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收納:新興行業背后的亂象
過去的一年時間,《我是遺物整理師》以豆瓣 9.1 的評分躋身“高分經典榜 TOP 20”,并讓“整理師”這個略顯冷門的新職業讓大眾所熟知。
實際上,整理收納師這個職業,如今在國內已走過了十二個年頭。
目前已知國內最早從事該職業的整理師,是中國整理收納行業創始人卞櫟淳,她以提出“留存道”理念而著稱。卞櫟淳在2010年以整理30,000 件衣服的機遇入行,并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從事衣櫥的整理收納,并很快延展到了其他生活空間,全屋、辦公室、倉庫、工作室等等。
整理行業大爆發
隨著人均收入的不斷提高,整理收納機構如同雨后春筍一般涌現,與之相關的企業數量也迎來了爆發性增長,幾乎每個城市都出現了整理服務。而直到2021年,整理收納師這個職業才正式被人社部承認。
根據樂居財經發布的《2020中國整理收納行業白皮書》顯示,2020年國內收納市場的增長預期達到1012.79億元,預計未來每年行業增速在20%-30%左右。
市場劇增的需求,帶動了相關產業的野蠻生長。而野蠻生長的背后,也帶來了亂象。
行業標準化的漫長之路
行業標準是經濟活動和社會發展的技術支撐之一。世界發達國家都將標準化作為戰略工具,制定、實施標準化戰略,并高度重視國際標準的制定。有沒有統一的、權威的標準,是衡量行業成熟與否的標志。而目前整理收納行業對于方案定制、服務流程、結果驗收和計費標準都不統一,不僅給消費者的決策增大了成本,又給了無良機構的可乘之機。
中國整理收納行業的收費方式主要可分為三種:按平米收費,按工時收費和按延米收費。
“市面上很多收費模式,要么收費和工作量不掛鉤,要么收費和服務質量不掛鉤,對于顧客來說,會很沒有安全感。我們希望收費有固定標準,費用公開透明,顧客只需要在交付時核驗結果,只為服務質量買單,不被雜七雜八的賬單‘坑’。”留存道創始人卞櫟淳說,她多年來致力于推進延米收費標準,希望能改善行業的環境。
在卞櫟淳看來,延米收費模式早已在家裝等行業啟用,經過了全球家裝市場多年的考驗。而圍繞著儲物柜體的尺寸收整理費用,對于市場雙方而言,都是相對公平且透明的標準。
無序競爭的局面
因監管的缺位,整理行業欣欣向榮的發展背后也暴露出無序競爭等問題,這也成為制約整理行業發展的瓶頸。
某資深整理師告訴記者,同樣是為客戶做整理收納,各機構整理師培訓水平卻參差不齊,甚至有天壤之別,很多整理師甚至遠達不到基礎職業門檻。
盡管市場需求巨大,但人們對于整理師的固有認知還停留在“勞動替代”的階段,很多剛起步的整理機構會選擇“先活下來再說發展”,選擇低價引流、包裝人設去拼市場,這也造成了服務低品質、低要求和亂承諾效果的亂象,使得付出的顧客對服務效果不滿意,從而進一步惡化了對行業的認知。
某整理機構負責人告訴記者:“會有競爭對手惡意壓價,甚至在營造負面輿論。比如類似淘寶差評師那樣去惡意發帖,占據公共資源,而客戶在搜索相關品牌的時候就會出現這種無中生有的負面輿論,嚴重損害了客戶對整個行業的看法,他會覺得沒有一家機構值得信任。從長遠來看,也阻礙了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
卞櫟淳接受采訪時說,整理師的工作完全不是體力活,他/她首先是空間規劃師,能夠清晰地給客戶的居住制訂計劃并著手改造,再進一步整理物品,同時還要具備陳列的技能。
“整理服務的價值和品質,就決定了它的價格不會太低。作為行業的開創者和標準制定者,多年來我們堅持做高品質服務,努力傳遞有溫度的生活方式和有價值的、可信賴的生活哲學。”
整理經濟強勢來襲
據《2021中國整理行業白皮書》,我國整理收納的消費者正呈現年輕化、多樣化的趨勢。95后年輕人漸漸成為整理收納的消費主力軍。與此同時,男性消費者也在快速增長,整理行業呈現出可觀的增長潛力。
整理行業野蠻生長的背后,是生活方式經濟的崛起。
對消費者而言,相比于豪華的家,適合自己、舒適且高效的生活方式在后疫情時代更被重視。這也是整理行業在疫情期間依然一路高歌猛進的原因。
整理收納行業走向標準化、品牌化,也是必然的趨勢。卞櫟淳創立的品牌留存道,于今年年初完成了品牌煥新。
她認為,“留存道作為中國整理行業領導者,品牌化競爭力才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這是留存道的未來,也是新興行業破除亂象、更進一步的希望。”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