已有80%選擇與華為云合作。
其次,華為云提供全流程服務,全方位助推車企的數字化轉型。數字化轉型不能一蹴而就,并且受企業現狀、未來方向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車企的云服務需求也不盡相同。基于此,華為云發布了“汽車行業整體服務策略”,依托自身轉型經驗等九大關鍵能力,提供云原生基礎設施服務等六大解決方案,以滿足不同車企的不同需求,為車企數字化轉型提供助益。
例如,在研發環節,華為云提供汽車仿真HPC、低代碼開發、自動駕駛開發等解決方案;在生產環節,華為云提供IoT、數字工廠、智慧物流等解決方案;在營銷環節,華為云助力車企構建CDP能力,并輔以KooMessage云消息服務,提升營銷轉化率;在智慧出行環節,華為云提供一站式ServiceStage業務開發平臺以及全棧安全服務等等。
華為云這一系列解決方案的推出,不僅提升了其產品競爭力,也同樣收獲了不少車企的青睞,同時也為汽車產業的智能化升級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百度智能云緊追
在汽車云服務領域,百度智能云也是不容忽視的一方力量。據《2021年中國汽車云市場追蹤報告》顯示,百度智能云憑借13.7%的占有率排在第三。而百度智能云之所以在制造業、能源等眾多垂直行業領域頻頻發力,也是有原因的。
從外部情況來看,云服務廠商已經開始向垂直細分領域布局,百度智能云也不例外。隨著云計算行業的發展,行業格局已經基本穩定,行業競爭也日漸焦灼,失去先發優勢的云服務廠商要想占據更大的市場份額難度之大可想而知。與此同時,頭部的云服務廠商也在尋求新的增量市場。
現如今,云走向行業垂直化已經是大勢所趨,云服務廠商在提供原有服務的基礎上,開始向垂直行業發力,提供更具針對性的垂直行業解決方案,深入至各行各業,為不同的企業提供更貼合其行業領域及自身的云服務。汽車行業作為數字化技術關鍵應用場景,自然也引得一些云服務廠商來此布局。
從內部情況來看,百度主營業務承壓,發力云業務有助于其尋找新的增長曲線。受多方因素影響,不少企業的C端業務都面臨著或多或少的挑戰,開始尋求B端業務轉型,百度也沒能避免。雖然百度的廣告業務仍舊承壓,但得益于百度在技術方面的持續投入,其百度智能云業務展現出了不一般的發展速度,有望成為百度的第二增長曲線。
財報數據顯示,2022年第一季度,百度智能云業務營收同比大增45%,增速居于行業前列;受智能云業務的拉動,非廣告收入同比增長了35%。
此外,百度自身就有汽車業務,發力汽車云服務也能夠為自身業務賦能。早些時候,百度喊出了“All in AI”的口號,而長期押注AI技術的百度也在智能駕駛、車聯網等新興賽道走在了前列。除了持續深耕智能駕駛業務之外,百度還在去年以整車制造商的身份進軍汽車行業,正式下場造車。百度智能云深入汽車行業推出汽車云服務,不僅能夠滿足其他車企的數字化需求,還能夠為百度自身的汽車業務賦能,可以說是一舉多得。
不好做的汽車云服務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聯合頭豹研究院發布的《2021年中國汽車云市場追蹤報告》顯示,在國內汽車云市場迎來利好的背景之下,以車聯網、自動駕駛、車路協同以及數字化轉型四個應用場景為代表的中國汽車云IaaS+PaaS應用場景規模由2017年的15.7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118.8億元,CAGR為65.8%。然而隨著汽車云市場的不斷擴展,一些挑戰也隨之而來。
一來,車企與云服務平臺間的數據標準不統一問題,會在一定程度上制約汽車云行業的發展。如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車企選擇上云了,汽車云行業市場整體發展向好,但受多方因素影響,車企和平臺間的通信協議并沒有完全統一,并且存在缺乏數據交互接口標準的問題。數據標準不統一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汽車云平臺的服務,進而影響車企的數字化轉型進程。
二來,汽車數據安全問題也同樣重要。隨著汽車產業朝著“新四化”方向發展,智能汽車也產生了越來越多的數據,汽車云服務則是車企將這些數據上傳至云端,在云端對數據進行存儲、挖掘。眾多車企發力的自動駕駛,更是產生了海量數據。數據信息內容的不斷增多,不僅對云服務廠商的數據處理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樣數據信息的安全性也不容忽視。
此外,汽車云行業的競爭也格外激烈。云計算的火熱程度不用多提,而主流的云服務廠商也在跨出舒適圈,向其他垂直行業進軍,此舉既為云服務廠商帶來了新著力點,也對其進行生態建設、提升競爭力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在汽車云行業,被稱為“四朵云”的阿里云、華為云、騰訊云以及百度智能云均在此有所布局。而眾多云服務廠商的入局,也拉高了汽車云行業的競爭難度。
據了解,汽車云市場5家頭部廠商所占市場份額總和超過70%,市場集中度較高。然而由于汽車云行業正處于初期發展階段,其他云服務廠商也并非毫無機會,只是角逐過程不會輕松。不過可以預見的是,隨著越來越多的云服務廠商布局汽車領域,車企的數字化轉型之路無疑會更容易些。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