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行人如何閱讀廣告
Base上海,畢業一年的郊區打工人。外行人的結論,創意上有洞察、有溫度,執行上傳播鏈完整,至少就是一個很周全的廣告。
愛上廣告是從踏實的大三上的末尾開始的,沒有實習,不打算讀研,生命囿于功利的算計。微機、光電,不想懂的知識課堂上自我填鴨,下課了case study,做著四大和咨詢,遙遠而不切實際的夢。不奢求結果的學習,是踏實而滿足的。在19年的深秋,某個走廊上看case的間歇,偶遇普杰的冬天。
詩歌POS機,第一次讓一個少年,看見了作為商業武器的廣告,傳遞出人皆可感的溫度。大唐漠北、普杰的冬天、中國人民很行,中國銀聯的名字第一次刻進腦子里,天與空、勝加撥動了年少的春心。從那以后,數英、socialbeta,每日的必讀越來越多,收藏夾越來越厚,隔三岔五就要拿出一整個周末清一些待看,坦白說是滿足的。
大三的心態急轉而下,在大三下開學前的一周達到頂峰,長久的失眠,伴隨接踵而來的一個月的長久噩夢。那個自我介紹都沒說完就被面試官請出的夸張誕夢,現在還是那么清晰。然后,我們都是答卷人和付出必有回報出現了,一切都那么偶然。2020的疫情肆虐,見證了太多注定平凡的人,綻放出超人的光輝。微信收藏夾底,還留著一首每當情緒低落都能重新撫慰我的隔空擁抱。踏實地接受自己,悅納自己,找尋自己。如果不能功利性地夠到需要的目的,就留一點時間給自己的愛好吧。
開始整理看過的廣告,用公眾號來沉淀那些點亮我的,德古拉的戶外廣告牌、五芳齋的無厘頭TVC、全聯的12鬼社群運營、漢堡王和麥當勞的神仙掐架,何其精彩。音樂營銷、聯名、盲盒、公益,H5、TVC、線下裝置。說不功利是假的,找范式,找共性,一條TVC引爆話題,微博話題熱議或者微信H5促進傳播,最后由產品承接流量。廣告最后又成了我嘗試訓練邏輯的工具。
有那么一段漫長而煎熬的時光,數英和socialbeta給不了我任何新意,核心話題引爆、UGC傳播和最終的流量收割都有了新的面貌,卻沒有新的邏輯,我求索著創意之外的可復制的傳播鏈條,但我一無所獲。這樣的功利,在實習轉正后,就變得脆弱而毫無意義。大四的秋天,給了飄,給了毛姆,給了項塔蘭,紙張的紋理和小說的字句里,是否有可借鑒的范式,我不問。點開數英,撇開難學習的創意和洞察,只聚焦傳播,毫無收貨。從大四到現在,漫長的失望。然后疫情又來了,被居家工作消磨殆盡了,閱讀的熱情。朋友請聽好,慢綜又一次清晰得讓人意識到,生活是有溫度的,不要問工具如何導向目的,生命的可貴和美好,比起自為,更是自在的存在,多加入一勺感知,生活就有別樣的香氣。
許是該放下對傳播的執念了,回到對創意、洞察和文案的原始熱愛里,那些無法被復制和抄襲的,才真正值得追索。品茗的人莫執念紫砂壺,茶餅和茶葉才真正余味悠長。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2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