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樸留豐談從中國商道看企業戰略
企業管理作為一門社會科學,是建構在社會環境的邊界條件之上的。從社會環境來看,中國人和西方人完全不同,大量事實證明,完全照搬西方商業理論,企業不僅達不成預想結果,甚至遭遇難以想像的困難,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深刻反思。
時至今日,經濟高速發展,商業競爭愈演愈烈,我們亟須從自身文化出發,挖掘出更適合中國企業管理者的戰略思想,這就是本文試圖從商道的角度,探索企業發展戰略的原因。
“道”在中國的文化思想體系中,是認知萬物運行規律的本源,商業也必然有它的規律,這就是 “商道”。
中國人經商天賦往往令西方人驚訝不已,大多企業沒有經歷過系統的商業學習,卻往往能抓住機遇,將不起眼的小生意經營成龐大的商業帝國。這不純粹是偶然,而是中國千年商道思想的傳承與實踐。
從先秦的范蠡、白圭到明清各大商幫,再到近現代的實業家,中國商業杰出人才輩出,商業方面的著作也不在少數,如《范子計然》、《史記.貨殖列傳》、《士商類要》等等。
只不過中國人更關注“修身治國”的大抱負,以致這些商書著作未得到廣泛傳播和推崇,從而造成奉西方商業思想為圭臬的現狀。
什么是中國商道,中國商道核心是“天道”與“人道”。
先來看天道,中國商道強調遵循事物發展規律,與時逐利而不責求于人。企業成功要靠順時順勢的大智慧,而不是靠投機取巧的小聰明。許多大企業轟然倒塌,都是因被私欲蒙蔽,違背規律,才走向失敗結局。
中國古典商業思想注重審時度勢,在先秦古書《范子計然》中就有許多記載。越王勾踐被囚于吳國三年,深感其辱,回到越國臥薪嘗膽,準備攻打吳國,在發起戰事之前,要準備足夠的錢糧、衣帛。他聽說計然善于經營積蓄,就問道于他。
計然認為:陰陽萬物都各有自已的法度,沒有人能改變它們的常道。順應則有功,違背就遭殃。大凡要辦成各種事情,必須順應天地四時的規律,并參驗陽陽變化,控制好進退取舍。
比如在太歲處于陰年時開始行動,當陰年將盡,趕快賣出牲畜貨物,大量買入五谷糧食,以應陽年的來臨;陽年將盡,迅速開倉將糧食賣出去,購入田地住宅、牛馬牲畜,積聚財貨,以應陰年的到來。這些都可以獲利五倍十倍的做法。
以上摘錄只是《范子計然》商書中非常小的章節,越國正是運用了計然的經濟思想,才能稱霸于諸侯。
歷史證明,中國傳統商業思想,大可富國小可富家。
“天道”另一方面表現為尊重自然。中國人視自然為育化萬物的母體,不殺雞取卵,不涸澤而漁,這是我們保持生態平衡的千年訓條。盡管西方開啟了科學之門,并取得巨大的成就,但毋庸置疑,自然環境也正在“科學”治理下被急速破壞。
美國土壤物理學教父富蘭克林在《四千年農夫》中寫道:“美國的土地在化學農耕、機械農耕的作用下迅速貧瘠,而中國和受中國影響的東南亞一帶,農民使用生態耕種,土地歷經4000年依舊肥沃”。
“環?!痹谥袊热松钪?,深入精神意識,并不需要被著重提倡。以前我們各方面用品,原本都是從自然獲取,只是近代國門被炮火打開,才受工業革命影響,改為使用工業制品。這些商品確實提供了便利,但也給自然和人類本身,帶來了無法預計的傷害。
商道中的“天道”即審時度勢,遵循規律。深刻研判行業變革、趨勢和運行規律,是現代企業制定戰略的重要維度。在全球競爭的大時代,我們不僅要學習西方的商業知識,更需要去吸收中華文明的偉大思想,洞察商業規律的常道,將幫助中國企業在未來大放光彩。
再來看“人道”,“人道”就是為人之道,是“以義為利”之道。中國認為 “仁利”才是企業持續獲利的不二法門。
古人主張把仁義道德和利益追求結合起來,統一起來,并形成一種以義為利、以利弘義的鏈式邏輯與因果關系,是中國商道精神的最大特征和至高創意。無論晉商票號的“寧叫賠折腰,不讓客吃虧”,還是同仁堂的“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誠信守諾都是中國商行長久致勝的秘笈和法寶。
現代企業戰略的核心就是兌現使命承諾。戰略制定包括確立企業使命,并制定實現使命的策略路徑。現代企業競爭更多的是使命價值觀的競爭,誠信兌現承諾的企業,將獲得廣泛的社會認可和巨大的商業收益。
企業背離企業使命,一味追求經濟利益,就會離成就的目標越來越遠。西鄉隆盛作為日本商界精英的精神偶像,提出領導者應該去私欲、舍私利、踏正道,這無疑闡明了管理者如何成就企業的根本道理。
我們經常聽到以次充好,罔顧他人健康的新聞,從毒奶粉到假醫訊,再到泄露用戶數據套利等,這不是營商牟利而是謀財害命,這不僅違背正常的商業倫理,更會引發信用危機,企業將失去生存發展的根本。
放眼全世界,誠信事件同樣屢屢發生,中國企業恪守“以義為利,誠信守諾”之道,將成為贏得國際競爭的利器。
企業行為的好壞關鍵在于人,中國為商之道即是為人之道。企業管理者要面對太多的欲望、誘惑與是非,選擇做企業,就是選擇了最嚴酷的自我修煉方式。如果企業家在過程中,努力遵守中國商道的精神法則,一定能幫助企業獲得良好的運行結果,更能幫助企業家收獲一個圓滿的人生。
中國商道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期望更多的商業精英,學習和研究中華文明本有的商業思想,在引領自己企業發展的同時,幫助我們的國家屹立于世界商業強國之林。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