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樂也玩小清新,一版海報多種玩法
中國傳統藝術的民樂一直被大眾所認知為高山流水,被觀眾默認成陽春白雪,被國人看作是二泉映月,被深深的打上了高雅藝術的標簽。然而年輕一代的成長,二次元的擴張,讓一類新文化出現。
古風歌曲是以中國傳統文化為基礎,結合了中國歷史文學以及中國民族樂器創造出的一種新興藝術形式。所以民樂不再是中年、古典、考學、民間藝術等等的代名詞!年輕一代的00后與90后,十幾歲到二十幾歲已經成文古風的主流生產以及受眾人群。
《意象絲路·龜茲盛歌》民樂音樂會的三張第一版預熱海報,顛覆了傳統設計,以平面、GIF動圖、短視頻三種形式,通過微信、微博、抖音等圖文與短視頻不同自媒體進行傳播,走到了大家眼前。實現了一版海報三種玩法,多個渠道,同時曝光的高效營銷手法。
“復聞盛唐西域風再聽思路龜茲音”
《意象絲路·龜茲盛歌》民族管弦樂原創作品音樂會是意象系列的再一次回歸,還原絲綢之路的天之嬌子,融合東西方文化的龜茲藝術。
意象系列總策劃人——王燮,身為80后古箏演奏作曲家,被業內戲稱“比網紅好看的藝術家”。近些年一直以傳承中國民族傳統國樂為己任,以中國音樂國際化為目標,潛心研究民樂深厚的歷史價值,洞察年輕人群文化藝術喜好。從2010年開始連續八年推出了《樂府.意象》、《意象.采薇》、《意象.燕歌行》、《意象.凈土》等多場民樂作品音樂會在國家大劇院、北京音樂廳、中山音樂堂、新清華學堂等十余家劇院上演。
魚吼科技的插畫師——可以熊,借鑒《我在故宮修文物》的靈感,把龜茲部分樂器類的壁畫,重新畫線稿上新色,修復并還原了那些千年的藝術。海報以管弦樂代表的阮咸、琵琶、簫、橫笛再加上飛天效果,清新不失莊嚴。
民樂年輕化是一種文化趨勢,高雅藝術的路線必須足夠親民。所以此版音樂會海報,讓歷史斑駁靜態的龜茲壁畫與龜茲音樂,活生生的復原在觀眾面前。
黃沙退去的感覺,讓滄桑的壁畫線稿展現成音樂會的海報,給觀眾有極強的歷史帶入感。
最后文案——柯艾,用四首膾炙人口的古詩詞,結合海報的四種樂器。改編出一首新詩!
美人琵琶不遮面
我家玉笛鳴飛聲
阮咸一曲四座驚
簫音尋思復千年
大家都來猜猜是哪幾首?
不得不說這次創意、設計、文案都深度了解傳統藝術文化,呈現出以小博大的效果。
希望更多的小伙伴能為中國傳統藝術文化出一份力,讓國粹傳遍世界。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