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友琴專欄|超能力的快樂復利:1.01^365=37.8
林友琴(Jean Lin),現任電通集團全球執行董事(Executive Officer, Dentsu Group Inc.),受邀在《數位時代》發布專欄文章《超能力的快樂復利:1.01365=37.8》。
如果能夠因為每天進步1%的持續力,而享有“超能力”的復利增長,快樂的初心是不是也可以?
下文轉載自《數位時代》。點擊文章底部“閱讀原文”,了解更多。
疫情之后,更多人開始主動思考自己的未來和生活型態。過去這一年考慮轉職和重新規劃人生的浪潮席卷全球,此起彼落。單單是最近這個月,就有兩個年輕同事問我同一個問題:“我要怎樣才能知道,自己在什么領域可以發揮最大的潛能,創造最大的影響力?”
我們不是擁有水晶球的印度神童,也沒有神力能未卜先知。其實這個重要的問題沒有標準答案,然而如果能好好審視自己,每個人都可能找到解密的線索。成功不能復制,但方法有跡可循。
方法一:找到專屬超能力
“最大”(The Most)是個相當難回答的問題,因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所有的可能性永遠都只有更大,沒有最大。與其盯著他人,不如花些時間了解自己,思考自己能夠創造的獨特(unique)價值在哪里?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超能力(superpower),找到它,把它發揮到極致,便能拓展自己可創造的獨特價值和影響力。
我的觀察和個人學習是,每個人都有超過一種超能力。因此,重要的是選對超能力,并且好好投資時間訓練它、滋養它。只要我們客觀地去檢視能讓自己單純感到快樂和興奮的事情,通常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標,更了解自己的超能力。這像一場馬拉松,如果你不能享受自己做的事情,很難從中得到快樂的能量。久而久之,磨損的負面力量無法創造新的契機。即使一時得到旁人眼中的成功,也不見得能放大自己可能創造的獨特影響力。
方法二:培養持續專注力
前陣子的北京冬奧,出了很多金牌明星。要做世界級的金牌選手,除了擁有先天的天賦、堅持不懈地練習,還要有強大的心智,在比賽當天全力展現自己的潛能。長期訓練過程中培養的持續專注力、高度自律和自我激勵,是對惰性和心智強度的挑戰。面對比賽現場的巨大壓力,心理素質更是承受了“兩極”挑戰,因為通常只有兩種結果:在腎上腺素的幫忙下,你完美實現預設目標,甚至超越自我并再創高峰;或者,極度的壓力讓你崩潰,表現失常出現失誤。不管外在環境的影響如何,對于有機會奪金的選手而言,心理素質的差異往往是最后一英里的決勝關鍵。
很多人認為,奧運頒獎典禮上,最痛苦的人莫過于銀牌得主。銅牌選手大多慶幸自己保住獎牌,除非你是從沒幻想自己會得任何獎牌的黑馬,銀牌選手則是剛剛錯失金牌的人。谷愛凌奪金,最失落的莫過于世界排名第一的銀牌得主法國女將勒德(Tess Ledeux)。榮獲東京奧運輕量拳擊銀牌的惠特克(Benjamin Whittaker) 認為,自己是輸了金牌,不是贏了銀牌。
銀牌得主在賽后能否正面看待自己的成績,決定了他之后成長突破的空間。畢竟人生是趟旅程,比賽取決于瞬間結果,一場勝負不足以決定長期的勝利,更何況人生的賽道,沒有永遠的金牌選手。拉長時間的維度,人生不是拼搏爆發力,而是持續力。這也是一種心理素質的較量。
有一個數學算式,簡單地說明了持續力在人生中扮演的角色:假設我們每個人的起點都是1個能量,你集中精神、每天進步1%,持續365天后會得到37.8個能量。若你心神懈怠、每天退步1%,經過365天你會只剩下0.03個能量,這就是持續力的人生復利方程式,也是輸家和贏家的最大差別。
1.01365 = 37.8
0.99365 < 0.03
只要選對超能力,每天持續進步一點,你就是最大贏家。對個人如此,對企業亦然。
方法三:莫忘快樂的初心
去年的東京奧運,首次登奧的滑板公園賽(Park Skateboarding)項目,是個奇特且快樂的奧運體驗。女子組參賽的選手大多是10多歲的少女,金銀銅牌的得主加起來年齡才44歲:日本金牌選手四十住櫻(Sakura Yosozumi)19歲、銀牌得主開心那(Kokona Hiraki)才12歲,奪銅者是13歲的英國選手布朗(Sky Brown)。
比賽過程中,只要有人完成高難度動作,大家會齊心為對手加油;有人失利,大家都涌上去安慰。比賽完成后,金銀銅得主的得獎感言分別提到他們非常開心地享受了比賽,很高興自己能夠完成想挑戰的技巧,并且稱贊其他選手的優秀表現。
我猜想因為這是個新項目,所有的參賽者都是出于興趣從小開始玩滑板,并沒有立志要成為奧運冠軍。因此,他們對這項運動的熱愛,以及可以和各家好手一起參加比賽的興奮,超越了比賽的壓力或奪取獎牌的使命,壓力沒有變成影響心理素質的額外挑戰。比賽最后總要分出勝負,但是勝出的人能維持著喜愛滑板的初心,真誠地面對自己的本質。將患得患失的成分降到最低,反而能享受參加奧運的世界級機會。
超能力如果能夠因為每天進步1%的持續力而享有復利的增長,快樂的初心是不是也可以?是不是我們為了成功、賦予自己太大的壓力,反而忘記了自己踏入職場的第一天,心中滿懷的興奮、好奇和理想呢?
莫忘初心,是回歸本質的快樂復利,也是往成功邁進的最大能量。
祝福你找到令自己快樂的超能力。
本文轉載自《數位時代》。點擊文章底部“閱讀原文”,了解更多。
- End -
可能你也想看看:
隨處可見的商務,無處不在的創意 — 為什么電子商務成為施展創意的全新平臺?|觀點
We craft distinctive brands and innovative experiences for a connected future.
▽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